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集結張我軍許多作品的《張我軍全集》,內容包含詩、小說、散文與評論,由張光正主編的2002年繁體本,全書552頁,約四十萬字,繁體本補遺〈為台灣人提出一個抗議〉、信件11封。正文分6部份,第一為“台灣新文學運動”,有〈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台灣文學界〉、〈請合力折下這座敗草叢中的破舊殿堂〉等14篇;第二為“論著”,有〈駁稻江建醮與政府和三新聞的態度〉、〈孫中山先生弔詞〉、〈《少年台灣》的使命〉等26篇;第三為“文學創作”,詩歌有新詩14篇57首、古典詩4首、小說有〈買彩票〉、〈白太太的哀史〉、〈誘惑〉、〈元旦的一場小風波〉4篇(第4篇實為散文,被歸入小說類),散文有〈南遊印象記〉、〈採茶風景偶寫〉等10篇;第四部份為“序文與編語”,有〈《宗教的革命甘地》引言〉、〈《中國文藝》一卷三期編後記〉、〈《在廣東發動的台灣革命運動史略》序〉等35篇;第五為“日文與日語”,有〈《日文與日語》的使命〉、〈日本羅馬字的問題〉等18篇;第六為“書信”2封。
出版感言
為紀念先父張我軍先生百年生辰,我在北京編輯出版了《張我軍全集》和《近觀張我軍》兩本書。有關的事情,在《全集》的“編者後記”和“編後話”中,已經說過,不再贅述。現《張我軍全集》由人間出版社在家鄉台灣,用繁體漢字重排出版,這將滿足島內台灣文史研究學者和台灣文學愛好者的需求,也將告慰於葬身故土近半個世紀的先父英靈了!張我軍先生自1955年逝世後,有20年左右在台灣毫無聲息。直到上世紀70年代,台灣一些文化工作者,為倡導鄉土文學,反駁台灣當局推行文化專制,抹殺台灣本土文學早已存在的事實,張我軍和其他一些台灣老作家的作品,得以“出土文物”重返人間。此後,一些文史研究學者,對張我軍在台灣新文學運動初創時期所起的作用,給予肯定評價。1985年,葉石濤曾把張我軍定位為“台灣新文學搖籃時期”的“代表性作家”,說他“堅強地主張台灣文學是屬於中國文學的一個環節”,而且“無視於日本統治時期的政治現實,敢然貫徹始終他的(這一)觀點,代表了台灣作家不畏強權的道德良心。”(《台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
但近10年來,台灣文壇上少數人鼓吹“台灣文學主體論”的調門不斷升高。1995年我在台北參加“張我軍學術討論會”時,會上就已有人把張我軍稱為“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台灣代理人”了。最近又看到報刊,曾稱頌張我軍為“代表台灣作家不畏強權的道德良心”的葉石濤,轉而宣揚“從台灣人的主體性,重新看待過去作家成就的定位”,而被點名要“重新定位”的作家當中,“張我軍”赫然在目。其實,一段時間以來,鼓吹“台灣文學主體論”的那些人,早就把張我軍等人排除於“台灣作家”的行列了。
如所周知,“台灣文學主體論”同“台灣獨立建國論”是相伴而生,互依相通的。所以,台灣文壇上那些人隨著島內“台獨”聲浪的升高而起舞,甚至會“以今日之我,反對昨日之我”。然而,客觀的歷史事實是不會改變的。尊重歷史、堅持中華文化傳統的台灣作家還大有人在。《張我軍全集》收入的大量文章,都是台灣新文學運動開創史的鐵證。台灣文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當然會具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但與中國文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事實,是任何人為力量都改變不了的;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台灣作家當然是中國作家,這也是無法否定的。我想,《張我軍全集》於此時此地出版,其特有的意義也在於此吧!
我弟弟張光直生前對《張我軍全集》的編輯十分關注,2000年2月12日他在重病困擾中,從美國用顫抖的手指,通過電腦打字,給我發來最後一封信,其中有這么一段話:“《張我軍全集》包括翻譯文章否?如果包括,有兩個titles甚為重要:一個是《人類學泛論》(西村真次著,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1931);第二是《中國文明之起源》(濱田耕作著,出版與年代待查)。這兩本書的題目都是創新的。此外,長篇小說(武者小路實篤、夏目漱石等),短篇小說、文學理論、散文等等,實在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很大貢獻。你如果需要幫助,儘管來說。”
我非常同意光直的意見,但父親的譯作比他的創作,字數要多好幾倍,譯書、譯文和譯稿的收集、複製和出版困難重重;工作量之大,也非年逾古稀之我一人之力所能及。所以,這一部分只好暫且割愛,沒有包括在《全集》之內,實為一樁憾事。光直在發來上面那封信一年後,就離開人世了,現把他關於《全集》的那些意見摘錄於此,以表紀念並說明。
最後,要向籌劃、出版《張我軍全集》(台灣版)的陳映真先生和人間出版社,表示我衷心的感謝與敬意!
台灣作家張我軍作品
張我軍,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速生、野馬、以齋等。台灣台北縣人。中國台灣作家,文藝理論家。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開拓、奠基者。1926年始陸續發表小說《買彩票》、《白太太的哀史》、《誘惑》。作品有力地揭露與批判了黑暗時代,有“台灣文學清道夫”、“台灣的胡適”盛稱。本任務為台灣作家張我軍作品的介紹與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