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相信美聯儲》這本書講的是伯南克領導下的美聯儲為了“做它該做的事”而拋棄“失靈的舊體制”的故事;這本書講的是美聯儲發現了什麼,它錯過了什麼,它做了什麼,它沒做什麼,哪些它做得對,而哪些它又做錯了;《我們相信美聯儲》還講的是本·伯南克決定“不管付出什麼代價”也要拯救美國金融體系的過程。總的來說,這本書講的是一小群人--這些人緊張不安、精疲力竭,被別人圍著苦苦哀求,整天煩惱不斷,總是被外界質疑,他們發現自己受命要將美國經濟從這場他們有生以來遇到的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中拯救出來。作者簡介
大衛·韋塞爾,《華爾街日報》資深編輯,華盛頓分社副社長。他執筆的“資本”專欄備受矚目。他曾兩次獲得普利茲獎。1984年,他因波士頓地區種族歧視的系列報導獲得了普利茲國內報導獎;2003年,他因揭露公司醜聞的系列報導而再度獲得普利茲獎。
他還經常以嘉賓身份參與美國國家廣播電台的節目,同時也是美國公共電視台金融節目《華爾街一周》的常客。
媒體評論
生活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每個人,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受到美聯儲決策的影響。如果你想了解美聯儲的內部動作情況,那么大衛·韋塞爾無疑是最好的嚮導。——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
本書體現了作者對美聯儲及美國政治經濟制度的深刻理解.即使再過幾十年也依然值得歷史學家們深入研究。只有讀了這本書,你才會明白哪些事情真的發生了,哪些事情其實沒有發生。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大衛·韋塞爾是美國近20年來最優秀的財經記者,他用深刻的洞察力和優美的語言,把這場金融大災難娓娓道來。獨家專訪、令人震驚的內幕披露、對恐慌與即興發揮時刻的生動描述,以及詼諧幽默而犀利尖銳的語言,都構成了本書的特點。
--羅恩·蘇斯金德普利茲獎獲獎記者
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比美國經濟、華爾街和聯邦政府之間的關係更為複雜,沒人能比大衛·韋塞爾更清楚其間的秘密與竅門。他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講述了2008年美聯儲的傳奇經歷,亦即美聯儲是如何變成美國政府的第四大分支機構的。
--托馬斯·里克斯美國暢銷書作家
目錄
前言不管付出什麼代價第1章讓雷曼兄弟破產吧
改變華爾街格局的那個關鍵周末
拯救雷曼兄弟的重任落到了美聯儲的肩上,被華爾街拒絕後,它將希望轉向了英國的巴克萊銀行,卻又遭到了對方的爽約。然而,自始至終美聯儲都緊緊捂著自己的錢袋。
第2章歷史再次重演
美聯儲是根靠不住的蘆葦?
美聯儲再也沒有出過像斯特朗那樣真正有能力的領導者了,而且連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系統都沒有。它的權力開始變得分散,掌權者往往無法從全國或全球的角度來理解中央銀行的地位與作用。
第3章動盪年代vs幻覺年代
格林斯潘親手鑄造!
格林斯潘終於退休了,結束了其長達19年的美聯儲任期。作為央行行長,他卻像流行搖滾明星一樣受到了大眾的歡迎。然而,他是否也會像J·P·摩根一樣,光環退去之後又被人詆毀呢?
第4章本·伯南克來了
美聯儲依舊樂觀
從皮迪河畔到美聯儲,一路走來的本·伯南克接過了同樣身為猶太人的格林斯潘的接力棒。在他領導下的美聯儲和美國政府一樣,都對美國的經濟形勢持有相當樂觀的態度,即使有問題,那也是“可以承受的”。
第5章前面還有很多“驚訝”
美聯儲只剩下一隻“備胎”!
人們以為危機主要局限在金融市場範圍之內,然而,事實證明,美國的銀行業和金融業這兩隻輪胎同時都“漏氣”了,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很悲劇地蔓延到了信貸市場和銀行業,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第6章歷史再次重演
四個火槍手:伯南克、科恩、沃什和蓋特納
美國社會普遍認為即使採取了所有的預防措施,危機也是難以避免的。然而,美聯儲的“智囊”如此之多,以至於美聯儲認為危機井不會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威脅。
第7章回覆:回覆:回覆:回覆:回覆:回覆:藍天
美聯儲首次正面回應次貸危機!
美聯儲追隨歐洲中央銀行向金融市場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後,依然未能阻止事態變得更加嚴重和緊迫,各大銀行不願相互借貸,貨幣市場運轉不良,這一切逼迫美聯儲重新思考:是否錯誤判斷了問題的嚴重性?
第8章形勢不容樂觀
美聯儲連續降息!
伯南克終於意識到他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可能出現了偏差,形勢遠比他想像的要差得多,他開始考慮,是否有必要再做一次公開演講來釋放美聯儲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繼續降息的信號。
第9章貝爾斯登如履薄冰
第10章非金融機構火上澆油
第11章保險業巨頭困境之爭
第12章陳舊立新
第13章終極拯救之路
第14章我們相信美聯儲
結語未來我們會做得更好
精彩書摘
讓雷曼兄弟破產吧坐落在華爾街大道上的美聯儲大樓是在20世紀20年代修建的,四周環繞著鐵柵欄,宛如一座新式的佛羅倫斯城堡。在還沒有完工之前,它就招來了外界的各種批判,被認為是“極端奢侈和豪華”,“與之相比,就連古老的所羅鬥神殿也會顯得極其破敗不堪”。它那低于海平面50英尺的金庫,正好處在紐約市曼哈頓島的岩床上。這個金庫里儲藏著價值為1950億美元的黃金。美聯儲大廳的牆壁上刻有美聯儲的使命和責任,在這些文字中有些詞語已經顯得有些過時了,例如,“有彈性地供給貨幣”。而另一些詞語,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整合運用眾多銀行的資源以確保整個銀行體系的安全”。本身就擁有核心權力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還是華爾街金融界與華盛頓政界保持良好溝通的重要橋樑。2008年的9月13日和14日,這裡醞釀著一系列重大決策,而這些決策徹底改變了華爾街的金融格局。這些決策包括:宣判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決定讓美國銀行收購美林證券以及準備讓全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國有化。
自從幾個月前,在美聯儲的干預和聯姻下,經營不善的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被摩根大通銀行兼併後,雷曼公司和美林證券就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在整個2008年夏季,由於房地產市場的不斷惡化,金融市場的危機越來越嚴重,雷曼公司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明顯:雷曼持有太多的不良住房貸款,而且沒辦法轉手。最關鍵的是,這些不良資產的規模非同尋常:在剛剛過去的6個月間,雷曼公司僅在商業住房貸款領域的虧損就高達67億美元。雷曼公司的股價也一落千丈,從年初算起,現在的股價已經跌去了90%。
不管是主張積極干預的財政部長保爾森,還是以冷靜分析著稱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蒂莫西.蓋特納,幾個月以來都不斷接到在雷曼公司供職很久的CEO理察.富爾德(RichardFuld)打來的求救電話。尤其是在貝爾斯登事件發生之後,雷曼公司對外宣布其第一季度的公司盈利與前一年相比下降了57%之多,富爾德的求救電話頻率變得更加密集。然而,保爾森和蓋特納卻告知富爾德,讓他自己想辦法籌集資金,或者賣掉公司。此時富爾德發現,整個華爾街都在袖手旁觀,沒有人願意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