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使我能夠從更全面的角度來重新審視一下薩頓的《微氣象學》。於是我就較為容易地發現我這幾十年的工作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比較全面地突破了薩頓的兩個局限性。在尺度範圍問題上,我已經用幾項氣溶膠力學的突破性成果,突破了他的小尺度湍流區間範圍........
內容簡介
薩頓的《微氣象學》來概括我這幾十年的研究工作就不合適了,需要有新的概括,需要有提出新的學科概念的勇氣。而這勇氣也來自我在劍橋的研究經驗,正是在劍橋使我破除了對科學的神秘感,增添了我在學科上也要有敢於創新的勇氣。於是一個新的提法──“微大氣物理學”,亦即“微尺度大氣運動中的物理學”,也就由此應運而生。從基本精神講,它繼承了薩頓的《微氣象學》的微尺度大氣運動的研究。同時,在內容上它發展了人們對微尺度大氣運動的認識,可以說是“微氣象學”的新階段。以下將進一步介紹這門新學科的內容和意義。
譯者簡介
洪鐘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37年生,浙江省天台縣人。畢業於南京大學,專業為大氣物理。兼任中國氣象學會理事、大氣化學與大氣污染氣象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氣候影響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環境委員會委員。曾主要從事雲和降水物理、複雜地形大氣邊界層結構與大氣環境方面的儀器研製、野外實驗和理論研究工作。70年代,領導開展了山區大氣擴散綜合試驗,多次圓滿完成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重大項目中的大氣環境保護科研任務。1974至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具體組織並直接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座高度為325米的大型氣象塔自動化觀測系統。80年代,參與組織京津渤地區、雲南滇池地區、上海寶鋼地區、山西太原地區等多項區域性大氣環境研究重大任務和攻關課題。近年來.一方面領導研究所的科研活動,一方面從事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酸沉降規律等研究工作。與人合作出版了專著《山區空氣污染與氣象》和譯著《微氣象學》。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至今已獲國家科技大會重大科研成果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l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l項。已培養碩士研究生5名,聯合指導博士後1名、博士生2名。曾出訪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瑞士、前蘇聯以及香港,進行國際合作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