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稗類》

《小說稗類》

此書曾於2004年出版,引起小說界和學界的矚目,更是受到廣大小說愛好者的追捧。此次為修訂版,作者親自寫了一篇精彩紛呈的長序《志怪應逢天雨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假設此刻正面對著一個以上的小說愛好者——這種人比一般的小說讀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者有較世故的閱讀經驗,所知道的小說家也不只是常上電視、偶傳緋聞或突然變成政客的那幾位;這樣的小說愛好者可能自己也嘗試著寫過一一兩篇或者一兩本小說,他們時而會對小說這一行感覺迷惑。這是一片非常輕盈的迷惑!因為它與小說愛好者重大的人生問題分毫無涉;小說既不能解決那些問題,也不能減少那些問題。一旦小說愛好者的人生問題在其某一階段的現實人生之中突顯浮現出來的時刻,他們不是忘了小說,就是把愛好小說這件事當做未經世事、不夠成熟時期的一個夢、一則幻想。

作者簡介

張大春,當代最優秀的華語小說家,1957年生於台灣,祖籍山東。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台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曾任教於輔仁大學、文化大學,現任電台主持人。作品無數,曾以“大頭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說《少年大頭春的生活周記》、《我妹妹》、《野孩子》,另著有《雞翎圖》、《公寓導遊》、《四喜憂國》、《大說謊家》、《歡喜賊》、《城邦暴力團》、《聆聽父親》、《春燈公子》、《戰夏陽》等,京劇劇本《水滸108》,文學理論《張大春的文學意見》、《小說稗類》等。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

目錄

說稗
再版序
志怪應逢天雨粟
有序不亂乎?——一則小說的體系解
一個詞在時間中的奇遇——一則小說的本體論
讀錯了的一部史——一則小說的起源點
站在語言的遺體上——一則小說的修辭學
福斯特在搖擺——一則小說的因果律
寓言的箭射向光影之間——一則小說的指涉論
看見太陽了——一則小說的主體說
一起洗個澡——一則小說的政治學
說時遲,那時快——一則小說的動作篇
意志里的詩——一則小說的速度感
踩影子找影子——一則小說的腔調譜
衝決知識的疆界——一則小說的記憶術與認識論
隨手出神品——一則小說的筆記簿
不厭精細捶殘帖——一則小說的起居注
預知毀滅紀事——一則小說的啟示錄
多告訴我一點——一則小說的顯微鏡
將信將疑以創世——一則小說的索隱圖
譫妄的執迷——一則小說的瘋人院
兩隻小雨蛙,乾卿底事——一則小說的離心力
敘述的閒情與野性——一則小說的走馬燈
不登岸便不登岸——一則小說的洪荒界
卡夫卡來不及找到——一則小說的材料庫
胡說與張嘆——一則小說的方言例
為彌彰而欲蓋——一則小說的修正痕
未來已在目前——一則小說的預言術
金鷓鴣是什麼?——一則小說的主題曲
召之即來,揮之不去——一則小說的自動性
附錄
離奇與鬆散——從武俠衍出的中國小說敘事傳統

精彩書摘

當然,故事終於落入作者冷騭的訕笑(對愛情、婚姻甚至大時代)而收場。自流蘇試圖重獲“經濟支援”與脫離封閉家族的意志,加上范柳原試圖征服“中國女人”以證明自己做得了主的意志,形成了潛伏在中庸行板底下的速度感。他們說得多,行動得快,謀慮得細密深遠,致使“白公館”這個古老的中國瞠乎其後,難望項背,只能以“咿咿啞啞的胡琴”,聊備一格地為之對照、映襯、伴奏。
詩一般深沉
當代的中國小說家之中頗有些人物追隨著老舍的京腔和張愛玲的海派搞創作,畫虎能成的不多,反類乎犬的卻不少。步武老合的多流於油,流於痞;踵事張愛玲的則流於膩,流於媚。所謂習焉而不察。作為經典也好,里程碑也好,老舍與張愛玲對技巧的琢磨或領悟隱然可以從他們設計的角色內部覓一究竟,畢竟非徒行腔走調、按板點眼而已。張愛玲1954年7月為《傳奇》所作的序謂:“內容我自己看看,實在有些惶愧,但是我總認為這些故事本身是值得一寫的,可惜被我寫壞了。”老合也說:“在《火車》與《貧血》兩集中,慚愧,簡直找不出一篇像樣子的東西!”(《我怎樣寫短篇小說》)對這一類的話語,若以客套、謙辭視之,便容易淪失一些理解小說家自我繩墨的方法和向度。我們讀到老合對《斷魂槍》的自得之辭,也確乎能夠在下面這些句子裡揣摩出張愛玲對“自流蘇”這樣的角色有多么親切的理解:“蠻荒世界裡得勢的女人,其實並不是一般人幻想中的野玫瑰,躁烈的大黑眼睛,比男人還剛強,手裡一根馬鞭子,動不動抽人一下,那不過是城裡人需要新刺激,編造出來的。將來的荒原下,斷瓦頹垣里,只有蹦蹦戲花旦這樣的女人,她能夠夷然地活下去,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到處是她的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