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社會學》

《新城市社會學》,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描述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需要的城市是如何的

基本信息

認為城市空間是被動的而不是一種像上帝一樣能夠主宰城市生活的萬能之物。城市空間其實是城市綜合秩序、城市社會結構的物化反應–尤其是城市經濟結構的反應。

讀後感

“隨著資本的市場運動,政府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組織和介入集體消費過程,必將極大影響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動。”–城市空間形態是城市組織形式的物化反應。”但是卡斯泰爾指出,那些服務於資本利益的城市計畫和政策,並不必然符合廣大城市居民和貧困階層的利益。”

歐洲的城市運動代表了草根階層的一種覺醒,”本質上是廣大城市居民自發組織起來對政府城市規劃的抵抗”,市民們要表達出自己對於城市的看法和需求,要求自己建設自己的社區:”他們將社區與自身的經濟利益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聯繫起來,認識到為了城市規劃而搬出自己長期居住的社區,不僅意味著自己離開一個地理環境,而更重要的是意味著與長期在社區中建立起來的社會關係斷絕,放棄了融會在該社區中的社會與文化價值。同樣,社區環境的好壞也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玖全文看來,社區對於以市民利益為根本基點的城市生活非常重要,社區是城市市民進行組織的基本單位。

壹拾在卡斯泰爾看來,城市社會運動有三個主要目標:(1)抵制以利潤獲取為主要目標、堅持提高集體消費水平的城市規劃;(2)社區文化的創造與認同(Identity);(3)政治上自治管理,市民組織具有參與決策權”(轉引自森岡清美等,1993)但是他指出,城市社會運動有局限性,它只能改良城市,卻不能改變社會。他重申了自己一貫的主張,階級鬥爭才是社會變遷的主要動力(轉自W.Flanagan,1993)。

相關詞條

科普 教育 科學 醫藥工具書 天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