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本書從嬰兒誕生前一直寫到孩子上國小,共分651章。以孩子的年齡段為單元劃分,各部分相互獨立,內容包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餵養方法,環境,異常情況,集體保育等,詳細解答了育兒時遇到的各種問題,細緻入微,全面周到,父母只需閱讀孩子同年齡段的部分即可,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本書致力於梳理育兒理念,示人給嬰兒愛而不僅僅是餵養;從孩子立場出發,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松田老人育兒理念中最精華的部分。松田老人強調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強調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利;教育孩子,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以讀者為中心,從父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尤其是松田老人為了支援焦慮的母親們,專門設立了“孩子的疾病”篇,更為重要。孩子生了病看醫生是理所當然的事,任何育兒書籍都不可能成為醫生的代用品。遺憾的是醫生們太忙了,無暇向母親們詳細解說、解釋病情。“孩子的疾病”篇即擔負起了替醫生向病人說明病情這一角色,這樣使患兒父母在理解了病情的基礎上接受治療,避免了以病患無知為前提的盲目治療,也避免了從醫院經營的角度出發無視患者立場、漠視患者痛苦的治療。
另外,曾經有讀者問,這本書是定本育兒百科嗎?還是只是育兒百科?為什麼封面上沒有“定本”兩個字呢?我們這裡的這本書確實是定本育兒百科,是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的修訂本,是最完整的那個版本。有些印次封面上沒有“定本”兩個字,但是書脊上是有“定本”兩個字的。
作者松田道雄,窮其畢生的精力,不斷吸收現代醫學科學知識及幾代母親的育兒經驗,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充實《育兒百科》,使其在日本成為家喻戶曉的一部名著,被作為禮物贈給即將當媽媽的人;在泰國、韓國、中國等東方國家廣為流傳,據不完全統計,自它面世以來,擁有的讀者已逾千萬。
作者簡介
松田道雄教授1908年生於日本茨城縣,1932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小兒科專業,卒於1998年6月。一生主要著作有《我是嬰兒》、《我兩歲》、《老人和孩子》、《發揮你們的天賦》、《幸運的醫生》、《日本知識分子的思想》等。
王少麗,女,中國吉林省人,生於1962年9月。1984年長春中醫學院中醫系學士,2001年長春中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碩士。曾經多次赴日研修學習,包括:日本富山縣黑部市民病院內科研修,{竹+世}川醫學獎學金制度研究者日本東京順天堂大學研究生,以及{竹+世}川醫學獎學金制度特別研究者日本茨城大學外國人共同研究者。
作品賞析
書摘1
34.母乳餵養方法
(1)應儘早開始餵奶
經常會有人問,嬰兒出生後多長時間開始母乳餵養?母嬰剛剛渡過一個艱辛的歷程,都很疲勞,應稍作休息,休息時間長短各不相同。恢復快的孩子僅過2小時,就哭著要奶,此時如母親身體狀況允許,應開始餵奶。但某些嬰兒過了12小時才想要奶,此時開始餵奶也不是不可以。人生漫長,開始何必太急。
重要的是不能著急。著急可使母乳分泌減少,乳頭皸裂。乳頭皸裂時疼痛,使母乳餵養不能繼續。
乳汁分泌好與不好不容易判斷,外觀乳房大者並不一定泌乳就好。初產婦第1周大部分都是“母乳不足”,此期嬰兒體重有所下降。用精密的體重計稱量母親哺乳前後體重,可計算出泌乳量。第1周每次泌乳量多在50毫升左右,2周后分泌70~80毫升。
(2)促進乳汁分泌的方法
促進乳房泌乳的最好方法是讓嬰兒用力吸奶。所有的母親都不是一開始就能分泌很多的乳汁,多是在嬰兒吸奶的過程中,逐漸增多。嬰兒吸吮能力很弱時(未成熟兒),可讓別的孩子或對育兒熱心的爸爸吸吮刺激乳房,這也是促進乳汁分泌的方法之一。
產後第三四天,乳房明顯發脹變硬,這是泌乳的前兆。這個時期乳房中某些部位可形成硬結,但這不是乳腺炎。此時可讓按摩師做乳房按摩,同時用溫度適宜的濕毛巾熱敷,每次2~3分鐘。然後,避開硬結,從其周圍向乳頭方向輕揉5~10分鐘。按摩時主要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按壓乳房,手法要像製作肉丸一樣。力度要適當,不能讓產婦產生疼痛的感覺,閒為疼痛可抑制乳汁分泌。按摩師給產婦按摩可使其元氣恢復,情緒穩定,泌乳增加。對產婦來說,足夠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期乳汁分泌不多也不必擔心。
(3)餵奶時間不必固定
多數產院的護士會告訴要回家的母親每3小時餵1次奶,但不要認為餵奶時間不規則將使嬰兒長大後變成沒出息的人。因為母親每次分泌的母乳量並非總是一樣的,而且哺乳初期嬰兒吃奶的方式也不是固定不變,所以,每次進入嬰兒胃中的乳量並不相同。其次,嬰兒因飢餓而哭鬧的時間也不相同,有時為1小時,有時為3小時,這是很自然的事情。生後1個月內,白天不妨2小時餵1次奶。在人們不懂得用牛奶餵養的時代,我們祖先就是每2小時給嬰兒餵1次奶,故很早以前出版的育兒書中記載,嬰兒2個月前應每2小時給1次奶。
如果母親的奶量逐漸增多,嬰兒的胃中也能存食了,1個月後嬰兒吃奶的時間自然而然會延長到3個小時1次。當然夜裡也應該餵奶,生後1個月內,嬰兒至少醒來兩次要奶吃,此時一定要滿足其要求。
(4)嬰兒一哭就餵奶好嗎?
餵奶次數及間隔時間不固定,不等於說嬰兒一哭就給他餵奶。如因尿布濕了不舒服而啼哭時,只要換了尿布,孩子可能就不哭了。此外,有特別愛哭的小孩,就是肚子不餓也哭。這樣的孩子只要抱抱即可使哭鬧停止。這可能會養成要人抱的毛病(見100養成抱的毛病),但如果沒有其他方法使其哭鬧停止的話,與其讓嬰兒哭著,還不如抱起來為好。
除上述兩種情況外,生後1周左右的嬰兒如果哭鬧,一般只能考慮是肚子餓了。此時嬰兒一哭就給餵奶,而不必擔心餵多了,因為母乳的量不可能使嬰兒過食。如果母乳的量的確很多,小孩兒也就不會老是哭鬧不安。如果母乳很充足,嬰兒一哭就給餵奶,實際上是很自然的事情。吃奶的時間和量應讓嬰兒自己來決定。嬰兒肚子餓了就會睜開眼睛哭叫,肚子飽了又會安靜入睡。這比起那種不管嬰兒睡得多么香甜,只要到了3個小時就一定要把嬰兒抱起來弄醒餵奶的“規律性哺乳”要好得多。如果母乳充足,嬰兒的胃能存住食,生後1周的孩子也可以每天只餵5次奶。
嬰兒一哭就給餵奶,在母乳不十分充足時,存在兩個問題。其一,如果每隔1小時或1.5小時餵1次奶的話,母親不能好好休息。母親心神不定、忙忙碌碌,會導致泌乳不足。奶量不足,嬰兒吃的奶就少,肚子餓得快,就會引起啼哭,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其二,過度頻繁地讓嬰兒吃奶(每日10次以上),可使乳頭破裂,最終因疼痛而導致授乳不能繼續。
母乳的確不足的母親大多因為上述兩種原因而改餵牛奶。但母乳充足的母親也有的在生產後兩周內,不得不停止給嬰兒餵奶的情況。這主要出現在乳頭出現小的裂口時。這時不要嬰兒一哭就餵奶,可先餵30~50毫升加糖的溫開水(100毫升水加5克糖),讓嬰兒多堅持一會兒。這樣可使兩次餵奶的間隔時間達到2個小時以上。
間隔超過兩個小時後餵1次奶,如果嬰兒每隔20分鐘或30分鐘就哭1次,即使抱起來也哭鬧不止,並且總是這樣,甚至夜裡也哭個不停。幾乎不怎么睡覺,這也許是真正的母乳量不足。但在生後兩周內,母乳稍缺一點也無關緊要。母親可在嬰兒生後第15天稱一稱體重,只要比出生時增加了200克就可以算作泌乳正常。如果此時的體重與嬰兒剛出生後相同,則應加用牛奶(並不是換成牛奶)。
啼哭是嬰兒惟一的表達思想的方式。嬰兒啼哭時,儘早做出應答可使其獲得一種安全感,這是不使嬰兒長時間哭鬧的辦法之一。無論嬰兒怎么哭都置之不理的話,啼哭就會變成憤怒的表現。有報導說,如果讓嬰兒啼哭1分半鐘以上不加以理睬,則哭鬧的時間可延長10倍。
(5)母乳餵養方法
母親應採用最舒服的體位抱著嬰兒。剖腹產或會陰切開者臥位時舒適,此時可躺著給嬰兒餵奶。不管採用什麼體位,母親餵奶都應看著嬰兒的表情。初次給嬰兒餵奶的母親共同的特點是,為了便於嬰兒含住乳頭,只將乳頭塞進嬰兒嘴裡。用母乳餵養過兩三個孩子的母親卻大都不這樣做,她們不僅把乳頭塞進嬰兒嘴裡,連乳頭下面的乳暈部也都塞人嘴中,把嬰兒的嘴塞得滿滿的。從兩側觀察,好像嬰兒不是在用舌頭吸吮,而是用兩頰在吸吮。所以要想把嬰兒的嘴塞滿,母親不能只把乳頭塞人嘴裡,同時還必須用手指夾住乳房的前部,在嬰兒張嘴時,把乳房深深地放入嬰兒口中。因為母親要用手指夾住乳房,所以餵奶前應將手洗淨。既可用酒精棉球消毒,也可用熱毛巾將手擦乾淨。這個時期母親一般不能人浴,所以也可用毛巾擦洗乳房。到了能洗澡的時候,乳房也就不用每次都消毒了,而且不要用酒精或消毒劑浸濕的脫脂棉用力擦洗,不然容易使乳頭受傷破裂。
一般母親可盤腿坐著或坐在椅子上給嬰兒餵奶。嬰兒在3個月前採用過去所採用臥位哺乳方式是不安全的。這是因為嬰兒吸吮母親乳房時,母親會感到很舒適,一旦迷迷糊糊睡著了的話,乳房就有可能堵住嬰兒的鼻或嘴,造成嬰兒窒息。嬰兒4個月以後,才會出現抵抗動作,而使母親醒來。
……
書摘2
上述個性出現的時候,不要馬上考慮為疾病,可以認為:正常的嬰兒,這一時期是不會患病的,當然沒有治療的必要。另外,不提倡每天給嬰兒量體溫,每天抱幾次嬰兒貼貼臉頰,自然會感受到嬰兒的體溫。
這一時期還會發現,“足位”分娩的嬰兒,在頸部的左側或右側,可以觸到質硬的、活動的腫物,而且嬰兒躺著的時候,頸部總是朝向一側(見92斜頸)。
出院回家之後,嬰兒有時會出現少量的眼眵,一側較重,另一側較輕或幾乎沒有,睫毛沒有被粘上,白眼球也沒有變紅。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靠近外眼角的部位,睫毛粘在眼球上,這就是輕度的倒睫,用消毒棉擦拭就可以了(見160齣眼眵)。
不論是男嬰還是女嬰,有時都會出現乳房腫脹,中間有腫塊,一按就會流出白色的乳汁,在2個月內會自然消退,所以不要去碰。
5-6個月的嬰兒體操,與4個月到5個月提到的體操相同,但是各種運動的次數可稍微加些。讓嬰兒練習站的運動時,如果嬰兒的腳好像往前邁了,就應接著讓嬰兒向前走二三步。嬰兒體操做法請參照嬰兒體操圖。
很多母親都想在嬰兒過周歲生日前,好好地對嬰兒進行一番排便方面的訓練。但是,一般嬰兒能告訴大人排便是從1歲半到2歲。即使是看準了嬰兒小便的時間,嬰兒尿到便盆中了,也不能說是嬰兒能告訴大人排便了。可能你常能聽到嬰兒在滿1周歲前,能告訴大人大便這樣的話吧,其實那不是真的能告訴母親大便了。大便硬的嬰兒“嗯一、嗯一”地用勁,做著排便的準備,母親發現了,就取下尿布把孩子放在便盆上了。因為大便硬,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排出來,可是母親卻把它解釋為嬰兒在忍著等便盆。即使是這樣的嬰兒,如果吃多了或患感冒時,便的次數增多,也不再發出“嗯一、嗯一”聲就便出來了,因而母親也就來不及讓他蹲便盆,不知不覺間嬰兒就便在尿布上了。
因此,即使嬰兒就要滿周歲了,也不能急於對他進行排便訓練。並且在氣溫偏低的時候,尿的次數多,嬰兒又討厭換尿布,所以定時地讓嬰兒小便是近乎不可能的。每天中能有兩次用好便盆就算是成功的了。
雖然母親很想讓嬰兒坐便盆,但是在寒冷的季節里,這也是做不到的。因為便器的邊兒很涼,所以嬰兒不願意坐,不能用強制的辦法訓練他做不喜歡做的事,這樣嬰兒會只要一看到便器,就會哭鬧著抵抗。在炎熱的夏季,體內的水分以汗的形式排出,所以尿量減少,尿的次數也就減少了。勤快的母親每隔1小時或1個半小時,就把嬰兒1次尿,也有時整天都不濕1塊尿布。但一般的嬰兒,一讓他蹲便盆 ……
作品評價
後記
本書力求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育兒問題。孩子的成長是個自然的生理過程,有其自身的規律。與風土有著密切關係的民族,在長期的生活中,經過實踐不斷修正錯誤,逐步適應了自然規律。適合於日本民族的育兒方法,就建立在日本民族的風俗習慣的基礎上。
此外,文明時而緩慢時而急劇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戰後的日本如同是“第二次維新”,改變了了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這大大加速了孩子們的成長。
男一方面,這種“第二次維新”也改變了日本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大家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夫妻意志營造的核心家庭。與戰前相比,妻子自由多了。但這種自由必然也付出了它的代價,妻子失去了從婆婆那裡學習傳統的風俗式的育兒方法的機會。剛剛成為母親的妻子,雖然沒有任何育幾經驗,也必須面對孩子,並承擔起做母親的責任,這是日本民族未曾有過的經歷。
母親們在日本的現代化進程中,雖然備感困惑,而育兒指導工作者,卻很少給予他們以幫助。這些育兒指導工作者們,在這種現代化的進程中也都自生自滅了。
任何國家都是一樣,育兒的指導由醫生掌握著主動權,而他們總是在育兒失敗時才粉墨登場。寫育兒書的是醫生。然而,在對母親們起著決定作用的醫生的頭腦中,還殘留著明治維新時代的烙印。
在人們的觀念中還殘存著文明是從西方傳入的、是天皇用以啟蒙百姓的工具這種思想,這是因為培養醫生的醫科大學與明治的官僚政府息息相關,就像日本雖然已進入了“第二次維新”,而日本政府還不能從德國式官僚制度中擺脫出來一樣,日本的醫生們也還以其學閥的形式殘留著官僚思想。
戰後,培養日本醫師的大學,因為不能像以前那樣從官僚政府那裡獲得財力支持,其研究經費不得不仰仗藥品廠商及乳製品公司的贊助,這就大大降低了醫生們的地位。為了賣商品而無視孩子自然成長的各種企圖,壓抑了以科學的態度進行的批評。如果說明治、大正的育兒指導是號召人們順應天皇期待的那種秩序的話,現在的育兒指導則是號召人們與藥品廠家、乳製品公司“共存共榮”。這一點突出地表現在保健所發給母親們的、由廠家署名的宣傳手冊上。
把外國的也就是美國的文明從上到下地灌輸給母親,這種明治時期的做法在今天的育兒指導中也還繼續存在著。這本書,我以為在內容方面維護了民族的個性,在做法上也從某些方面抵抗了外來的強勢。如果把立場放在孩子一邊,就必須靠向與孩子最貼近的母親。為了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必須儘可能地縮小對母親指導的不自然情況。所謂不自然,就是強行推銷不必要商品的廣告,就是對孩子進行不必要的注射“治療”。
如果從孩子的立場、母親的立場來考慮育兒,作為日本的母親們經歷了幾千年才創造出來的傳統的日本式育兒方法,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還必須重新認識。雖說是傳統,但不必維護。作為日本人,只要被這種風俗所束縛,在現在的文化水平擺脫不了的風俗,就不能無視並順應這種受了扭曲的日本式育兒。夫婦和孩子分別睡在不同房間裡,這種適合於美國中產階級的育兒方法與即便是在鋼筋水泥建築里母子也得睡在同一房間的日本式育兒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
譯者的話
1999年深秋,我到重慶去參加一次全國學術會議,與華夏出版社醫學科學部主任陳玉琢先生不期而遇。參加會議的還有一些日本學者,就一些學術問題大家進行了交流。回到單位後不久,接到了陳先生邀請翻譯《育兒百科》這都80多萬 字巨著的信函。作為從事醫學專業工作的女性,一位母親,能在育兒方面作一些事情我感到很高興,但同時我也感到了壓力。事情明擺著,一位剛剛辭世不久的飽經世紀滄桑的老人畢生心血的結晶,30多年采多次修訂再版,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一部名著,由我這樣一個只養育過一個孩子,幾乎沒有經受過育兒方面的真正考驗的人來主持承擔翻譯任務,其間的困難可想而知。
當真正地接觸到這本書時,我切實感到了震憾。松田道雄先生的人格魅力強烈地吸引了我。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充實《育兒百科》,把新的育兒經驗和育兒理念不斷地注入本書,尤其是他對東方民族的生理特點和風俗習慣的深入研究;對現代職業女性育兒方面遇到的問題所作的精闢分析;對傳統育兒方法與現代育兒意識衝突的得當處理;對常見小兒疾病的處理方法通俗準確的講述,使我一邊讀一邊感嘆:如果初為人母時,有這本書該多好啊!那會少遭受多少擔驚受怕的折磨呀!孩子會少受多少不該受的委屈呀!……
松田老人的育兒理念中,有一點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強調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利,從飲食嗜好到技藝學習,主張依順孩子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孩子的天賦,這種充滿人性、培養個性的主張,對於我們這些動輒糾正限制孩子,甚至包辦代替的為人母、為人父者,不是一劑良藥嗎?
松田道雄先生1908年生於日本茨城縣,1932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專業是小兒科學,卒於1998年6月。一生主要著作有《我是嬰兒》、《我兩歲》、《老人和孩子》、《發揮你們的天賦》、《幸運的醫生》、《日本知識分子的思想》等。《育兒百科》於1967年11月初版,1980年9月全面修訂後新版發行,1987年9月以《最新·育兒百科》之名發行,1999年3月以《定本·育兒百科》名稱發行。這次翻譯的是1999年的《定本·育兒百科》。
與我共同翻譯這部《定本·育兒百科》的還有6位分別在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中醫學院、東北師範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工作的同仁,7人中有5名博士,分別為兒科學博士、心理學博士、兒童學前教育學博士,另外2名是醫學碩士。年齡都在35歲至40歲之間,有6位孩子母親,1位孩子父親。我們7人之中有5名是衛生部公派的世川醫學獎學金歸國留學生,兩名是其他項目獎學金歸國留學生,都有一段在日本學習生活的經歷,也算是一種同窗之誼吧!
我們7個人的兒科臨床和育兒經驗加在一起也不見得能趕上松田道雄先生。要把這部融進他畢生情感、體驗、哲理的著作纖毫不爽地譯成中文,傳遞給中國母親們,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是日本語有許多表達方式迥異於中文,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之處,須仔細體察品味。這方面我們雖然都有較長時間的口譯、筆譯經歷,但在遣詞造句上還是費了許多工夫,反覆推敲,不敢懈怠。
當然,我們雖作了多方的努力,但還是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因此,還請母親們和本書的讀者能提出好的建議,以利於我們今後改進。
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得到了各方面專家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深表感謝。
現在,厚厚的書稿即將付梓,感慨良多,惟願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讓受惠於這本《定本·育兒百科》的孩子們在和平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王少麗
2002年4月
解析:《斯波克育兒經》與《定本育兒百科》的區別
兩本書側重點不同,內容也不重複,而育兒觀念因為東西方的差異,也有不同。
育兒百科的編排是按照月齡講述了父母必須常識,兒童發展特點,養育要點,注意事項,本月可能患的疾病等,每個主題都有一個編號,當有重複內容或參見其它主題時,就給出相關主題的編號。特別適合孕期媽媽,遇到問題可以對著目錄翻書,尤其是書中不光寫了什麼時候給孩子吃什麼、玩什麼、注意什麼、會有哪些異常和類似異常的正常,還經常給一些其它方面的建議,比如專門有一節寫跟鄰居的關係(書中其它地方也有),說應該堅信自己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了解和熟悉孩子。他在分析各種異常情況時,經常會考慮各種不同環境。說到某些謬誤時,會分析產生這種謬誤的原因。
而斯波克對於西方的育兒理念闡述更多一些,心理培養方面略勝一疇 。
另外,斯波克的印刷很精美,而育兒百科的印刷質量更象是一本現代漢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