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銷夏記》

《庚子銷夏記》

著錄:清代孫承澤。八卷。1600年。自記所藏書畫,卷一至卷三為自晉至明的書畫名跡;卷四至卷七為古石刻;卷八為寓目記,記其所見過的書畫作品。人書以自藏書畫為主,並摘錄精彩的題跋,間亦有簡短的評語。

清乾隆序刻本

《庚子銷夏記》《庚子銷夏記》
孫承澤(1592-1676),字耳伯,號退谷,益都人。精鑑賞。崇禎四年進士,官至刑科都給事中,入清,歷兵、吏兩部侍郎。年六十引疾歸。所著有《經翼》《春明夢余錄》等。著者際滄桑之後,杜門卻軌,日以書畫自娛,名跡燦然,備著於錄,撰為此書,始自順治十六年四月,訖於六月,故以銷夏為名。卷一至三,皆所藏晉唐至明書畫真跡;卷四至七皆古石刻,每條先標其名,而各評騭於其下;第八卷為寓目記,則皆他人所藏,而曾為孫氏所見者。議論中間有考據。鑒裁精審,敘次雅潔,猶有米芾,黃長睿之遺風。原無刻本,鮑廷博於吳門借鈔得之。其本魚魯亥豕,不一而足,鮑氏精心校勘,正其訛謬,且謀剞劂,而慈水鄭弗人捐貲以助其成。民國二十年(1931年)易培基在宛平見到何義門、翁覃溪評批《庚子消夏記》,遂過錄於此本上,卷尾其題記言之。
易培基(1880-1937年),字寅,號鹿山,湖南長沙人。民國間歷任大元帥府顧問、內閣教育總長、故宮博物院院長兼古物館館長、農礦部長、北師大校長等職。酷愛書籍及金石書畫,搜羅宏富。後得袁芳瑛臥雪廬藏抄本秘籍。

庚子銷夏記

是清初孫承澤重要的題跋文字。“題跋”認為在收藏和品評書法的研究中,應建立在王羲之書法的《蘭亭序》為主要代表的晉法框架之內。這一思想不但顯示了對碑刻書法的重視,而且對漢隸、清季隸書的振興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也使人們在收藏和品評書法時認識到初唐楷書皆取法於王羲之,並明顯帶有隸書的特點。唐代的楷體直到柳公權才意法皆備,達到了書法的最高境界,顯示出居於正統地位的宋帖是以“氣韻樸厚”為審美思想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