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

《我媽媽》

《我媽媽》是2007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東尼·布朗[英國作家]。這本書里的媽媽和以往布朗書里的媽媽形象很不一樣,她不像《動物園》里的媽媽默不作聲。不像《朱家故事》里的媽媽愁容滿面,而是體形富態、充滿愛心、笑口常開。《我媽媽》和《我爸爸》撰寫文字的手法非常相似,兩本書都是借著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繪心目中無所不能的爸爸和媽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媽媽我媽媽

《我媽媽》這本書和2000年出版的《我爸爸》安東尼·布朗給爸爸和媽媽的獻禮。這本書里的媽媽和以往布朗書里的媽媽形象很不一樣,她不像《動物園》里的媽媽默不作聲。不像《朱家故事》里的媽媽愁容滿面……而是體形富態、充滿愛心、笑口常開。《我媽媽》和《我爸爸》撰寫文字的手法非常相似,兩本書都是借著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繪心目中無所不能的爸爸和媽媽。布朗同樣運用對比的句子,形容媽媽的各個方面,比如,說媽媽的歌場像天使,吼叫起來又像獅子;或者說媽媽像貓咪一樣柔軟,又像犀牛一樣強硬。此外,他也使用比喻手法,說媽媽美麗得像蝴蝶,柔軟得像沙發……

圖畫裡的媽媽造型與《我爸爸》相仿,都是身著睡袍、腳登拖鞋,不過媽媽的睡袍像是一座花園,拖鞋則是粉紅色的,這種家居式的打扮,極具親切感。相對於象徵爸爸的太陽圖案,用來象徵媽媽的是紅色的愛心,愛心和花朵一再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每個畫面中。就像布朗其他作品一樣,這本書的趣味主要由圖畫傳達,因為他一向喜歡運用圖畫表達文字未竟之處,或是借著圖畫把文字作了扭曲、延伸,產生幽默效果。例如,文字說媽媽是偉大的畫家,圖畫中的媽媽卻不畫畫,而是搽口紅,只是在還沒有塗上口紅之前,嘴巴居然是空白的,就像畫家還沒在畫布上下筆一樣。或者,文字說媽媽是神奇的園藝家,圖畫中媽媽的手指成了綠的,因為“綠手指”代表不論種什麼都可以種活的人,而媽媽的綠手指竟然讓睡袍上的花也早了出來,背後的花盆裡也長出了不可思議的東西。還有,文字說媽媽可以成為電影明星,畫面中就出現了大家熟悉的瑪麗蓮·夢露,這些都是有趣的聯想。

安東尼·布朗用彩色鉛筆為媒材來畫這本書,彩色鉛筆的筆觸溫柔,層層上色後,可以堆疊出繽紛的色彩效果。除了彩色鉛筆外,布朗還使用了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兩種媒體,用來增添形體的明暗變化的框線的鮮艷色澤。有些框線經過設計,和框內的圖畫連成一體,例如,畫瑪麗蓮·夢露的畫面就配上一個像電影底片的框線;還有,天使搭配了古典的框線,獅子的框線則充滿原始力量。

每一個孩子心中的媽媽都是最好的。我媽媽是一個棒極了的廚師;她是一個偉大的化妝師;她是全世界最強壯的女人;她還是一個奇異的園藝師,可以讓任何植物生長;她是一個仙女,在我沮喪的時候她總是有辦法讓我開心起來;她的歌可以唱得像天使一樣好;她吼起來像一頭獅子;我的媽媽像蝴蝶一樣漂亮,又舒適的像一個扶手沙發……她常常逗我大笑。我愛我媽媽,而且你知道嗎,媽媽也愛我,而且會永遠愛我。

講述母子親情的書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像《我媽媽》這樣的角度和方式,真正撼動心靈地描繪了孩子對於母親的熱愛和崇拜。

通過簡單樸實的語言,和精心設計的排比句式,有力地陳列了母親的日常辛勞,用最有力而新穎的方式,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教育。

繼《我爸爸》出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後,作者應讀者要求又推出了《我媽媽》,

這本書是可以說是作者對所有母親的獻禮。

作者簡介

安東尼·布朗安東尼·布朗
安東尼·布朗,於1946年出生在英格蘭雪菲爾,自小喜愛畫畫與說故事。十六歲進入里茲藝術學院(LeedsCollegeofArt)學習平面設計,並在美術館裡接觸英國超現實主義畫家法蘭斯·培根的作品。十七歲那年,父親在激烈的球賽後猝然離世,在安東尼·布朗心裡造成極大的衝擊。藝術家院畢業後,安東尼·布朗參加了聖巴瑟洛莫提供的醫學繪畫課程,並在課程結束後,進入曼徹斯特皇家醫院服務兩年,擔任人體解剖圖的繪製工作。從1971年開始,他為世界著名的GordonFraser卡片公司設計賀卡,深受大眾喜愛之後,他又運用熟練的插車技巧製作圖畫書,於1976年出版了第一本圖畫書《穿越魔鏡》,由此開啟了圖畫書創作的生涯。他自寫自畫的《大猩猩》、《動物園的一天》先後得到1983及1992年的格林納威獎。2000年,他更獲得圖畫書創作者的最高榮譽——安徒生大獎。

編輯推薦

安東尼·布朗創作的圖畫書以超現實風格著稱。他往往用層層重疊的水彩技巧,巨細無遺地描寫人物、動物和環境,但是在構圖當中,卻故意將物件錯置、比例顛倒、形體互換……造成出人意表的超現實效果。在他所架構的故事裡,現實和想像的界限很難劃分。有時候,想像世界反映出孩子內心的焦慮不安,例如:《小凱的家不一樣了》(Changes)里的小凱;還有些時候,孩子在想像的世界裡寄託內心的渴望,像是《大猩猩》中的安娜。

由故事的內容看來,安東尼·布朗既把想像世界當成現實生活的出口,也把夢境與想像作為現實的倒影,就像“藝術”之於現實人生一樣。也許正因為如此,在他過去的作品當中,藝術史上的名畫常常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些畫作有時掛在牆壁上暗示人物的心情變化、故事情節的起伏,有時形成一種視覺趣味,或是圖像的遊戲,邀請讀者去尋找和判斷,甚至,刻意將畫作所內蘊的象徵意涵和故事的內容交相輝映。《形狀遊戲》(TheShapeGame)則把讀者帶進倫敦的泰德藝廊,細細瀏覽館藏的藝術品。從這一系列的圖畫書創作可以看出,安東尼·布朗有計畫地向他的讀者揭開圖畫的奧秘,他先利用隱藏的畫像提升讀者視覺的敏銳度,引發讀者深入思考圖像的意義、文字與圖像間的關係,再用逗趣的方式介紹歷史上的名畫,並且打開美術館神秘的大門,除去讀者與藝術之間的隔閡。讀過他的圖畫書之後,讀者必定會用一種新的眼光面對藝術作品!

自主閱讀

《我媽媽》是一本非常優秀的繪本,不同於其他的一些繪本,它的圖畫語言和文字並沒有直接地表達出作者的用意,而是用一種間接的幽默的方式,用了許多比喻和誇張的手法來為我們呈現出了一位無所不能的媽媽表達了“我”對媽媽的自豪和崇拜,因此要讓幼兒理解這些比喻和誇張背後的“潛台詞”就需要老師仔細分析,從繪本的特點、內涵和孩子的經驗基礎兩方面出發,當好幼兒和繪本進行充分對話的橋樑和紐帶。

目標

1.理解圖畫書中媽媽所變化的形象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並能夠大膽表達。
2.感悟真摯深切的親子深情,誇誇自己的媽媽。
重點難點:理解書中對媽媽的比喻,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

準備

1.電子圖書,幼兒人手一本圖畫書。
2.音樂:一段背景音樂。

過程

1.導入
出示圖畫書,引導幼兒觀察封面上的人物、和書名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2.幼兒自由閱讀圖畫書
教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媽媽呢?(幼兒閱讀教師指導)
3.引導幼兒說說對《我媽媽》的理解
教師:你看懂了些什麼?誰來說一說?(幼兒說到哪一頁教師就把畫面定在那一頁)
重點討論:
“特技演員”:為什麼說“媽媽又變成了一個雜耍特技演員?”她和真正的雜耍演員有什麼不一樣?她在玩什麼?(小包暗示媽媽很會理財;抱抱熊玩具暗示媽媽是我的好玩伴;房子暗示媽媽總是把家裡打理地井井有條;汽車暗示媽媽是個駕駛的好手;茶壺和香橙暗示媽媽很會照顧家人的飲食……)你們覺得“我媽媽怎么樣?
“最強壯的女人”:為什麼說“媽媽是一個大力士?”媽媽為什麼要提著這么多的東西?(因為她把家裡人需要用的,吃的都帶回了家。)你們覺得“我媽媽”怎么樣?(真的太棒,太能幹了!)
“好心的仙子”:媽媽變成了什麼?她為什麼會變成一個仙子呢?
“大獅子”:媽媽為什麼會變成一隻獅子?(媽媽生氣了,發脾氣了)她為什麼會發脾氣呢?(我做錯事了,惹她生氣了)“我媽媽”變成了獅子“我”還會喜歡她嗎?
“沙發媽媽”:“我媽媽”怎么會變成一個沙發呢?坐在沙發上是什麼感覺?為什麼媽媽像沙發一樣?(媽媽的懷抱溫暖舒適)
“貓咪媽媽”:“我媽媽”怎么會變成一隻小貓咪呢?小貓咪是怎么樣的(輕輕地,很溫柔很可愛)為什麼“我媽媽”像小貓咪一樣?(媽媽也輕輕地,很溫柔)
“犀牛媽媽”:“我媽媽”怎么會變成一隻犀牛呢?犀牛是怎么樣的?(很厲害,很強悍)為什麼“我媽媽”像犀牛一樣?(媽媽有時候很嚴肅很厲害)你們覺得“我媽媽”怎么樣?(真的真的很棒!)
“我的出現”:這是誰的手?“我和媽媽”在乾什麼呀?你們猜“我”會對媽媽說什麼,媽媽又會對我說什麼?
4.找愛心
教師:我們來玩一個“找愛心”的遊戲,看看誰的觀察最仔細。
請幼兒再次打開圖畫書看一看,找一找,並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幼兒提到哪裡有愛心教師就把畫面定格在那一頁讓大家都看到。
教師:為什麼書里會有這么多的愛心呢?(我愛媽媽,媽媽愛我……)
5.幼兒完整欣賞圖畫書
教師:你們想不想聽一聽“我”是怎么介紹自己的媽媽的?(教師邊播放圖畫書里的每一頁邊以“我”的口吻完整講述故事)
6.討論“我媽媽”
教師:這就是這個小朋友的媽媽,你的媽媽又是怎樣的呢?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
7.延伸:圖畫告訴你“我媽媽”
教師:還有好多小朋友都想告訴我們關於自己的媽媽,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畫紙,把我們的媽媽故事畫下來,再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