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圖書信息
書名:左手老子右手孔子:感悟中國式做人處世智慧作 者:常樺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01月引
ISBN:9787506460385
開本:16開
定價:28.80元
內容簡介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感悟中國式做人處世智慧(第2版)》全方位闡釋了老子和孔子這兩位先賢大哲不朽的思想,力圖使廣大喜歡國學的讀者能從先賢的人生經歷中獲得如何做人的歷史人文教養,能從先賢的處世智慧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啟迪,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為更好地做人處世、成就事業提供幫助。老子為道,孔子尚仁。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內涵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儒用道體,中國人無論在生活上、思想上還是在潛意識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並體現著這種思想。目錄
上篇道法自然——老子的智慧第一章大哲之思,玄奧道家堪稱治世寶典
身歷巨變,深悟世事變幻無常
大道至簡,返璞歸真才能逍遙自在
義奧玄深,徹悟致虛守靜的發展規律
五千之言,凝聚治國修身的人生精華
第二章 聖人之治,大公無私才能天長地久
第三章 其德乃普,廣行德政才能造福百姓
第四章不爭無尤,贏得瀟灑人生
第五章道法自然,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第六章禍福相倚,不自大才能成其大
第七章大巧若拙,行不言之教的大智慧
下篇中庸和諧——孔子的智慧
第八章即凡而聖,至聖先師仰之彌高
第九章嘉德懿行,是做人處世的至道
第十章中庸和諧,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
第十一章修身正己,才能成為謙謙君子
第十二章以友輔仁,事業上相互砥礪
第十三章君子喻義,富貴於我如浮雲
第十四章敏而好學,走向成功的捷徑
參考文獻
2.圖書信息
作者:常樺編著ISBN:10位[7506437546]13位[9787506437547]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1
定價:¥28.00元
內容提要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感悟中國式智慧》是以老子和孔子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倡導的為人處事之道,通過成就大事的人物的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如何以老子的深邃智慧和孔子的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從容慶對機遇與挑戰,屈辱和幸福,從而走向民功!目錄
上篇老子的智慧第一章道法自然:無為而所無不為
因勢利導,治大國若烹小鮮
順應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
去奢去泰,人生應順其自然
棄智則智,取法於天地自然
仁慈崇儉,不敢為天下先
恬淡為上,不戰而勝的智慧
順其自然,以平和之心對待名利
不為而成,自然而然地取得成功
生死一體,欣然接受世間一切
堅守清靜,回歸生命的本性
第二章上善若水:德行是做人之本
抱朴守拙,保持淡泊虛靜的心境
不自矜伐,謙虛使人進步
上善若水,是故柔弱勝剛強
自我約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淡泊明志,解除貪婪的枷鎖
知人者智,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多藏厚亡,貪慾是人生的禍源
海納百川,做人方能成功
自知為上,不斷豐富自我
第三章守柔曰強:先改變自己後改變世界
愚公移山,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後發制人,轉劣勢為優勢
驕兵必敗,輕敵是失敗之源
大辯大言,此時無聲勝有聲
剛柔並濟,方能安居樂業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韜光養晦,養精蓄銳
以屈求伸,以退為進
欲取先予,沒有釣不到的大魚
柔弱退讓,聰明和持久的象徵
第四章以德報怨:得人心者得天下
善待百姓,以聖人之心贏盛世
克制自我,君無為而民有為
……
第五章福禍相倚:不自大才能成其大
下篇孔子的智慧
第六章仁者愛人:善借人團方能勃發
第七章修身正己:反省是一面鏡子
第八章淡泊明志:人生不為名利所累
第九章中庸平和:以公平正直對待一切
第十章浩然之氣:躬自厚百薄責於人
參考文獻
書摘
生死一體,欣然接受世間一切生與死是人類永遠猜不破的大謎。道家的創始人卻把死和生翻來覆去地
思考,他們對於這方面的看法既深刻又有趣。老子崇尚一種自然的人生態度
,同樣地也主張以一種自然的平常心來對待生死。他認為一個人應該不貪生
不惡死。
孔子的學生子路有一次對孔子說:“老師,請問死是怎么一回事?”孔
子對這個老是喜歡提古怪問題的弟子早就有些不耐煩,他把臉一沉,說:“
生的道理我還沒弄明白,怎么懂得什麼是死呢?”把子路嗆得一鼻子灰,把
頭一縮,再也不敢開口了。儒家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社會與人生上,他們對
死亡談不上什麼高明的見解,可能也是事實,孔子自稱不懂得死是怎么回事
也許不是客氣話。
試想一想,如果把船藏在山谷的深澤中,再踏實隱秘不過了,不是嗎?
然而大地是不斷在運動的,有些山谷成了高山,有的高山又夷為平地,山谷
如果有所變化,那么,船當然也就藏不住了。
高山和深谷都會有所變化,何況是有著肉體的人呢?有些人一發現自己
的臉上有了皺紋,或者是頭上有了幾根白頭髮,就發愁不已,這就是不懂得
自然的道理。對於生老病死要能聽其自然,這樣才能擁有一個瀟灑自在的人
生。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生命。熱愛自己、珍惜生命並沒有錯。《伊索寓
言》中有一個故事:有一個老人上山砍柴,把柴扛在肩上走了很遠的路,他
又累又渴,不得不把柴放在路邊,好歇一會兒,此時他順口說了一句:“唉
!還不如死了的好。”死神聽了這話,連忙跑來問他說:“你需不需要我的
幫忙呀!”老人並沒有要求死神把他帶走,反而說:“請你把那捆柴放到我
的肩上!”寓言中的這位老人心態上的變化,很有意思,也頗見人生的道理
。
中國古代有許多人祈求長生反而弄得短命。不少皇帝為了長生不老而求
仙供佛,結果不是送了自己的性命,就是害了別人的性命。古往今來求仙拜
佛的人有千千萬萬,長生不死的卻找不到一個。秦始皇曾派徐福帶著數千的
童男童女人海求仙,到神話中的仙山蓬萊去采不死藥。徐福人海後並沒有看
到什麼仙山,回來後騙秦始皇說:“海里有一條大鯨阻撓去蓬萊山的航道。
”秦始皇親自帶人到海邊射死了一條大鯨,但還是沒有採到什麼不死藥,沒
過多少年,他就一命嗚呼了。
人有出生的一天,就必定有死亡的一天,這就像有黑夜就必定有白晝一
樣,是自然的規律,是每一個人都逃避不掉的。所以,我們應該生的時候不
歡天喜地,死的時候也不呼天搶地。無拘無束地來,無牽無掛地走,不忘記
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