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模式論》

《教學模式論》這部著作是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項目第一批定項課題《現代教學模式理論、設計、開發與推廣的一體化研究》的最終成果。該書的基本宗旨是研究與開發現代學習與教學模式,達到培養和發展人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的,以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創新的需要。

教學模式論 內容簡介

本書學習、研究、分析了許多國內外行家的論文和著作。
系統科學的發展為教學系統工程學提供了有效的思維方式和多種多樣的研究方法。系統科學中的許多概念集中了系統科學理論體系的精華,它們已成為教學系統工程學重要的理論基礎。例如,系統、要素、結構、功能、反饋、最最佳化、信息、組織、負熵、行為、穩態、平穩、自組織等等概念在我國教學研究的論著和報章雜誌上已隨處可見

教學模式論 本書目錄

一、緒論
1 教學系統工程模式產生的緣由
(1)社會發展的必然
(2)教育與學習觀念的變化
(3)教學實踐的孕育
(4)教學環境的催生
(5)最新科學成果的助產
2 系統工程學對現代教學過程的影響
(1)系統科學的發展及其研究對象
(2)系統科學的性質及其同教學過程的相關性
(3)系統科學在教學系統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繼承與批判
1 傳統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
2 傳統教學模式產生的歷史背景
(1)我國現存教學模式帶有明顯的封建教育的“遺傳”特徵
(2)中國傳統文化結構對教學過程的影響
(3)教學改革的思路
三、教學系統工程學――現代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1 教育系統工程的概念
2 教學系統的分類
3 教學系統的整體觀念
4 教學過程自組織系統的分類及其相關性
5 教學系統的有機性
6 教學系統的整體性原則
7 教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8 教學系統中的“相變”
9 教學系統的控制與信息
10 教學系統的控制與調節
11 自適應控制系統――學校教學系統追求的目標
12 教學系統的分析
13 教學系統的決策
四、現代教學模式的形成與發展
五、三種模式的演變與發展(結論)
六、現代教學系統工程模式論與現代教學藝術論的必然聯繫
後記

教學模式論 作者介紹

崔含鼎,漢族,1945年5月生,四川劍閣人,廣西工學院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全國現代教學藝術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學習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現代教學藝術文集》主編,廣西教育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高等教育公共關係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金屬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廣西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廣西工程圖學會會員,廣西高教學會現代教學藝術專業委員會理事長。1967年7月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金屬材料工程系。1968~1976年在廣西柳鋼公司從事型鋼孔型設計、軋鋼工藝設計與管理工作;曾首次設計並試產成功11套中型鋼材,同時取得40餘項技術革新成果。1976~1999年從事大學教育工作。23年裡,主講技術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並20餘門,深得學生好評;同時,潛心於現代教學藝術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省級以上雜誌和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40餘篇獲市、省、國家級獎。出版學術專著5部,主編並出版論文集5部,計600餘萬字。其代表作主要有《現代教學藝術論》(專著)、《職工學習學》(專著)、《現代教學藝術理論與實踐》(專著)、《現代教學系統工程模式論》(專著)、《智力激勵教學法實驗研究》(論文)、《現代教學系統工程模式與現代教學藝術論》(論文)、《成人高校學情調查及教學改革對策研究》(論文)。其力作-《現代教學藝術論》,榮獲廣西高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學習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5項獎勵。所承擔的國家教委"八五"重點課題的子課題,1996年通過國家級鑑定,獲得好評。1995年獲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1項。潛心於教學研究23年,在現代教學藝術領域進行了廣泛而深入地研究,率先提出了現代教學藝術系統工程思想,較早地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現代教學藝術理論體系及框架結構,20餘年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成為現代教學藝術這門新科學的倡導者和創始人之一。其事跡被多家報刊介紹。1995年8月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的學術大會上,他被授予中國學習科學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稱號;同年獲廣西柳州市優秀專家、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享受政府津貼。被載入《中國學習科學人物縱覽》、《中華當代名人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人才世紀獻辭》、《世界名人錄》等辭書中。1995年被香港新聞社聘為技術顧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