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梁小民、潘石屹作序推薦,聯合利華、滙豐集團等眾多公司據為發展理念,20世紀風靡全球,廣被採納的經濟學公理,縮微化的全球化3.0時代,仍具無可替代的啟發意義。
如果一本書出版三十多年之後還有人在不斷地讀,並從中

獲得啟示,這本書一定是經典著作。《小的是美好的》就是這樣一本書。
——梁小民(著名經濟學家)
我現在懷著無比虔誠的心情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樂于思考未來的朋友們:無論明權的、無權的人;無論是窮人、富人;無論是年老、年輕的……相信這本書會給每個人以智慧的啟發。
——潘石屹(SOHO)公司董事長兼聯席總裁
這本書代表了經濟學家的逆向思考,省思如何生活才是值得的與快樂的。作者的示範肯定了一件事:傑出的經濟學家在骨子裡依然是一位人文學者。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將人放在重要位置的經濟學論述,一本直指心靈、抱持希望,並對未來徹悟的書。出版以來不但是暢銷書,而且是世界經濟學最具啟發性和顛覆性的論述,其二十年前的論點,在今日看來仍切中時弊,歷久彌新。在作者眼中,西方世界引以為傲的經濟結構,不外乎個人追求利潤及進步,從而使人日益專業化,使機構成為龐然大物,帶來經濟的無效率、環境的污染、非人性的工作環境。
作者因提倡中間技術,以小巧的工作單元及善用當地人力與資源的地區性工作場所等基礎觀念,為經濟學帶來全新的思考方向。
作者簡介
E.F.舒馬赫(1911-1977),知名的經濟學者和企業家,曾與凱恩斯和J.K.加爾布雷思共事。他出任過英國駐德管制委員會的經濟顧問,在1950至1970年間擔任英國國家煤炭局的局長,也是適用於開發中國家的中間技術概念的原創者,曾擔任斯科特·巴德公司的總裁。
目錄
一 現代世界
1 生產的問題
2 和平與持久
3 經濟學的角色
4 佛教經濟學
5 規模的問題
二 資源
6 最偉大的資源——教育
7 土地的妥當使用
8 工業所使用的資源
9 核能——是解救還是詛咒
10 人性化的科技
三 第三世界
11 發展
12 發展中間技術以解決社會與經濟問題
13 兩百萬處村莊
14 印度的失業問題
——在倫敦與印度發展小組的一次談話
四 組織與所有制
15 能預告未來的機器?
16 大型機構理論探討
17 社會主義
18 所有制
19 所有制的新形式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