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演:蘇里
編 劇:馬烽
主 演:李亞林 梁音 金迪 楊洗 劉增慶 (更多)
上 映:1959年
地 區:中國大陸
語 言:國語
顏 色:彩色
類 型:愛情片
製作團隊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集 (1959)製作團隊 職員表蘇里 .... 導演
馬烽 .... 編劇
郭鎮鋌 .... 攝影
董萍 .... 美術(製作設計)
張棣昌 .... 作曲
姜峻峰 .... 錄音師(收音)
蔡光 .... 特技設計
郭甲東 .... 特技攝影
長影樂團 .... 伴奏
尹升山 .... 指揮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集 (1959)演員表
演員表
李亞林 .... 高占武
梁音 .... 曹茂林
金迪 .... 孔淑貞
楊洗 .... 劉小翠
劉增慶 .... 李克明
孫羽 .... 王二狗
李希達 .... 劉小亮
張延 .... 老社長
李鐵峰 .... 高忠爺爺
馬蠡 .... 孔陰陽
李曉功 .... 胖大嫂
王建華 .... 孔大媽
孟憲英 .... 貴有嫂
劉寶德 .... 趙書記
任偉民 .... 劉會計
故事梗概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集 (1959)故事梗概
高占武復員回鄉,立志改變山村面貌。他帶領村裡的年輕人劈山引水,鑿通山洞,兩個月完成了原定兩年才能完成的工程計畫。在建設家鄉的奮鬥中,高愛上了中學畢業生孔淑貞。隊里的青年曹茂林也愛上了她。曹請高為他幫忙。高占武埋藏起自己對孔的感情,誠心誠意地去成全他們。孔的同學李克明原與劉小翠是一對戀人,李拋棄了劉,也來追求孔淑貞。孔心裡愛的卻是高占武。後來,茂林和小翠在勞動中產生了愛情。高占武向孔表白了心跡。李克明也在勞動中提高了覺悟,決心留在家鄉建設農村。
高占武帶領青年人劈山引水後,接著要在村中修建水電站,得到了公社趙書記的支持。村里辦起電氣化訓練班。李克明完成了水電站圖紙的設計任務。並在工作中與外村女青年馮巧英建立了愛情關係。孔家莊修起了水電站,又派克明和淑貞支援鄰村電站建設。一天,高占武突然接到淑貞從周村寄來的退婚信。人們認為這是克明搞的鬼。後來才知道這是淑貞在工作中傷了腿後,怕連累占武而寫的退婚信。占武得知訊息,忙趕去探望淑貞,消除了誤會。不久淑貞傷愈回村。秋天來了,孔家莊人喜獲豐收,村裡的年輕人也在勞動、學習、友誼和愛情中進一步成長起來。
該片描寫了一群農村青年立志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為解決水源而劈山引水、繼而又建造水電站的宏偉壯舉。影片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鄉土氣息,塑造了一批生動而又令人喜愛的年輕人形象,如勇敢頑強、善恩而沉穩的高占武,樸實忠厚、聰明內秀的曹茂林,開朗熱情、倔強能幹的孔淑貞和溫順體貼的小翠等等。編導者在該片中追求熱烈而又輕鬆、富有情趣且別開生面的獨特基調,使之成為一部輕喜劇影片。它把人物的個性刻畫展現在愛情糾葛及生活中,把嚴肅的思想鬥爭融合在善意的揶揄和嘲諷中,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揭示出農村先進與落後、革新與保守的矛盾,描畫了年輕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境界。這部影片是新中國建立後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該片插曲《人說山西好風光》和《櫻桃好吃樹難栽》,以其優美流暢的曲調,濃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而廣為傳唱。
導演簡介
蘇里 。中國電影導演,原名夏傳芫。生於安徽當塗。1938年加入抗大文藝工作團,開始話劇表演。1945年任東北軍政大軍戲劇隊長,1949年調入中央文化管理局,後任東北電影製片廠導演。1955年合作導演了《平原游擊隊》以後獨立導演了《哥哥和妹妹》 、 《青春的腳步》 、 《紅孩子》等影片。其中《紅孩子》獲1980年第二次金江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劉三姐》獲1960年第二屆百花獎中四項大獎。
演員簡介
李亞林 。中國影視演員、導演。生於遼寧金縣,1951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前身)。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主演《水庫上的人們》 、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烽火列車》等影片。1975年起任峨眉電影製片廠導演。參與導演的影片《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為什麼生我》,分別獲文化部1981年、1984年優秀影片獎。還曾導演電視劇《最後一百天》。1987年執導最後一部影片《井》,獲義大利第十九屆義大利陶米爾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三等獎。
參考文獻
http://www.cnmdb.com/title/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