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南亭》

《春遊南亭》

《春遊南亭》是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描繪春遊之樂,並表達了作為一個地方官吏治世利民應有的責任感。 這首遊記詩,寫得簡潔明快,情真意切。“擁”、“動”、“重”、“寵”諸韻腳字,都下得準確、生動,意韻完美,從而被前人視為此詩的主要特色。沈德潛說:“人知作詩在句中鍊字,而不知煉在韻腳。篇中擁字、動字、重字,妙處全在韻腳也”詩人漫步南亭,見春草已長出細細的嫩尖,農夫們也開始了理渠春灌,於是詩人吟出“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通過“草心綠”、“泉脈動”這兩個極其微小的細節描寫,不但生動地表現了春臨大地的特有徵候,而且也傳達出一年之始的蓬勃氣象;從“草心綠”使人想到很快就會綠滿山川,眼看即將柳暗花明。

作品信息

【名稱】《春遊南亭
【年代】中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五言古詩

原文

春 游 南 亭
川明氣已變,岩寒雲尚擁。
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
景煦聽禽響,雨余看柳重。
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

鑑賞

南亭,指滁州之南亭。首二句從廣處著筆,寫滁州之地的大季候。“川明氣已變,岩寒雲尚擁。”山川明媚,初春的風已漸漸由寒變暖;山岩儘管不是很寒涼,但微微的山嵐雲氣卻從山澗悄悄擁動。這兩句對初春的季候把握得很準確,寫得很實在。尤如初春的風拂面而來,雖然還有些寒涼,但又夾雜了一些溫馨之氣。“寒”、“擁”相配,把季節的氛圍表現得意盡神足。
詩人漫步南亭,見春草已長出細細的嫩尖,農夫們也開始了理渠春灌,於是詩人吟出“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通過“草心綠”、“泉脈動”這兩個極其微小的細節描寫,不但生動地表現了春臨大地的特有徵候,而且也傳達出一年之始的蓬勃氣象;從“草心綠”使人想到很快就會綠滿山川,眼看即將柳暗花明。從“泉脈動”使人想到,很快就會渠水流、麥苗青、菜花黃,田野一片禾黍香。再加上“南亭”“春塘”之景的點綴,這畫面就更加清麗明媚了。
春色明媚,春雨後的景色尤為動人。“景煦所禽響,雨余看柳重。”春雨過後,陽光和煦,空氣清新,因而林間的鳥兒格外歡暢。不說“鳥鳴”,而說“禽響”,既寫出了各種鳥聲的此起彼伏,又寫出了它們的歡翔跳躍;雨後之樹,鬱鬱蔥蔥。“看柳重”三字,傳神地寫出了春雨過後楊柳的獨有風姿。
詩的最後,是寫春遊南亭的總體感受:“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逍遙”即樂逍遙,指春遊的心情愉悅。“專城”,即專城居;古代稱州牧太守等地方官為一城之主。兩句的意思是:春遊南亭,萬物復甦,景色煦和,禽鳥歡鳴,池館華麗,令人賞心悅目,逍遙自在;然而,面對如此醉人風光,我這個得“專城”之寵的太守(唐稱刺史),就更加慚愧自己為這裡的黎民做出的政績太少了,少得令人慚愧。
這首遊記詩,寫得簡潔明快,情真意切。“擁”、“動”、“重”、“寵”諸韻腳字,都下得準確、生動,意韻完美,從而被前人視為此詩的主要特色。沈德潛說:“人知作詩在句中鍊字,而不知煉在韻腳。篇中擁字、動字、重字,妙處全在韻腳也”(《唐詩別裁》評註)。

作者

韋應物像韋應物像
韋應物 (737~792或793)唐代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游幸。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鄉人苦之。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慾,常“焚香掃地而坐”。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並稱“王孟韋柳”。其山水詩景致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2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