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愛玲的作品《年青的時候》出版於《雜誌》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傳奇》。講述一個男孩兒,從他的角度看這個世界,他的父親、母親、姐妹、兄弟,但他都看不慣他們的行為方式。他經常勾畫一個女子的側面,勾的滿書都是,這是完全他的想像,但是突然有一天這么一個女人出現在他面前了,一個德國的漂亮女子,之後她教他德文,他教她中文,但他不愛她,只是想戀愛而去想戀愛,他沒真正的愛上她,只是看她,以他的角度欣賞她。後來那女子嫁給了跟她同是外國人的男子,男孩子就再也不畫女孩子的輪廓了。他恨家裡人,恨全世界的人,惟那女子恨不上。
在這篇文章中,張愛玲運用精神分析學說中白日夢的相關理論,將白日夢中的精神分析與細膩的心理刻畫有機融合在一起。弗洛伊德說過:“白日夢是每個幻想包含著一個願望的實現,並且是令人不滿意的現實好轉。”潘汝良偶然結識了沁西亞,在第二次見面時便發現她相當鬆散邋遢,但他單揀她身上有詩意的部分去注意,去回味,“他並不願意懂得她,”因為他知道“懂得她之後,他的夢就做不成了。”甚至幻想向她求婚,並為此與家庭抗爭,最後當沁西亞嫁給一個沒有出息的酒徒之後,他不再做夢了。張愛玲通過對人物白日夢的描寫,揭示人越是想用美麗的幻想來抵消現實,現實越要捉弄他,這樣一種人生悲劇或者人生困境。
評價
張愛玲的小說《年青的時候》是現代文學史上一篇被忽略了的短篇佳作,其獨具的特點顯示出鮮明的不可替代性。小說通過一段年青人的情感經歷,揭示了人的二重性,展示了人生固有的、普遍的、深層的“底子”,以深刻的哲學內涵表現出對特定時代的超越,可謂寓哲理於凡俗,寓大悲於平靜。創造性的對比和象徵手法的運用是其藝術形式上的突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