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爾和邁因霍夫》

《巴德爾和邁因霍夫》

《巴德爾和邁因霍夫》根據記者斯特凡•奧斯特80年代的暢銷書改編,影片的片名就是“紅色軍團”兩位領導者的名字。本片真正為世人所熟悉還是要歸功於奧斯卡,自從前年《竊聽風暴》擊敗大熱的墨西哥童話《潘神的迷宮》以來,德國電影就開始進一步地被世人所熟知。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巴德爾和邁因霍夫》精彩劇照巴德爾和邁因霍夫》精彩劇照

本片用傳記體拍攝手法細緻描述了上個世紀60、70年代德國興起的恐怖組織——“紅色軍團”(也譯紅色支隊,簡稱RAF)的興衰歷史。歷史是諷刺的,在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的各路傳奇組織中,有大半都在走向成熟後偏離了當初的宗旨。紅色軍團也不例外,在冷戰對抗轟轟烈烈的年代,德國成為了兩大陣營的演兵場。一群心懷“革命”信念的年輕人走到了一起,用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去努力抗爭!這其中,就包括標題人物,巴德爾和邁因霍夫。

1968年,紅色軍團正式成立。但夢想往往會在現實的重壓下變質,維護善良需要力量。RAF的部分成員開始前往約旦接受游擊訓練,而他們對抗的方式也逐漸走向了極端,城市游擊戰和恐怖主義不過是一線之隔。由於紅色軍團打出的口號是對抗“國家道德腐敗”,其立馬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的崇拜。而此時幾位創始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一手創建組織宗旨的變味,更沒有意識到組織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控制。

1972年,抱有組織最初宗旨的一代領導成員被捕。對於監獄內的紅色軍團成員來說,他們被施以非人的折磨,包括肉體和精神,上百場的訓問和法庭監審讓他們的精神幾近崩潰。對於監獄外的紅色軍團成員來說,高牆內的偶像成為他們更加瘋狂的理由,暗中的綁架和謀殺層出不窮,要求都指向一點:釋放他們的領袖。這樣的對抗持續了五年之久!直到所有人的極限。1977年9月5日至10月19日,紅色軍團綁架並殺害僱主聯合會主席施萊爾,前後的44天被稱做“德國之秋”。最終Hanns-Martin Schleyer在一片美麗的樹林中被槍殺,而獄中的巴德爾等人終於明白RAF在他們被捕之後就已經離他們的初衷漸行漸遠,當所追求的理想消失殆盡時,他們選擇了集體自殺……。

幕後故事

《巴德爾和邁因霍夫》精彩劇照《巴德爾和邁因霍夫》精彩劇照

本片也在去年代表德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由於與《竊聽風暴》同樣帶有極強的歷史敏感元素,所以一度也被認為能夠成功複製《竊聽風暴》的輝煌。更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將近30年的對抗與打擊,但“紅色軍團”至今依然蟄伏在德國社會的陰暗角落中,所以說本片的拍攝和上映的確難能可貴。

影片的幕後也算是集合了德國幾乎最強勢的陣容,不但《羅拉快跑》中羅拉的男友曼尼Moritz Bleibtreu火速加盟“巴德爾”,《竊聽風暴》女一號Martina Gedeck也接過“邁因霍夫”的接力棒,還有《帝國的毀滅》中的希特勒“布魯諾-岡茨”。若是同等分量演員陣容和主題放在中國,那必定會配以一線的大牌導演。德國也不例外,而我還真沒有找到比尤利•艾德爾更能勝任此重任的導演,首先是因為他對歷史題材的駕馭能力,看看履歷表上的《亞法隆之謎》、《愷撒大帝》和《尼伯龍根的指環》,雖然從古裝跳轉到現代歷史,但這個挑戰對其並不在話下。其次是因為他深諳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運作機制,並且懂得大資金操作的“潛規則”,畢竟是和大衛•林奇一道拍過《雙峰》的導演!而事實證明片商的選擇是正確的,本片在德國引發了觀影狂熱,並再一次引發了話題爭論。不過對於歷史來說,包括烏利·艾德在內,我們都是看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