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每個平均智商以上的人,都有可能成為天才。有人換算出非常具體的造就天才的公式:一萬個小時的“深度訓練”,即大約十年的專業訓練,是你在任何一個領域達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更關鍵的地方在於,除了訓練量以外,你要對這種“深度訓練”的方法有正確的把握。天才訓練法(十年定律,深度訓練,分塊訓練,挫折訓練,動機限制)
天才的肌肉(腦神經學的最新成果:髓磷脂與髓鞘的機理與超強功能)天才的精神(毅力,固態氣質與進取氣質)百日英語學習法(深練的例證)
作者簡介
薛涌,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曾在《北京晚報》、社科院政治所工作;耶魯大學歷史博士,現在美國任教。已經出版有《草根才是主流》《學而時習之:論語研究之一》《一歲就上常青藤》《仇富》《北大批判》《培養精英》等書。他長期為海內外報刊撰寫評論文章,是中文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目錄
導論 我們可以成為天才嗎上卷 天才論:智商
第一章 基因中的天賦:黑人運動員不可超越的優異
第二章 世界“最聰明”的種族
第三章 中國人、東亞人比白人更聰明嗎
第四章 什麼是智商
第五章 智商測試與“大學考試”
第六章 智商的實質:常規智力、流性智力、結晶智力,智力的廣度與深度
第七章 智商怎樣預測成功
第八章 美國總統的智商有多高
第九章 智商陷阱:從考試及格才能被判死刑說起
第十章 智商如何提高
中卷 培養論:天才是怎么煉成的
第一章 天才的“十年寒窗”
第二章 天才是怎么訓練的
經驗陷阱
深練:天才訓練法
動機與努力:天才對局限的突破
第三章 天才的“肌肉”:技藝與大腦的形成
大腦的工作過程:自動處理與控制處理
髓磷脂和髓鞘決定了你的聰明程度
第四章 天才的年齡:從童子功到大器晚成
第五章 毅力,成為天才的最後一步
努力來自氣質:固態氣質與進取氣質
下卷 行動示例
第一章 我們的教育為什麼培養不出天才
從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講起
從豆腐西施到作坊制
第二章 百日內能讀《時代》周刊:“深練”例證
英語學不會嗎——一個失敗者的經驗
立志為什麼重要
首先談目標確定
“深練”:“挫折學習法”
為什麼百日能讀《時代》周刊:
用“深練”記單詞的基本程式
閱讀單詞記憶法過程演示
結語人貴無自知之明
精彩書摘
我在本書中儘可能綜合美國近半個世紀來的研究成果,為讀者把自己訓練成“半個天才”、“半個蓋茨”提供若干參照。我希望,那些急於求職的大學生、那些野心勃勃的白領、那些在學術界、媒體、藝術界等諸多領域奮鬥的人,能夠面對這些科學研究和調查的事實,更有效地設計自己的人生戰略。關於天才培養這種題目,一直是人類歷史上的迷團,完全超出了個人經驗所能解釋的範疇。我儘可能總結半個多世紀的科學研究成果,能夠找到一二線索,已經很滿意了。我在本書中的所言,並非自己拍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有著相當的研究、採訪、乃至心理學實驗、醫學技術(解剖、X光片、腦電圖的等等)所揭示的事實作為基礎。
大多數心理學家們同意,智商大致有一半是遺傳的。另一半則是後天環境因素影響所致。同時,一個人生活中成敗的許多變數是受智商的影響,但大部分變數則在智商的影響之外。極端的智商決定論和智商無用論都被一系列研究所否定。由此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就可能看清:人生中的大部分變數都是在智商之外,而智商中又有一半是後天環境決定的。那種天生的、不可改變的智商基因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最多也不會超過四分之一的比重。況且,這四分之一的智商基因究竟是什麼,我們也並不清楚。你也許覺得你的智商基因很差,實際上卻可能是非常優秀,是被後天環境和自己性格中的其他因素埋沒了。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為他們用特殊的方式把自己訓練成了與眾不同的人。你要是掌握了那種訓練方法,並用來訓練自己,你就可以成為天才。
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高人一頭的才能會給你帶來過去所不可想像的獎賞。沒有才能則會讓你受到比過去更嚴酷的懲罰。
谷歌以五十億美元的資本,創造了一千二百四十億美元的股值。百事這個一流跨國公司,以三百四十億美元的資本,則僅創造了七百三十億的股值。難怪比爾.蓋茨曾經說:你如果把二十位最聰明的職工從微軟挖走,微軟就成了個無足輕重的公司。
當今中國的教育正處於破產的狀態。你在一個連校長也抄襲的大學裡能學到什麼呢?難道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要等到中國的教育問題都解決了以後再開始培養自己、參與國際競爭嗎?這樣的日子是等不來的,也等不起。
這個世界需要莫扎特和蓋茨,但僅靠莫扎特和蓋茨們也玩兒不轉。現代社會是個高度有組織的機體,需要大量中高層人士實現莫扎特和蓋茨們的理念,管理他們的果實。在這樣的世界中,我相信這“半個天才”能給人生帶來極大的成功、極大的滿足。我真切地督促年輕一代從自己開始行動。
天才從來不僅僅是天生的,更是培養出來的。再大的天才,也需要十年修煉成器。這一“十年定律”,於1973年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人工智慧研究的開拓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和威廉.蔡斯(WilliamChase)在研究西洋棋大師的成長時總結出來的。他們發現,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不經過十年左右的訓練而達到西洋棋大師的水平。
這些你不可能超越的天才,其真正的本錢是他們的童子功。他們並不比你聰明,但他們練得比你多得多。
尋常的人經過高水平的職業化訓練後,所獲得的才能在那些沒有經過這種訓練的人眼裡就是天才式的才能。更重要的是,這種才能,已經是在現代社會成功之必須。比如,在美國無論是媒體上還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掛在嘴邊上的話就是professional(職業的,精湛的)或professionalism(職業精神)。
在十三世紀,著名學者RogerBacon宣稱一個人要掌握當時的數學知識需要三、四十年時間。如今,他所指的那個前微積分時代的數學是千百萬高中生的日常作業。1878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他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但當他要求當時最著名的兩位小提琴家(其中包括LeopoldAuer)演奏時,都被對方拒絕,理由是太難。如今,每個從象樣的音樂學院畢業的小提琴手都能演奏。現在的演奏水平是如此之高,乃至有人說當年聞名世界的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如果參加今天的小提琴比賽將顯得“很慘”。更有學者用計算機對從十九世紀至今的西洋棋比賽進行分析,發現當年的世界冠軍還達不到今天的普通大師級別。總之,在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在迅速職業化,對技能和才幹的“準入”要求也提高了許多。這也是我們生活質量改善的基礎。三、四十年前的汽車跑五萬英里差不多就壽終正寢,如今的車跑二十萬英里也並不新鮮。我們也將不斷地用更少的錢購買效能更高的計算機。人在素質上的進步如果跟不上這些,就會被淘汰。這也使“天才訓練”成為普通人的必須。如果你按照高爾頓的教訓為自己劃地為牢,你在當今的社會就可能一事無成。
對運動員的研究證明,一流和二流的一個重大區別是:二流運動員總喜歡上演自己的“拿手好戲”,一流運動員則不愛這么重複,而特別願意嘗試自己不太行的動作。
靠寫獲得七屆環法腳踏車賽冠軍阿姆斯特朗傳記而成名的作家DanielCoyle,則親身走訪調查了世界九大培養各種人才的超級基地,試圖在實際生活中檢驗Ericsson等學者的理論。他把“處心積慮的訓練”簡化為“深練”(deeppractice),意思是一般人練得淺,水平自然平庸。天才則練得“深”,能超出凡人之上。
我們總把記憶看成是錄音機一樣的東西。錯了。記憶是一種活著的結構,是個能夠無限發展的腳手架。通過遭遇和克服障礙所刺激出來的神經衝動越多,這個腳手架就越大,我們學習得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