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好起來》

《我會好起來》

《我會好起來》是菲利浦·里奧雷指導的最後一部影片,在2007年凱撒獎評選中獨領風騷,一舉收穫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對白三項提名。影片講述的是19歲的少女Lili從西班牙度假歸來,等待她的是一個意外——雙胞胎哥哥Loic的離家出走。他的父母到警察局去報告失蹤。他們填寫一系列表格儘量說明他的體貌特徵,當然不會忘記帶著桌子上的一張近照。失蹤處的人給醫院打電話,到住所勘察,甚至還找到他的朋友詢問情況。最後警察宣布,每年的失蹤者中有百分之五的人查不出下落。他理所應當地被歸入其中。從此,Lili仿佛失去了一半魂魄,她厭食,焦慮,時刻害怕Loic已經不在人間。當Lili越來越絕望的時候,一張來自Loic的明信片出現了。隨著第二張、第三張明信片的出現,Lili的生活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19歲的女孩莉莉(Melanie Laurent飾演)在巴塞羅納渡過了暑假,她在那裡結識了一些朋友麗爾 (Aissa Maiga飾)和托馬斯(Julien Boisselier飾)。回到家裡卻發現她的雙胞胎哥哥洛伊和父親保羅(popular vet thesp Kad Merad)吵了一架之後就離家出走了。

莉莉的父母親顯得很無助,有可能也不想解釋洛伊出走的原因,努力四處打聽哥哥的情況依舊毫無收穫,莉莉不想吃飯也睡不著覺,送到醫院接受治療之後她的病情反而越來越嚴重。

在收到洛伊的一封信件之後,莉莉的病才開始出現好轉。信件逐漸多了起來,而且還是分別來自法國的不同城市。康復出院以後不想回到大學上課,莉莉在超市找了一份收銀員的工作,她的生命能夠繼續支撐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兄弟,洛伊零星的郵件讓她存有活下去的希望。

隨著時間的流逝,愛情之花逐漸在這個成長於自我封閉環境中的女孩和好友托馬斯之間,而他是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個地方長大的。實際上在這些大街上,一排排幾乎完全一樣的房子,唯一能夠辨別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就是大門的顏色。你甚至可以打開任意一家人的門,然後發現同樣的高度敏感而且不斷道歉的母親,還有正在訓斥人的父親。托馬斯就像是莉莉的兄弟一樣,陪著她度過了餘生。

影片視點

本片為菲利浦·里奧雷指導的最後一部影片,在2007年凱撒獎評選中獨領風騷,一舉收穫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對白三項提名。影片眾星雲集,影星加德·邁哈(法國著名喜劇演員),梅勒尼·勞倫聯手出演了一對關係密切、情感複雜的父女。前者憑藉父親一角獲得凱撒獎最佳男配角獎,後者憑藉女兒一角獲得最佳新人獎。縱觀全片,兩人的表演均可圈可點,且相得益彰。這不僅為提高了影片的可信度,也烘托出影片的現實主義色彩。

幕後製作

我會好起來我會好起來

導演菲利普·里奧雷在2004年的時候製作了電影《守望者》(The Light),這是關於一個佇立在暴風雨中的布列塔尼燈塔的故事。這次在他的新作《我會好起來》中,將故事背景設定在巴黎市郊一所沉悶大房子的里。英文片名“Don't Worry, I'm Fine”(不必擔心,我很好)本身就具有諷刺意味。一個年輕女孩莉莉瘋狂尋找失蹤的雙胞胎哥哥,從她的經歷中我們能夠領略到影片有些類似於通俗的電視電影風格,包括一個極其標準的混亂家庭和一場與幾乎導致喪命的厭食病症的抗爭。還好里奧雷出色地完成了他的導演工作,一個優秀的劇本加上演員們精彩絕倫的演繹,最終將女主人公莉莉刻畫得惟妙惟肖,能夠絲毫不落俗套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我會好起來》於2006年9月6日在法國舉行首映,更加能夠證明導演菲利普·里奧雷的成功轉型和表現不俗。

菲利浦·里奧雷的另一部影片《比翼雙飛》(很多法國電影在拍攝後20多年才被允許放映)明顯帶有2000年的紀實痕跡。導演試圖功過含蓄隱蔽的手法,讓觀眾探索法國社會的種種弊端。本片中,菲利普故伎重演,運用漫畫式的手法並加以誇大,由此也陷入某種俗套的情節中。父母時刻守著電視機,津津有味地看著大眾明星製造的娛樂節目(這裡就有Patrick Sébastien,年輕人的偶像,法國人的焦點)。小店老闆(小型便利店/街角食品店)帶有宗族歧視,觀念狹隘,行為粗俗;便利店的顧客表情僵硬,對收銀員抱怨不停。晚會上,人們談論著無關痛癢的話題。周末全家團聚,共享豐盛的烤肉大餐……

插曲欣賞

插曲U-turn(Lili)

演唱AaRON
 
Lili, take another walk out of your fake world,
please put all the drugs out of your hand
you'll see that you can breath without not back up
some much stuff you got to understand
*for every step in any walk
any town of any thaught
I'll be your guide
*for every street of any scene
any place you've never been
I'll be your guide
lili,you know there's still a place for people like us
the same blood runs in every hand
you see its not the wings that makes the angel
just have to move the bats out of your head
repeat*
lili, easy as a kiss we'll find an answer
put all your fears back in the shade
don't become a ghost without no colour
cause you're the best paint life ever made

所獲獎項

獲2007年法國凱撒獎最佳男配角、最佳新女演員獎;及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獲2007年法國盧米埃爾獎最有價值青年男演員、最有價值青年女演員獎
2006年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美洲大獎”提名

主演簡介

梅拉尼·羅蘭 Melanie Laurent

女, 生於1983年 2月21日 ,法國巴黎
星座: 雙魚座

梅拉尼·羅蘭梅拉尼·羅蘭

直到1998年才正式開始演藝生涯。那年她跟朋友一起參觀《美麗新世界》劇組(朋友的爸爸是劇組一員),給著名演員傑拉爾·德帕迪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推薦她在其下一部電影《偷情橋》中扮演一個角色,這個角色不大,但使得梅拉尼對表演產生了濃厚興趣。次年她出演了電視電影《夜路》,再就與路易斯·加瑞爾合作了《這是我的身體》,該片在坎城電影上受到好評,並收穫十項愷撒獎提名。同一年,梅拉尼通過了法國中學畢業考試,繼續追求其在電影事業上的發展。

接著,她在幾部取得了巨大票房成績的電影中扮演配角,包括廣受觀眾喜愛的《我心遺忘的節奏》。導演菲利普·里奧雷看了該片後留下深刻印象,決定讓她扮演《我會好起來》中的女主角Elise 'Lili' Tellier。由於片中的出色表演,06年她在Prix Romy Schneider獲了獎,並在07年凱撒獎上獲得“最具前途女演員”獎。

影片賞析

愛與死亡

我會好起來我會好起來

《我會好起來》(Je vais bien, ne t'en fais pas,英文名:Don't Worry, I'm Fine)是一部關涉家庭倫理的影片。但其深含的卻是一個更為普適的意圖:生命關懷。它通過兩個悲劇(一個已經發生,一個即將發生)傳達親情與血緣之愛,同時也呈現一段憂傷的生命之旅。
影片突出之處在於它獨特的敘事角度。它把愛和死亡緊緊地系在一起,通過死亡來傳達親情之愛的力量,反襯著愛的可貴。對此,影片所展開的敘述顯得即平緩又冷靜。愛和死亡,這兩個動機在影片中同時呈現,它們沒有被刻意渲染,而是被處理成隱性的,只是到了影片結尾處,人們才從死亡陰鬱的鏡子中看到它的另一面:愛。
黑暗的深處原來藏著一束光,親情與愛在死亡的陰影面前發亮閃耀。
影片將現代家庭面臨的困境——兩代人的衝突——作為情節發展的驅動力:女兒針對父親所形成的對立情緒;女兒渴望獨立時所表現出的激烈反應和面臨危機時的脆弱心理;父母缺乏有效的溝通方式;教育角色在家庭中的缺席;以及父母面對女兒成長的無所適從等等。影片真實反映了當今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正是這一點,影片不僅讓法國觀眾、也使中國觀眾產生共鳴。尤其是影片臨近結尾時刻,真相被揭露出來,“醜陋”的父親形象得到扭轉,原先充斥在家庭內的矛盾與衝突得到了緩解,觀眾也由此產生了一絲欣慰感。
儘管影片還存在著一些缺陷,如以較為簡單的手法刻畫普通階層的平庸的日常生活,以及醫學粗暴的介入方式等(我估計這會令中國觀眾產生疑惑:為什麼醫療機構能像法院那樣可以採取某種權威的強制性的措施?並且事實上,醫療機構的某些措施,比如不讓父母與女兒見面,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加劇了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家庭危機)。

影片涉及到了一個家庭多多少少都會面臨的問題,從而使它具有了普遍性。
平實、安靜的敘述方式與影片所展示的家庭衝突主題相契合,它暗示常態的日常景象中含有生命的異態。個人成長中對孤獨的慰藉應該源自家庭的愛與溫情,而無疑死亡的陰影也一直如影隨形。
影片通過莉莉所面臨的危機,展現出一段個人經歷中的生命體驗——那種追尋中的艱辛、痛苦、困惑和迷惘的滋味。從而讓人感知生命的普遍意義,它總是交織著各種問題,包括愛與死亡。

我會好起來我會好起來

生命之旅中的憂傷其實是一種常態,卻讓人刻骨銘心。

悲劇的意味

這是一部有點令人傷感的影片,但透過淚水看見了關切與深情。猶如黑夜與白晝那樣,明亮的愛是由黑色的死亡襯托出來。影片透過家庭的一齣悲劇而涉及到對人的處境關懷的主題。
富有意味的是,這一份關切並非來自社會,而是家庭。影片似乎倡導了回歸傳統的家庭倫理,突出了家庭的意義和它的重要性,似乎還對父輩一代處理家庭危機的方式表示贊同。
影片沒有展示出悲劇發生後家庭崩潰的情景,只展示女兒莉莉的猜疑、沮喪和憤怒。弟弟“失蹤”的原因,成為莉莉心中的一個謎團。在她突然獲知真相後,她同時也獲知了父母刻意隱藏真相的意圖,從而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切、良苦用心和充滿溫暖的愛意。她從父母的愛中得到了因失去弟弟所引起的心靈失落的補償。正是通過悲劇映照出了父母之愛的能量。家庭是支柱,成為抵禦危機的力量源泉。在這樣前提下,女兒與父親的衝突被柔化了。
儘管兩代人面臨著同樣的危機——失去親人,卻對此作出不同的反應。雖然影片突出展現了女兒激烈的內心和行為,對父母失去兒子的痛苦沒有加以刻畫。但設身處地想想,他們失去了兒子會產生異常的痛苦。可是他們表現得克制與隱忍。也許,克制與隱忍正是代表著父輩一代面臨危機時所採取的方式。兩代人面臨危機的不同反應,折射出兩代人不同的處世方式。
另外,父親模仿兒子的筆跡給病情嚴重的女兒寫信,一方面是為了緩解女兒的焦慮;另一方面也可看作父母內心是對失去兒子的一種呼喚行為。模仿筆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模仿兒子的行為,通過女兒的心情變化從而獲得了兒子仍在世上的錯覺式安慰。這一行為,表面上是給女兒帶來心靈的慰藉,但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心靈慰藉。通過女兒的慰藉所獲得的慰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自己的痛苦。這是悲傷中的無奈,即是自我安慰與解救,或許也是一種贖罪的替代行為。
從父母通常具有的心理來看,兒子的死亡總是被父母認為是自己的過錯造成的。因此,就像古代悲劇一樣,贖罪,成為解除悲劇(影片中轉化為女兒的病危)的唯一途徑。由此在父親的行為中包含了三層含義:贖罪、忍受和解救。
然而,有意思的是,從女兒一方來看,弟弟的“失蹤”也是由於父親的“過錯”(弟弟的出走家庭被看作是因為父親不能容忍兒子行為後形成的衝突)造成的。這裡隱含了一個古老的觀念:悲劇的產生是與道德過失關聯的。在古典悲劇中,總是含有這樣一種理念:過錯導致苦難,幸福來自美德。從古希臘悲劇到莎士比亞戲劇,無不含有這樣的理念。莉莉正是通過這樣一種簡單的道德因果論來表明她對父親敵視的理由。但是影片中的莉莉屬於網路的年輕一代,怎么也會有這樣古老的觀念呢?也許,導演想要告訴我們,道德化已經成為普世的一種意識形態,它被強加於人們的經驗之上,以掩蓋對生活的實際認識。同時,這也正好表明了年輕一代缺乏應付悲劇的能力,他們必須藉助於某種外加的觀念的力量才能度過難關。

我會好起來我會好起來

影片恰巧展現的是一出現代悲劇。與古典悲劇中公眾人物殉難不同,現代悲劇強調的是一種直接的經驗和個人的感受,與意識形態無關。
女兒與父親的衝突,以及對父親的嫉恨,表面上出於對家庭悲劇產生原因持有不同的看法,而實際上在這一點上父女的看法恰恰是相同的——莉莉認為弟弟“失蹤”是父親造成的,而父親也是這樣暗中自責的。兩代人的衝突,真正原因是他們之間聯繫紐帶斷裂了。影片對父與女之間溝通的缺失有著充分的表現,並也對父與子之間溝通橋樑的斷裂加以了暗示。

兩代人之間不同的觀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彼此間的對立與衝突,這是普世存在的一種現象。由此影片突出了兩代人面對同樣家庭危機所引發的不同的應對方式,並且是以一種讚賞的姿態站在父輩一邊。我們無從猜測莉莉最後結局會怎樣,但至少她可以學習父親的作為:有尊嚴地忍受家庭悲劇。
悲劇最後,秩序會再次回歸。電影中莉莉最後回歸家庭(從家庭中走出去尋找弟弟帶有背離家庭的含義)正是如此。但是,“與其說秩序在此得到展示,不如說它被再次創造出來”;因為“秩序是行動的結果,即使它在抽象的層次上也完全對應於先前存在的傳統信仰。”①《我會好起來》從表面上看,年輕人先由傳統家庭背離出去,最後卻又回歸家庭傳統,是因為他們達成一個共識:家庭悲劇產生是由於背離家庭造成的。而實際上,兩代人都從未背離家庭——女兒出走家庭恰恰是以為父親行為已經傷害了家庭,他們的願意都是要堅守傳統的信仰。導演菲利普·里奧雷(Philippe Lioret)通過一出家庭悲劇展現兩代人之間聯繫道路的淤阻與疏通,其根本目的是要暗示代際間溝通的阻礙才是悲劇本身。
莉莉生命中的一段曲折歷程通過影片展現了出來,其中深具的含義值得思索和回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