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是美好的》

《小的是美好的》是一本將人放在重要位置的經濟學論述,一本直指心靈、抱持希望,並對未來徹悟的書。出版以來不但是暢銷書,而且是世界經濟學最具啟發性和顛覆性的論述,其二十年前的論點,在今日看來仍切中時弊,歷久彌新。

基本信息

簡介

《小的是美好的》《小的是美好的》

《小的是美好的》 [英]E.F.舒馬赫 著 虞鴻鈞 鄭關林 譯 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2007年1月出版這是一本出版30多年之後還有人在不斷地讀,並從中獲得啟示的書,代表了經濟學家的逆向思考:如何生活才是值得的與快樂的。20年前,漢譯本初版時,國人對其論述的感受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在舒馬赫眼中,西方世界引以為傲的經濟結構,不外乎個人追求利潤及進步,從而使人日益專業化,使機構成為龐然大物,帶來經濟的無效率、環境的污染、非人性的工作環境。他所提倡的中間技術等基礎觀念,為經濟學帶來全新的思考方向。他認為,戰後開發中國家通過工業化道路發展經濟失敗了。新的發展道路應該以三個問題為中心:一是以人為中心, 把人作為創造財富的最重要來源, 解決失業問題, 以使所有人擺脫貧困為中心;二是把發展作為循序漸進的過程, 作為一種進化, 從教育、組織、紀律等非物質問題入手;三是把發展重點放在農村, 避免工業破壞農業、農業又報復工業的“相互毒化”。實現這樣的發展要克服對大規模的迷信, 強調小規模的優越性, 這正是“小的是美好的”的含義。

內容

這是一本將人放在重要位置的經濟學論述,一本直指心靈、抱持希望,並對未來徹悟的書。出版以來不但是暢銷書,而且是世界經濟學最具啟發性和顛覆性的論述,其二十年前的論點,在今日看來仍切中時弊,歷久彌新。在作者眼中,西方世界引以為傲的經濟結構,不外乎個人追求利潤及進步,從而使人日益專業化,使機構成為龐然大物,帶來經濟的無效率、環境的污染、非人性的工作環境。
作者因提倡中間技術,以小巧的工作單元及善用當地人力與資源的地區性工作場所等基礎觀念,為經濟學帶來全新的思考方向。

作者

E.F.舒馬赫(1911~1977),英國知名的經濟學者和企業家。 舒馬赫(1911—1977)出生於德國,1933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與凱恩斯和J.K.加爾布雷思共事。他出任過英國駐德管制委員會的經濟顧問,在1950至1970年間擔任英國國家煤炭局的局長,也是適用於開發中國家的中間技術概念的原創者,曾擔任斯科特·巴德公司的總裁。

評價

《小的是美好的》《小的是美好的》

梁小民、潘石屹作序推薦,聯合利華滙豐集團等眾多公司據為發展理念,20世紀風靡全球,廣被採納的經濟學公理,縮微化的全球化3.0時代,仍具無可替代的啟發意義。
如果一本書出版三十多年之後還有人在不斷地讀,並從中獲得啟示,這本書一定是經典著作。《小的是美好的》就是這樣一本書。
——梁小民(著名經濟學家)
我現在懷著無比虔誠的心情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樂于思考未來的朋友們:無論明權的、無權的人;無論是窮人、富人;無論是年老、年輕的……相信這本書會給每個人以智慧的啟發。
——潘石屹(SOHO)公司董事長兼聯席總裁
這本書代表了經濟學家的逆向思考,省思如何生活才是值得的與快樂的。作者的示範肯定了一件事:傑出的經濟學家在骨子裡依然是一位人文學者。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影響

該書出版後影響很大,六年內重印了12次,成為發展經濟學的經典著作之一。舒馬赫在書中討論的問題,切中當今世界發展中的要害,引起了人們熱切的關注。近年來,學者們提出的一些觀點,也有不少可以從這本書中尋找到思想源頭。另外,他的“小的是美好的”的思想,在今天似乎也得到了證明。人們對社會進化有一種慣常的幻覺:從低級到高級,從落後到進步,從貧困到富裕等等。總之,認為未來的發展是一個無限前進的趨勢。該書從經濟學的角度對這種幻覺潑了一盆冷水。作者舒馬赫認為,以技術開發與大自然開發為基礎的發展有它的極限界域,應當把重點從商品轉移到人,“人是一切財富的首要和最終的源泉”;否則,人將受到懲罰:技術會從解放人的體力走向其反面,而大自然的失衡更會使人喪失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