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的時代審視》

文化產業的時代審視 內容簡介

本書關於文化產業的基本觀點,有別於西方的“文化工業論”和國內的“文化部門產業論”,認為它不同於農業、工業和商業等物質產業,是精神生產力發展的現代形態,是文明先進的新興產業。
作者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生產和精神生產的理論,站在新時期的制高點上,結合哲學分析和實證分析,對文化產業的基礎理論作了大膽的嘗試和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具有開拓性的創見。並結合沿海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具體實踐,對現階段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思路、機制和前景,進行了很有針對性的研究,提出許多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其中不乏真知灼見。

文化產業的時代審視 本書目錄

導論
一 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的對象
二 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的基礎與創新
三 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論原則
四 文化產業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意義
第一編 文化產業的歷史和現狀
一 文化產業和西方
二 文化產業的理論建構
三 文化產業在中國
第二編 文化產業的系統和過程
一 當代社會生產系統的集中形態
二 特殊的社會生產鏈條
三 形態各異的精神生產碩果――文化產業的基本門類
四 精神產業的化人功效與戰略選擇
五 精神產品的高層表征
六 文化消費的總趨勢
第三編 文化產業與時代主題
一 文化產業與現代科技
二 文化產業與市場經濟
三 文化產業與全球化
四 文化產業與知識經濟
第四編 文化產業與中國現代化
一 清除文化產業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二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特殊性
三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產業
第五編 文化產業發展的機制
一 文化產業發展的指針――導向機制
二 文化產業發展的階梯――最佳化機制
三 文化產業發展的驅動器――運行機制
四 文化產業發展的引擎――動力機制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文化產業的時代審視 作者介紹

謝名家,男,漢族,1954年8月出生於廣東澄海縣。現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併兼廣東省文化產業與新聞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碩士,哲學研究員。現為上海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生。 197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0月至1984年8月,在廣東省第一機械工業局援外辦公室、省農業機械廳外經處和省機械工業廳外經處,先後從事技術、計畫、財務和對外援助等工作。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理論部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任校理論部總支委委員,政經專業班黨支部書記、班長。1986年8月至1992年6月,先後在廣東省機械工業廳直屬機關黨委任宣傳科副科長、科長,廣東省機械工業廳辦公室任綜合信息科科長。1992年7月至1995年 1月,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任辦公室副主任。其中1993年9月至1996年6月,在華南師範大學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專業課程。1995年2月至2002年1月,先後任中共汕頭市委副秘書長、政策研究室主任、市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2002年2月至現在,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任副院長、黨組成員。 長期從事黨的理論宣傳、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工作,長期從事黨務、政務和機械工業管理等工作。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有較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理論功底;有較強的科研攻關能力和文字功底;有較豐富的經濟管理經驗。研究範圍:歷史唯物主義;產業經濟學、產業文化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主要從事文化產業理論與實踐和社會信用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和研究。著作《文化產業的時代審視》一書由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信用:現代化的生命線》(主編)一書由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1997年參與編撰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革命在中國》一書;1990年至1996年擔任《現代哲學》雜誌副主編;1990年擔任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迎接挑戰,奮起開拓》一書的編委,並為該書撰寫10多萬字的文章;1990年擔任省社科院《改革先行的廣東》一書副主編;1997年擔任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發展新思路》一書的編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