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願《心理學家給年輕人的22個忠告》像你枕邊的鬧鐘,把你從空虛、抑鬱的夢魘中驚醒;願本書像一葉智慧的扁舟,帶你走出心靈的誤區,駛向快樂的彼岸;願《心理學家給年輕人的22個忠告》像春日的暖風,把你的心情放飛在遠方的晴空……內容簡介
《心理學家給年輕人的22個忠告》通過心理學家講故事的形式為讀者提供心理自我調節的指南和幫助。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飽含著人生的哲理和啟示,讓讀者在閱讀之餘有所感悟,有所觸動,從而打開心靈的窗戶。以積極、樂觀、豁達的心態投身於工作和生活,珍愛自己、善待他人、超越苦難、把握幸福,健康、快樂、積極地過好每一天。目錄
忠告一青年人要懂一點心理學知識心理學是什麼
心理學講的什麼內容
消除對心理學的誤解
忠告二了解心理學和生活的關係
心理和生活相互影響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在生活中的套用
忠告三為自己的心理狀況把脈
心理健康的七項標準說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走出心理健康的誤區
心理平衡與心理健康
自我調節,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心理健康的10條秘訣
忠告四正確面對各種壓力
壓力每天都會陪伴著你
弄清楚你的壓力來源
不要忽視不良壓力的危害
應對壓力,把握自己
忠告五消除你的自卑心理
為什麼會有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特點
自卑產生的原因
自卑的弊端
從自卑的束縛下解脫出來
忠告六消除你的逃避心理
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不要逃避你的責任
承擔責任才能贏得信任
直面挑戰才是真正的年輕
面對現實挑戰人生
忠告七恰當解讀人的逆反心理
什麼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正效應
“逆”什麼“反”什麼
叛逆的學生
為何會彼此敵對
來一個心靈的握手
忠告八正確對待虛榮心
為什麼人會有虛榮心
正確認識虛榮心
不要被虛榮奴役
別為虛榮而“忙”
榮譽與愛榮譽
克服你的虛榮心
忠告九克制你的嫉妒心和報復心
嫉妒心理的特徵
嫉妒心理的調適
冤冤相報何時了
莫傷別人,莫傷自己
忠告十走出悲觀和挫折的心理
容易悲觀的人
樂觀——幸福的通道
趕走沮喪和悲觀
笑一笑,十年少
挫折和失敗是成功之母
善待挫折
笑對挫折
要用樂觀的態度看待人生
暗示的力量
忠告十一趕走焦慮和緊張
什麼是焦慮
引起焦慮的原因
焦慮的解除辦法
什麼是精神緊張
怎樣解除緊張情緒
忠告十二你完全可以避免抑鬱症
精神上的流行性感冒
抑鬱的心態問題
情緒低落是抑鬱症的核心特徵
抑鬱症的表現
為何會患上抑鬱症
消除抑鬱的方法
你能幫助抑鬱症的人
杜絕和預防抑鬱症
忠告十三遠離孤獨和空虛
孤獨感已成為年輕人的通病
健康的孤獨——寂寞
孤獨感產生的原因
如何超越孤獨
長期的空虛感是病態的
為什麼會感到空虛
怎樣才能不空虛
忠告十四不做自私和貪婪的人
做人不能太自私
牢記自私的代價
要學會給予
給自己立個規矩
不自私還要不吝嗇
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不讓心靈的花園荒蕪
學會“布施”
不做“鐵公雞”
做人不能太貪婪
知足是一種境界
有時放棄也是明智的選擇
忠告十五狹隘和偏執要不得
心胸狹隘無益健康
敞開胸懷,天地寬闊
一定要學會遺忘
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做人就要肚裡能撐船
做人不要偏執
固執人的心理補償
不再偏執
忠告十六戰勝自己暴躁的脾氣
脾氣暴躁的表現
制服你的憤怒
發脾氣的守則
小心氣大傷身
與怒氣對話
控制住即將失控的情緒
不要隨便亂發脾氣
忠告十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有理不在聲高
情緒需要調控
找出你的“情緒溫度計”
不妨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釋放你的苦悶
學會向人傾訴
忠告十八別讓自負毀了你
自負究竟是什麼?
自負心理產生的根源
拒絕過分驕傲的內心
謙虛是一種美德
忠告十九走出自閉和社交焦慮的陰影
從自我封閉中走出來
自閉的人,需要改變自己
讓自己變得合群起來
走出社交焦慮的陷阱
社交焦慮情緒的自我調節
克服和人交往會臉紅的毛病
忠告二十擺脫懷舊和依賴的心理
回憶屬於過去
善待每一個今天
享受此時此刻
不要讓依賴成為一種習慣
感情依賴不是愛
告別優柔寡斷
依靠自己
忠告二十一對常見的意志障礙進行正確心理調適
猶豫不決的心理調適
後悔的心理調適
懶散的心理調適
強迫症的心理調適
衝動的心理調適
忠告二十二對常見行為障礙進行正確心理調適
飲酒成癮的心理調適
賭博成癮的心理調適
購物成癮的心理調適
上網成癮的心理調適
精彩書摘
忠告一青年人要懂一點心理學知識消除對心理學的誤解
雖然上面講到,每個人都是業餘心理學家,但這個業餘心理學家往往做得不知不覺。對於心理學,人們大都存在這樣那樣的誤解。隨便問幾個心理學問題,這些業餘心理學家可能會給你各種不同的答案,其中不乏一些偏見和誤解。下面就常見誤解予以解釋,以掃除人們心中對心理學的迷霧。
誤解一:心理學家知道人們在想什麼
“你是學心理學的,那么你說說我正在想什麼?”當周圍人得知你是學心理學專業的時候,他們會馬上好奇地提出這樣的問題。人們總是以為心理學家和算命先生差不多,應該能透視眼前人的內心活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心理活動具有廣泛的含義,包括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和意志等,並非只是人在某種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心理學家所做的就是要探索這些心理活動的規律——它們如何產生、發展,受哪些因素影響,相互間有什麼聯繫,等等。心理學家通常是根據人的情緒表現和外在行為等來研究人的心理。也許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外在特徵或測驗結果來推測你的內部心理特徵,但除非具有超感知能力,否則再資深的心理學家也不可能會所謂的“知心術”——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內心世界。
誤解二:心理學是“偽科學”
許多人認為心理學是“偽科學”,都是騙人的。這著實讓搞心理學的人傷心不已。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所謂“科學”,應該有嚴格的實驗操作和嚴密的邏輯推理,比如物理學或數學。而人的心理看不見又摸不著,對它的操作和研究豈不是很玄?人的心理又是變化莫測,是一個難以控制的變數,所以人們認為心理學研究是靠不住的。其次,心理諮詢往往令人們很失望。由於人們對心理諮詢沒有一個正確和充分的了解,產生了瞬間治癒心理問題的希望,這樣當然會失望。沒有什麼藥能瞬間愈病,心理諮詢解決心理困擾同樣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心理諮詢要想收到好的效果,諮詢者需要積極配合諮詢師的要求,不能只由諮詢師一方努力,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諸多的原因,使許多人認為心理學是“偽科學”。
心理學是一門正在走向成熟的科學。1982年,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正式成為國際科學聯合會的會員。這證明了心理學的學術地位。心理學的許多研究領域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和心理物理學,向來就與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相近似。發展到現在,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從實驗控制、統計學分析,直到結論的提出,都已經採取了嚴格的科學設計,都已制訂了統一的科學標準。
關於心理諮詢,在諮詢者的積極配合的基礎上,往往需要數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這是一個互動的和漫長的過程,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對心理諮詢要有正確的理解和現實的期望,不要因為急於求成、效果不佳,就否定心理諮詢,否定整個心理學。
誤解三:心理學家會催眠
很多人對催眠術有濃厚的興趣,因為覺得它很玄妙。提起催眠術,人們又往往想起心理學家。原因之一可能是弗洛伊德的誤導。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既然他使用催眠術,那么心理學家應該都會催眠術。另外,可能是緣於幾部頗有知名度的“心理電影”的誤導,例如日本恐怖片《催眠》。片中的描述和心理學家使用催眠術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純粹為了商業炒作而對催眠術的作用進行了誇大甚至歪曲。
催眠術源自18世紀的麥斯麥術。19世紀,英國醫生布雷德研究得出,令患者凝視發光物體會誘導其進入睡眠狀態。他認為麥斯麥術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經性睡眠,因此另創了“催眠術”一詞。但催眠的內在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催眠術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常用的方法是:要求被催眠者徹底放鬆,把注意力固定在諸如晃動的鐘擺和閃爍的燈光等某個小東西上,引導他將注意力集中在諸如想像中的星空上,然後誘發出昏睡狀態。催眠前要先測定被催眠者的暗示性,暗示性高的人容易被催眠,能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此類人的催眠治療效果較好。在催眠狀態下,人會按照治療師的暗示行事,可能會有不良副作用,因此應該由經驗豐富的催眠師來實施。
催眠術並非所有心理學家必須掌握的“招牌本領”。它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在心理治療中使用的方法之一。實際上,大多數心理學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術,他們更傾向於運用實驗和行為觀察等更為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
在國外,催眠術常用於幫助審訊嫌疑人,以期使嫌疑人在催眠狀態下不由自主地坦白情況。現在,很多司法心理學家認為催眠狀態下的問訊有誘導之嫌,很可能使嫌疑人按著催眠師的暗示給出所希望的但並不實事求是的回答,所以對此持反對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