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街的斯賓諾莎》

《市場街的斯賓諾莎》

《市場街的斯賓諾莎》以簡練、形象的白描手法,通過老鰥夫菲謝爾森博士如何從與老處女的結合中嘗到人生樂趣的故事,塑造了一個真實、生動、具有某種哲學意味的形象。

基本信息

簡介

《市場街的斯賓諾莎》

市場街的斯賓諾莎》以簡練、形象的白描手法,通過老鰥夫菲謝爾森博士如何從與老處女的結合中嘗到人生樂趣的故事,塑造了一個真實、生動、具有某種哲學意味的形象,如同辛格自己所說,包括菲謝爾森博士在內的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獨特環境中的特殊性格”,同時,作者借用老鰥夫新婚前後判若兩人的喜劇性變化,來諷刺中世紀遺留下來的禁慾主義的殘餘。
《市場街的斯賓諾莎》是辛格的已有定評的作品,曾收在作者的自選集中。《市場街的斯賓諾莎》中的菲謝爾森博士獨身數十年,潛心鑽研斯賓諾莎,體弱多病,生趣全無,瀕於死亡,最後和一個老姑娘結婚,開始嘗到人生樂趣。新婚第二天早晨,老博士感到宿疾痊瘉,精神舒暢。作者蘊藉而巧妙地諷刺了違反人性的禁慾主義。

作者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sacBashevisSinger,1904—1991),一九四年七月十四日出生於當時被沙皇俄國占領的波蘭萊昂辛地區,後隨父母遷居到華沙附近的拉德捷敏。他的父親和祖父都

《市場街的斯賓諾莎》作者辛格《市場街的斯賓諾莎》作者辛格

是猶太教的“拉比”,屬於教規森嚴的哈西德教派。辛格從小受到正規的猶太教傳統教育,學習過希伯來文和意第緒語,後來又進華沙的猶太神學院學習過一年。家庭的環境、宗教的教育以及在猶太人居住區的生活,使得他得以熟悉猶太教的法典和宗教儀式,熟悉猶太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猶太人的性格特徵。這一切都為他日後的創作生涯奠定了基礎,既成了他創作時取之不盡的素材,也使他的作品有了與眾不同的藝術特色。
十二歲時,辛格閱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後,深受啟發,決心要當一名作家。十五歲時,他開始用希伯來文寫詩和短篇小說,後來又用意第緒語為波蘭的猶太報刊撰稿,並出版了意第緒語的長篇小說《撒旦在戈雷》(1935)。一九三五年,他隨哥哥伊斯雷爾·約瑟夫·辛格移居美國,在紐約為意第緒語報紙《猶太前進日報》寫書評、散文和小說。他的作品大多先用意第緒語發表,然後再經他本人和譯者合作譯成英文發表或出版。一九四年,辛格和阿爾瑪·哈曼結婚。一九四三年,他加入美國籍。辛格一生共創作了兩百多篇短篇小說、十多部長篇小說,以及大量的散文、兒童故事、劇本和回憶錄等。
辛格被稱為當代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人們普遍認為他的短篇小說最出色。他的兩百多篇短篇小說分別被收錄在《傻瓜吉姆佩爾》(1957)、《市場街的斯賓諾莎》(1961)、《短暫的星期五》(1964)、《短篇小說選》(1966)、《集會集》(1968)、《卡夫卡的朋友》(1970)、《羽毛的王冠》(1973)、《激情集》(1975)、《黃昏戀》(1979)、《辛格短篇小說集》(1982)、《意象集》(1985)及《馬修拉之死》(1988)等短篇小說集中。

評價

小說里的菲謝爾森博士是個哲學學者,確切地說他是個斯賓諾莎主義者。每天他的生活內容就是研究斯賓諾莎的那本《論理學》,在華沙市場街的那間閣樓里,他過著孤獨而翔實的日子。小說的第一節全部圍繞著他一個人的生活展開,除了不斷撲火的小蟲子外,他再也沒有任何其他的伴兒。
人物出場之後,交待了他的基本生活狀態,隨後在第二節就進入敘述所關心的矛盾內容。一開始,博士站在最高的踏級上,仰望布滿繁星的天空,接著又把眼光落到了下面的市場街。一邊是浩瀚而神秘,一邊是喧鬧而世俗,兩個世界的交界之處就是菲謝爾森博士的孤寂生活。
第三和第四小節則是對菲謝爾森博士過去生活的追溯,交待他如何從蘇黎世大學畢業,後來如何單身落戶在市場街,以及戰爭爆發,按期給博士的一份津貼突然中斷,博士的生計開始出現隱憂。在生計的隱憂之中,菲謝爾森博士徹底病倒,甚至他還認為自己快要死了。各種惡夢頻繁地騷擾著病中的他。
交待完菲謝爾森博士來龍去脈之後,辛格終於讓黑多比在第五節正式登場了。從第五節的相識,到第六節的熟悉,博士的病漸漸好起來,黑多比成了他的閣樓的常客,直到第七節兩人宣布結婚。博士不但沒死,而且看起來還活的越來越好。
小說的結構相當傳統,辛格就像一個樸實無華的匠人,對所謂那些敘事的雕蟲小技一點都看不上眼,他只按他的需要採用相應的敘事手段。或者可以說,敘事的方法並不是這篇小說所看重的,這篇小說在乎的是敘事的內容,而不是手段。
每一個人都有仰望天空的經歷,也有過世俗生活糾纏的記憶,世間之人,無論是誰,處理這二者的矛盾都總會顯得力不從心,哪怕他是博學的菲謝爾森博士,甚至是斯賓諾莎本人。在小說里,辛格顯然把菲謝爾森博士當作了一個斯賓諾莎的投影在講述,小說里也引用了幾段《論理學》中的話,但事實上,辛格的斯賓諾莎仍就是對斯賓諾莎造成了誤解。菲謝爾森博士並無獨立的生存能力,這和可以用打磨鏡片才謀生的斯賓諾莎有很大區別,再有斯賓諾莎也並非像世俗所理解的那樣,是個禁慾主義者,事實上,真實的斯賓諾莎只不過是個縱慾主義的反對者罷了。
鑒於這種理解偏差的存在,使得辛格儘管試圖用小說反駁斯賓諾莎,但他也只寫出了小說的力度,而沒有哲學的力度,至少尚未能夠真正站到斯賓諾莎的對立座椅之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