《是初戀,不是早戀》

《是初戀,不是早戀》--由車泰勇編著,屬於隨筆類型.

《是初戀,不是早戀》由車泰勇編著,屬於隨筆類型.

作者

車泰勇

作品類型

隨筆

書籍簡介

世俗往往把初戀當作早戀加以摧殘。

是初戀,不是早戀

不久前我應邀參加某電視台一個談話節目,談的是關於青少年與性的問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十分熱烈。我特別注意到三位嘉賓之一,那位嘴上塗了口紅,頭髮梳得溜光的性學專家的發言,可惜他始終沒有談出什麼名堂,例如談到青少年早戀,他依舊人云亦云老一套,什麼早戀不利於學習呀,要對青少年多加引導呀,諸如此類。
我坐在觀眾席的後排,沒有多少發言機會,僅有的一次機會又不曾抓住,剛說上幾句就被著名電視人司馬南所打斷。我好像聽見他在為我叫好,說我的比喻打得好,頗能說明問題。其實我不重在說明青少年普遍早熟必然導致早戀,如同地里的稻子、麥子已經成熟,要是不趕緊收割準會爛掉。我的主要意思是男女一般不存在早戀的問題。是的,這幾乎談不上一個問題,所謂青少年早戀原是老奸巨滑的大人的說法,他們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扼殺了孩子們的初戀。
我總覺得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粗暴地扼殺孩子們的初戀太殘酷太不應該。凡是過來人誰無親身體會,初戀是人生最純真,最美好的情感,用英國大作家肖伯納的話說,初戀是一分傻氣加上九分好奇。正是憑著這一分傻氣和九分好奇,孩子們才開始付出愛並對未來充滿希望,推己及人,難道我們能責怪他們的初戀來得太早嗎?
事實上,初戀本來就是孩子們的專利。初戀是生命的第一次衝動。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二、三十歲的大男大女的戀愛還會有初戀的原汁原味,如果人生不把握這稍縱即逝的時刻,愛情便是一件俗物,實在沒有多少意思。我不明白我們這個社會為何把聖潔的初戀當作早戀加以摧殘,說談戀愛不利於學習如同夫妻恩愛不利於工作同樣毫無道理。我看歐美人在這個問題上就比較開明,懂道理。他們似乎不大忌諱青少年“早戀”,甚至有意培養孩子們從小建立男女友情,這不僅有利於男女互通有無——男生可以從女生獲得溫柔,女生可以從男生獲得剛強,而且有利於人們確立健康的性取向。眾所周知,同性戀除了生理上的因素外,心理上的因素亦不容忽視。據專家們說,大多數同性戀在童年時代便有逃避異性的傾向,這種傾向,恕我直言,乃是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造的孽!
說實話,長輩粗暴地扼殺晚輩的初戀是會遭報應的。為什麼不少人拚命反對並阻止孤寡老人再婚,難道我們沒有從他們不近人情,惡狠狠的威脅中讀出變態和報復的心理嗎?事情也確實只能這樣擺平:你不讓我“早戀”,我也不許你晚戀,老小老小,彼此彼此。
我是主張男女從小多多交往的,我認為大人不必擔心孩子們早戀。愛情是一種分泌物,何時分泌,因人而異,不如順其自然。我們大人倒是有責任告訴他們:珍惜初戀,切莫草率發生性行為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全文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