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春晴》

《春晴》是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所做的一首詩,描寫作者雨後漫步園中看到春天的景色。

作者

楊萬里

詩詞正文

日透微風暖,風揉嫩日佳。
秪知趲桃李,不道落梅花。

《春晴》--王架

(圖)《春晴》《春晴》

《春晴》這首即興小詩,寫雨後漫步小園所見的殘春之景。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原文】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 卻疑春色在鄰家。

【作者】

王駕,大約公元890年前後在世,字大用,河中(今山西省永濟縣)人,是晚唐時期的詩人。

【注釋】

1.花間蕊:指剛開的花朵。蕊:花心。

2.春色:春天的景色,特點是百花開放、奼紫嫣紅

【譯文】

(圖)《春晴》《春晴》

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後,花事已了,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蜜蜂和蝴蝶紛紛飛過牆去,卻懷疑春天的景色在別處 。

【賞析】

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徵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見和“雨後”情景相對比、映襯,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後,花事已了,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這一場苦雨給鬧殺了。詩人望著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多么掃興而生感喟啊!

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氣,它們懷著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為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象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紛紛飛過院牆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紛紛離開了,小園豈不顯得更加冷落,詩人的心豈不更加悵惘!望著“紛紛過牆去”的蜂蝶,滿懷著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生出一種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院牆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但一牆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詩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爛漫;畢竟牆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實感。這兩句詩,不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更把“春色”寫活了,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多么調皮、多么會捉弄人啊!

“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峰突起,令人頓時耳目一新。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點鐵成金的作用,經它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古人謂“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詩人獨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