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全傳》

《愛因斯坦全傳》

《愛因斯坦全傳》丹尼斯·布萊恩(Denis Brian)著做,全書收集了許多前所未聞的有趣資料,把愛因斯坦還原成一個活生生的人。成為愛因斯坦個人和職業生活最佳的範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的一生充滿了勝利和悲劇性的嘲諷。他的頭腦對時空有如此深刻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的了解,但卻有個精神異常的兒子;這位連蒼蠅都不願意傷害的和平主義者,卻促使美國製造出毀滅性的核子彈;這位時孩子和陌生人十分關心的人道主義者,卻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兒子,還對自己有私生女一事保密;他喜歡孤獨,但身邊總是圍繞著女人,終日被記者追逐,被民眾包圍;他是一位物理學家,卻被提名為總統。

該本書的內容,會讓那些把愛因斯坦視為聖人、只知道埋頭研究宇宙奧秘的讀者大吃一驚。這是因為本書發掘了不少以前被傳記作家遺漏或是刻意掩飾的內容——也就是他的私生活,作者並沒有深入討論愛因斯坦的物理學,而是在採訪愛因斯坦的很多同事和朋友並查閱了20世紀末才公開的愛因斯坦婚姻檔褒後,全方位回顧了愛因斯坦的一生,還原出一個世俗的愛因斯坦。這本書所展現的愛因斯坦,初看起來似乎更加複雜,會引起爭論,但他的榮耀絲毫沒有喪失,相反,這樣的愛因斯坦讓人感到更親切、更真契、更可愛。

作者簡介

丹尼斯·布萊恩,著名傳記作家,著有《愛因斯坦傳》、《普利茲傳》、《天才談話錄:和諾貝爾科技獎得主及其他著名人士的談話》、《知情者心目中的海明威》以及其他廣受讀者喜愛的著作。

目錄

第1章 童年和青少年時期
第2章 初戀
第3章 進入蘇黎世技術學院
第4章 結婚計畫
第5章 求職
第6章 學校教師
第7章 準父親
第8章 私人授課
第9章 專利局
第10章 奧林匹亞科學院
第11章 狹義相對論
第12章 “我這輩子最得意的思想”
第13章 布拉格之旅
第14章 最後一戰
第15章 舉世矚目
第16章 危險的信號
第17章 愛因斯坦的第一次美國之旅
第18章 諾貝爾獎
第19章 不確定性原理
第20章 理想的病人
第21章 統一場論
第22章 世界各地演講
第23章 在加利福尼亞
第24章 權衡取捨
第25章 愛因斯坦流亡美國
第26章 普林斯頓的新生活
第27章 遷入新居
第28章 家務事
第29章 海內外的政治
第3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核裂變的威脅
第31章 核子彈競賽
第32章 愛因斯坦介人戰爭
第33章 核子彈
第34章 為建立猶太國而奔忙
第35章 以色列的誕生
第36章 聯邦調查局盯上了愛因斯坦
第37章 追查共產黨人
第38章 對話和爭論
第39章 為羅森堡求情
第40章 奧本海默事件
第41章 最後的訪問
第42章 愛因斯坦的精神遺產
附錄Ⅰ 愛因斯坦的大腦
附錄Ⅱ 譯名對照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因為愛因斯坦本人長相和人品都很不錯,所以當他喜歡上相貌平平、而且由於天生的髖關節錯位走起路來姿勢很難看的米列娃·瑪瑞克時,他大學裡的朋友都大惑不解。她是班裡惟一的女生,大他4歲,沒什麼幽默感,而他自己卻是一個幽默感很強的人,即使是很沒意思的笑話,也能使他開懷大笑。

有人猜想,可能是因為周圍大多數學生都是對外地人不感興趣的瑞士本土人,他們兩個“外人”同病相憐走到了一起。米列娃來自當時匈牙利南部的巴克斯卡(Bacska)。巴克斯卡毗鄰塞爾維亞(Serbia)的北邊,那裡住著很多塞爾維亞人,米列娃與她的父母都是塞爾維亞族人(如今這個地區歸屬塞爾維亞)。阿爾伯特是一個從德國經義大利再到瑞士的移民。因為放棄了他的德國國籍,所以這時他是個沒有國籍的人。

一名早期非常有名的愛因斯坦傳記作者卡爾·西利格,比較同情米列娃,他認為“她那喜歡空想的、沉悶的本性,常常會影響到她的生活和研究。她的同齡人發現她是個性情陰鬱、言語不多但敏感多疑的人。但是和她處得較多的人,會逐漸欣賞她那斯拉夫人特有的坦誠和謙虛。她常常用這種坦誠、謙虛和開放的心態,與人進行生動的辯論”。她陰鬱的性格可能部分地歸咎於家族背景。讓她擔憂的還有,她的妹妹佐卡(ZorkaMaric)的精神病正日趨明顯。不過,跟愛因斯坦在一起的時候,她就熱情活躍起來,平日裡沉默、陰鬱的面目一掃而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