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導師:身心靈整合之道》

《心靈導師:身心靈整合之道》

《心靈導師:身心靈整合之道》是傅佩榮教授近幾年研究探討人生問題的主要心得,呈現了作者對人生哲學的基本觀點。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必須針對上述身、心、靈三個部分,提出各自的定位,以及彼此之間的適當關係。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從心理學看自我;
提高自己的情感智商與逆境智商;
人生的價值在哪裡;
走向智慧的高峰。

內容簡介

我們談論完整的人生,不能忽略身、心、靈三個部分。年輕的時候,也許側重身(衍申至有形可見的外貌、體力、財富、地位等)。身的活動當然不能脫離心,而心的運作主要在於“知、情、意”這三項潛能的實現過程,因而具體展示於獲取特定知識、發展人際情感,以及培養個人志趣上。然後,在一個看來抽象,其實扮演主導作用的層次,還有靈的存在。靈的運作可以表現於宗教信仰的靈修活動中,但是宗教並非靈的運作的唯一領域。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浙江大學講座教授。
傅佩榮積極推進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獲台灣地區教育部門“教學特優獎”。出版作品逾百種,曾獲台灣地區“中正文化獎”、“最高文藝獎”等多項殊榮。
作為一位傑出的演講家,近十幾年來,他每年開展200多場哲學及國學的演講和講座,還多次應邀前往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美國等華人社團作傳統文化講座,在華人文化思想界影響深遠。

媒體評論

我總是向外尋求力量與自信.誰知道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我的心靈深處。
——弗洛伊德

目錄

總序身、心、靈整合的價值觀
第一部分釐清自我的真相
自序釐清自我的真相
第一章人生哲學的基礎架構
第二章人生問題的思考方法
第三章從心理學看自我(一)——行為主義心理學與弗洛伊德學派
第四章從心理學看自我(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與榮格的“集體潛意識”
第五章從心理學看自我(三)——弗蘭克的“意義治療法”與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第六章從心理學看自我(四)——超個人心理學與靈的召喚
第二部分管理自我的潛能
自序管理自我的潛能
第一章了解智商(IQ)與相關能力
第二章認識自己的情感智商(EQ)
第三章管理自己的情感智商(EQ)
第四章發展自己的情感智商(EQ)
第五章開發自己的逆境智商(AQ)
第六章強化自己的逆境智商(AQ)
第三部分探索生命的價值
自序探索生命的價值
第一章培養思考習慣(一)——理解邏輯的概念與判斷
第二章培養思考習慣(二)——邏輯推論的訓練
第三章掌握整體觀點(一)——哲學的質料、運作、內涵與目的
第四章掌握整體觀點(二)——哲學家的思考模式:“以一統多”
第五章確立價值取向
第六章力求知行合一
第四部分走向智慧的高峰
自序走向智慧的高峰
第一章如何理解“靈”的世界
第二章靈是身、心的統合力量
第三章化解潛意識的盲點
第四章代蒙——從命運到使命
第五章靈的修煉——以印度教為例
第六章密契主義

前言

我們談論完整的人生,不能忽略身、心、靈三個部分。年輕的時候,也許側重身(衍申至有形可見的外貌、體力、財富、地位等)。身的活動當然不能脫離心,而心的運作主要在於“知、情、意”這三項潛能的實現過程,因而具體展示於獲取特定知識、發展人際情感,以及培養個人志趣上。然後,在一個看來抽象,其實扮演主導作用的層次,還有靈的存在。靈的運作可以表現於宗教信仰的靈修活動中,但是宗教並非靈的運作的唯一領域。
因此,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必須針對上述身、心、靈三個部分,提出各自的定位,以及彼此之間的適當關係。容我先以三句話來作個概括,再說明其內涵:“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長,是需要的;靈性修養,是重要的。”
首先,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必要的”一詞,是指如果身體不健康,則人生一切活動皆受到限制,好像人生從彩色變成黑白,甚至面臨結束的威脅。依此推衍,保持身體的活動能力,取得基本的生存條件,讓自己可以活下去,這些都屬於“必要的”範圍。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本能就會去爭取這些必要的條件,使自己活得下去。但是,“必要的”一詞同時也提醒我們:它不是“充分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人,單單活著是不夠的,亦即不充分的。依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說法,這個層次所涉及的是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還有向上提升的廣大空間。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釐清自我的真相
第一章人生哲學的基礎架構
“哲學”的原始意義是“愛好智慧”。“智慧”這個詞很難捉摸,別人的智慧就算再高,對我們而言都只是文字或語言所表達的知識,可望卻不可及。然而,我們仍然必須設法掌握文字背後的思想,將它放在自己的生命中加以實踐印證,以轉化成屬於自己的活潑的智慧。這整個過程需要下一番工夫。古人說,一個人閱讀《論語》之後,沒有任何改變,就是不曾讀過《論語》。意思是文字與生命脫節,讀書只是浪費時間而已。離開生活,哲學是空洞的;離開哲學,生活是盲目的。兩者攜手並行,人生才有豐富的趣味。
為了有效達成這個目標,首先必須掌握一系列重要的方法和架構,而這一切是要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的。以下所要闡明的就是基本的概念。
基本概念
理性是哲學的基礎
“哲學”的運作以“理性”作為出發點,與“理性”相對的一面則是“經驗”。實際生活的經驗是零碎、片斷,並且互相矛盾的。譬如,我們有時覺得自己是個開朗的人,有時又覺得內心有些結解不開;有時很願意幫助別人,有時卻覺得別人為自己帶來困擾。這一類都是經驗中常見的情形。經驗世界是複雜多樣、充滿矛盾及緊張狀態的;相形之下,理性則保持冷靜的狀態。採取理性的態度,就可以把情緒降到最低,因此當理性開始運作時,許多事情會顯得清澈分明。
另一方面,信仰也和理性不同。譬如,許多人熱衷的算命,也帶有一些信仰的成分,而這種現象不見得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說明,所以顯得十分神秘。神秘往往容易造成一廂情願的情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