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思想》

《日本的思想》是丸山真男的經典名篇。它對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各種重大問題,如天皇制、思想的雜居性、傳統與現代化、革命等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並放到整個日本思想史的廣闊視野下來討論,概括出日本思想的一些結構性特徵,對我們了解日本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提供了重要參考。

基本信息

目錄

內容簡介

書中目錄

作者簡介

譯後記

內容簡介

日本的思想》是丸山真男的經典名篇。它對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各種重大問題,如天皇制、思想的雜居性、傳統與現代化、革命等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並放到整個日本思想史的廣闊視野下來討論,概括出日本思想的一些結構性特徵,對我們了解日本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提供了重要參考。

書中目錄

《日本的思想》譯文凡例

封面封面

中譯本《日本的思想》序文(平石直昭
前言
日本思想史的概括性研究為何貧乏
日本缺乏思想的坐標軸
自我認識的意義
所謂“傳統”思想與“外來”思想
開國的意義所在

無構造的“傳統”(一)——思想繼起的方式
無構造的“傳統”(二)——思想受容的方式
倒逆語與反義語的功能轉換
意識形態揭露的早熟性登場
作為無構造傳統原型的固有信仰
思想評價上的“進化論”

作為近代日本機軸的“國體”的創立
“國體”中臣民的無限責任
“國體”對精神內部的滲透性

天皇制下的無責任體系

明治憲法體制中的最終判定權問題

對作為虛構的制度及其局限性的自覺意識

近代日本的制度和共同體

合理化的下降和共同體心情的上升

制度化的進展與“人情”的矛盾

兩種思考方式的對立

實感信仰的問題

日本的馬克思主義在思想史上的意義

理論信仰的產生

理論的無限責任與無責任

結語

譯後記

作者簡介

丸山真男(1914-1996)日本著名的政治思想史學者。1950年至1971年任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並獲得美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分別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和名譽文學博士稱號;1974年成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其重要著作有:《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1952年)、《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1956年-1957年)、《日本的思想》(1961年)。《戰中與戰後之間》(1976年)、《從後衛的位置出發》(1982年)、《讀(文明論概略)》(1986年),《忠誠與叛逆——轉型期日本的精神狀態》(11992年)、《丸山真男集》(全16卷、別卷1,1995-1997年),《丸山真男座談》(全9卷,1956年起出版)以及《丸山真舅講義錄》(7卷。1998年)。

譯後記

關於這篇《日本的思想》的形成及譯稿的來龍去脈,平石直昭教授在序文中已經作了詳細的說明,作為本書翻譯和出版的發起者,請允許我在這裡畫蛇添足,就相關情況作一點補充。
2003年度的第一個學期,也就是從這一年的9月份開始,我在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給該所專門史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開設了一門“日本思想史專題研究”的課,這門課的名稱看上去有些嚇人,實際上主要講的是日本近現代思想史中的一些問題。在第一堂課上,我將丸山真男及其這篇《日本的思想》作了重點介紹,我說,這個學期我所講的內容大家也許不感興趣或者很快地就被忘記了,這不要緊。但是,在聽了這門課之後,如果有人問起,你們卻還不知道丸山真男是誰,說還沒有讀過他的《日本的思想》,作為這門課的教師,將會是我的失職。於是我將《日本的思想》這篇文章分成若干段落,讓參加這門課且需要學分的同學各自在學期結束之前翻譯出來,並作為期末成績的重要參照。這些同學是二年級的陳越、方琳琳、賈莉,和剛入學的新生陸雅英、施夢嘉、王坤、翟文棟。他(她)們幾乎都是大學日語專業出身,有的還甚至做過多年的大學日語教師,由於很少接觸思想史方面的著作,他們都來抱怨說單詞雖然幾乎都認識,但是翻譯過來組織成文卻非常困難。儘管困難很大,學期結束之前他們還是都完成了作業(第一稿)。由於各自的日語水平和知識背景不同,譯文參差不齊、用語的五花八門等問題是可以想像的。儘管當時籌備“明治時代的儒學”國際會議的工作繁雜,我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在儘可能多保留一點他們的辛苦勞動的同時,對譯文做了大量的修改和調整(第二稿)。需要說明的事,這期間也曾幾次麻煩過平石直昭教授,就其中的個別不明白的詞句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向他請教過,並很快得到了他詳細的回答。2004年3月會議結束之後,我將譯稿列印出來正式郵寄給了平石教授,4月19日收到了回復的電子郵件,說“譯文草稿”早已經收到。這裡的“譯文草稿”就是平石教授序文中所說的“最初的譯稿”。
再次見到這篇譯稿(第三稿),是2006年4月13日下午在平石直昭教授的研究室里。我知道現在手裡的這份譯稿經過整整兩年的時間,已經浸透了區建英教授和平石直昭教授兩人很大的心血。這一點在本書的序文里我們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得出來。此後,我和平石教授又在5月11日和25日下午,對第三稿再次進行了仔細的推敲,在吸收了這兩次共同作業的成果的同時,我作成了第四稿。需要說明的是,第四稿對第三稿的修改多屬於一些技術性和修辭上的問題,遠遠不能和區教授與平石教授,特別是區建英教授在兩年時間之中為修改第二稿作成第三稿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相比擬。5月29日,我將第四稿寄給了平石教授。平石教授說在他仔細看過之後,再請區建英教授最終確認。讀者看到的這篇譯稿可以說已經是第五稿了。
就在與平石教授一起對第三稿進行推敲期間,我提出了將譯文與原文合起來作為一個單行本在中國出版的想法,並請求他為此書寫一篇導讀,他非常支持並愉快地答應了我的請求。而且後來在推薦出版和聯繫著作權等事務性的細節上,都給與了很大的幫助。因為自始至終,平石直昭教授不僅僅是關注,而且直接參與了翻譯的整理與修訂,所以我曾經表示在出版的時候以我們三人聯名的形式來署譯者名。他回答說自己只是找出譯文中的可疑之處,作為譯者是不合適的。我們尊重他的意思,並把他對這篇譯稿的翻譯和出版所付出的巨大心力以及由此看到的他對學問的一絲不苟和精益求精的態度,滿懷感激地默默記在心裡。眾所周知,平石直昭教授是參與編輯再現丸山真男“學問的現場”的《丸山真男講義錄》的丸山四大高足之一。他之所以愉快而鄭重地接受一個來自中國的與他還只有一面之緣的無名後生冒昧提出的檢閱這份中文翻譯稿的請求,從他的序文中也可以讀出這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他與他的老師丸山真男之間的師生情誼。這種值得景仰的師生情誼,我們同樣默默地記在心裡。
同時,很慶幸以這種方式結識區建英教授。雖然還不曾有謀面之緣,但是我覺得從她那裡學到的東西已經很多很多。當然拜讀她修改過的譯文,是最為直接的學習方式。不僅如此,在我還沒有機會和可能閱讀丸山真男的原作的時候,是她翻譯的《福澤諭吉與日本近代化》一書在思想上給了我很大的愉悅與啟發。在這裡對她表示衷心的感謝!能夠有機會與區建英教授一起完成這項工作,我覺得是件很榮幸的事情。
這本薄薄的小書之所以能夠出版,也要感謝上述七位同學所做過的努力,儘管擺在讀者面前的譯文已經與原初的譯稿幾乎全然不同了。在我個人而言,是他們的積極參與使我第一次走上了大學“日本思想史”課程的講壇,是他們如饑似渴的求知目光堅定了我的這一研究方向。這箇中譯本的正式出版,也是對那段難忘的時光的最好的紀念吧。
小泉信三在《讀書論》(岩波新書,1950年)中曾把名著的翻譯比作名畫的臨摹,他說通過翻譯可以將優秀的原作者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及其思想的表現方法當作自己的東西來吸取。也能夠通過翻譯具體地知道理解外文是如何困難。的確如此。雖然對這篇名著的翻譯告一段落,但是在我個人而言,實事求是地說,對其內容的理解還只是剛剛開始。我之所以想要將原作與這幅集體臨摹而完成的作品一併刊出,是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為日語雖未入門但對日本感興趣的朋友提供一個了解日本思想的視窗和引線、為正在學習日語並想以日本作為研究對象的朋友提供一份不無價值的參考資料、為已經精通日語及日本學研究者提供一個自認為還有點意義而值得批評的對象。
雖然由於各種原因沒有能夠實現將中文翻譯與日文原文一同刊出的願望,但是能夠將其與區建英教授翻譯的其他三篇丸山真男的相關論文一同出版,這對於我們不論是進一步理解丸山真男還是日本的思想,無疑都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岳兵
2006年9月21日初稿
2007年10月25日改定
於大東文化大學2-0415號研究室(東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