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世紀珍藏版)�� 特色及評論
宋代,繼唐代之後,中華文明再度輝煌。宋詞、宋高古磁、文房四寶、宋版書,於宋代都是中華文明最為璀璨的瑰寶。本書將宋詞、名畫、文房四寶、版本藝術等完美地融為一體,堪稱“四絕”。請超一流名家設計,用超一流材料印裝。書之內容,經典薈萃,價值絕倫,照耀古今;書之品相,開卷有益,賞心悅目,金相玉質。實為本世紀圖書的藝術珍藏品。我們謹以十分虔誠的心情,將此書敬饗讀者。
宋詞三百首(世紀珍藏版)�� 內容簡介
凡中國文化影響的地方,都有《宋詞三百首》的誦讀聲,而且還將伴著時代的風雨永遠傳誦。“詩中有畫”是詩的最高境界;“畫中有詩”是畫的最高境界;“詩情畫意”是書的最高境界。二十世紀即將過去,越是紅塵滾滾,人們越嚮往昔世的草木英華;越是人事匆匆,人們越渴望永久的藝術珍品。我們歷時數載,以《宋詞三百首》最佳版本(包括原始注釋),配以精選的中國歷代著名畫家詩意畫的神品之作。詩與畫,珠聯璧合。
宋詞三百首(世紀珍藏版)�� 本書前言
宋 詞 概 述
唐詩、宋詞、元曲,這是聳立在我國韻文史上的三座高峰。詞以宋稱,說明了它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三百餘年的兩宋文壇上,最為成功、最有創造性、最蔚成風氣、也最能表現人們的真實感情生活的,就莫過於詞了。詞至宋代,真如嬌花放蕊、麗日中天,充滿了無窮的活力和光彩。
宋詞的發展與國勢的變化密切相關。北宋詞壇是在和平環境中發展過來的,開國初期,正忙於統一事業,經濟也剛在恢復,詞壇還不活躍。到了十一世紀仁宗之朝(公元1022-1063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休養生息,經濟日趨繁榮,社會也相對安定,於是一批批新人相繼登上舞台,開始出現了文化高潮。詞也正在這時有了新的發展。
以晏殊、歐陽修為代表的前朝小令,可說是北宋詞壇的第一批報春花朵。他們是朝廷顯貴和清流領袖,又生活在號稱昇平的時期,詞風雖受馮延已、李煜的顯著影響,卻不象後者那樣滲透了感傷的情緒,基調是從容自在和比較明朗的,對後世的影響相當大。這一時期以小令著稱的還有宋祁、范仲淹等。范詞數量雖不多,在內容和形式上卻有重要的突破,預示了詞壇新的機運。
真正給宋詞帶來根本性變化的是柳永的慢詞創作。柳永與晏殊基本同時,不過成名與活動年代稍晚而已。他政治上很不得志,長期浮沉於酒樓歌館間,因而得以廣泛吸取民間音律的優點,創製出長篇巨製的慢詞。他的詞長於鋪敘,不避俚俗,以白描的手法,極寫都市的繁華和個人生活上的悲歡離合之情。他創造性的藝術國中,為宋詞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階段,對後世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聶冠卿和張先這時也寫一些長調。他們的作品,對於鞏固和擴大慢詞的陣地有一定的意義。
蘇軾的《東坡樂府》是宋詞發展中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與擅寫側艷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詞以豪放著稱。“詞為艷科”,在當時可說是一種牢固的傳統蘇軾是成功地轉變這種風氣的第一個詞家。他的《東坡樂府》以黃鐘大呂式的巨響,衝擊著這鶯嬌燕昵的詞林,他縱橫開闔的巨筆,闖出了一個廣闊的世界。他所開創的豪放一派,大大地擴展了宋詞的領域,豐富了表現的,成為詞壇上最富朝氣和最有積極意義的一個流派。以蘇軾為中心的元佑詞林,代表著北宋詞壇的鼎盛時期。一時名家如黃庭堅、秦觀、晃補之、張耒以及陳師道、毛滂、賀鑄等或與他為師友之誼或為他識拔薦舉, 這些都是馳騁詞壇的健將。王安石兄弟以及謝逸等西江諸子也是本期中的重要作家,他們的風格雖不盡相同,卻各以其特異的光彩妝扮著璀燦的詞壇。
緊接著“天馬不羈”的蘇軾之後,出現了以周邦彥為代表的格律詞派。一散一整,可說是文學上的辯證發展。《詩經》以後出現了《楚辭》,樂府以後出現了近體詩歌,都說明了這一點。宋詞在經過柳永和蘇軾的兩次解放以後,已經途徑大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到了需要進一步整理和規範化的時候了,於是出現了集大成的周邦彥。不過,周邦彥所集的只是婉約派的大成。對於橫放傑出的蘇派詞家,他們之間是缺少共同點的。周邦彥是一個音樂專家。他不滿於《東坡樂府》的“豪不就律”的傾向。他的詞作格律精嚴,風致醇雅,被稱為婉約派的典範。沈義父《樂府指迷》稱:“凡作詞當以清真為主。蓋清真最為知音,且無一點市井氣,下字運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諸賢詩句中來,而不用經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為冠絕也。”周邦彥在詞調的創製,特別在表現技巧和格律規範化方面,所作的貢獻是重要的,但卻不能掩蓋其內容上的貧弱。他的詞缺乏柳永、蘇軾那種蓬勃生機和開拓局面的力量,過重形式技巧,多寫歌酒艷情,這無異於把詞從蘇軾所開闢的局面又拉回到傳統的滴粉搓酥的狹小圈子裡業。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又是開啟南宋後期形式主義詞風之祖。
在北宋未期登上詞壇的,還有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她能於“蘇豪”、“柳俗”與“周律”之外別樹一幟。她善於提煉口語,清新雅潔,明白如話,生活氣息很濃,而又絕不粗俗,這就是有名的“易安體”,被人稱為:“些道本色當行第一人。”李清照非常重視音律字聲,但她過分強調了詞的的格律和婉約派的傳統,甚至對柳永、蘇軾等人的突破和貢獻概予抹煞,未免失之片面,這也限制了她在藝術上更加充分的發展。
公元一一二六年發生的靖康事變,不僅根本改變了國家的命運,而且也使詞壇的面貌為之改變,首先拿起詞筆進行戰鬥的,是趙鼎、李綱、胡銓、張元乾等堅持抗金的志士。稍後一點的辛棄,則是這方面傑出代表,貫穿於其詞中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堅強信念。辛詞氣勢磅薄、風格遒勁,充滿著戰鬥的激情與浪漫主義的色彩,是宋詞中極可珍貴的部分。
同辛棄疾一起的,還有張孝祥、韓元吉、陸游、陳亮、劉過以及稍後的劉克莊、文天祥、劉辰翁、汪元量等。他們的詞密切反映現實鬥爭,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輝,構成了南宋詞壇的主流。
南渡以後,經過幾十年疾風暴雨的鬥爭,政治形勢起了變化。怯懦無能的南宋王朝,外懾於強敵,內制於權奸。一時朝廷上下文恬武嬉,大過其酣歌醉舞的潮流開始抬頭。辛棄疾那種“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壯詞逐漸被文人學士的風雅詞派所替代。蘇、辛詞派的一些後繼者,如劉過、岳珂、劉克莊等人,雖然還能表現出一些慷慨氣息,但他們的作品基本沒有超出仿效的範圍。此時以姜夔為代表的格律派雅詞乘勢興起。姜夔繼承和發展了詩派的瘦硬筆法入詞,創造了一種清剛峻峭的風格,在藝術上取得了新的成就。從周邦彥到姜夔構成了一個嚴密的格律派體系,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詞的最後一頁就是所謂的遺民詞了。公元一二七六年元兵攻入臨安(杭州),謝太后率恭帝上表降元。陸秀夫等另立帝王,於廣東繼續組織力量抗元。公元一二七九年兵敗自殺,宋朝滅亡。南宋未年,蒙古的鐵騎控制了整個東亞大陸,南宋王朝已完全腐朽不堪一擊。病態的社會、衰微的國勢和籠罩在頭上的強敵的陰影,這一切就構成了詞壇上的“病翼驚秋”、“冷蛩”、“殘照”的衰氣。這是一個,沉哀與怨悱的時代。這種情調深深地印在周密、王沂孫、張炎等人的詞中。他們是以掩抑的哀吟,訴說著故國山河之慟的。張炎有《詞源》一書,論詞力崇雅正,要以姜夔的“清空”,矯革吳文英的“凝滯”,是風雅詞派的理論代表,影響很大。
在這一派衰颯聲中,也傳來了激昂悲壯的異響,這就是以文祥、汪元量、劉辰翁、劉將孫為代表的辛派詞家的悲憤呼號。他們充滿戰鬥精神的作品,顯示了民族的崇高的英雄主義氣慨。宋詞的最後光輝,應當說是屬於堅持愛國主義傳統的辛派詞人的。
宋詞三百首(世紀珍藏版)�� 文章節選
摘 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