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通俗易懂,適合企業經營者、股民等投資者、政府公務人員、院校師生、媒體記者和廣大普通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洪功翔
該書主要編著者,男,1964年11月生,經濟學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碩士畢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安徽工業大學科研處副處長,安徽省中青年骨幹教師,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長期從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教育部、安徽省社科研究、規劃項目,安徽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等省部級項目近10項,主編安徽省規劃教材等多部,先後發表論文50餘篇。
目錄
從經濟總量指標數據透視巨觀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GDP)
GDP——20世紀的偉大發現
什麼是GDP?它是如何核算的?
GDP不是萬能的
綠色GDP能取代GDP嗎
經濟成長率
經濟成長之謎
經濟成長和經濟發展是一回事嗎?
什麼是拉動我國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
“劉易斯拐點”離我們還有多遠?
不可逃脫的經濟周期
消費率、儲蓄率
一對反向變化的“孿生兄弟”
“蜜蜂的寓言”的啟示
部分章節
法定準備金率
央行控制貨幣供給的利器
我們知道,存款準備金是繳存在央行的,所以央行可利用這個制度安排,有效地實施貨幣調控。
所以我們說,調節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的三大政策法寶之一,是貨幣政策工具中比較重量級的武器。我們知道,提高或降低準備金率往往是巨觀經濟政策調整的指示信號,提高準備金率,就意味著銀行可放貸的資金減少,那么社會上可流通的貨幣量就減少了,一般表明貨幣收緊政策信號。降低準備金率,社會上可流通的貨幣量就會增加,一般表明貨幣擴張政策信號。
比如,如果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10%,意味著商業銀行每吸收100萬元公眾存款,至少要向央行繳存10萬元(100萬元的10%)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最多只為90萬元。如果央行將法定準備金率提高20%,那么就意味著商業銀行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20萬元,發放的貸款最多只能是80萬元。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一方面減少了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用於貸款的資金;另一方面也使得商業銀行“創造”的貨幣減少,從而收縮銀根、減少貨幣供給。
提到貨幣供給,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就是很重要的途徑,也就是我們說的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功能,我們經常聽到控制信貸規模,指的就是貸款的總量。那就不能不提到貨幣創造乘數,就是一筆存款通過銀行系統對貨幣供給量所產生的倍數。我們知道,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按法定準備金率繳存央行準備金後,可將剩餘部分向企業等客戶放款,從而增加了貨幣量。如果逐次將存和貸繼續下去,整個銀行系統就可以創造出更多的貨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