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此時》

《天堂此時》

《天堂此時》是由哈尼·阿布阿薩德導演,卡伊斯·納塞夫、阿里·蘇里曼主演的一部德國劇情電影,片長90分鐘。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片名:Paradise Now
譯名:天堂此時
導演:哈尼·阿布阿薩德 Hany Abu-Assad
編劇:哈尼·阿布阿薩德 Hany Abu-Assad
主演:卡伊斯·納塞夫Kais Nashef
阿里·蘇里曼Ali Suliman
類型:劇情
級別:PG-13
片長:90分鐘
對白:阿拉伯語
國家/地區:荷蘭/法國/德國

劇情梗概

導演哈尼·阿布阿薩德曾經在他的浪漫片《RANA’S WEDDING》中描述耶路撒冷日常生活的荒唐與瘋狂,片中講述一名年輕的耶路撒冷婦女尋找新郎的故事。而他的新片,全部拍攝均在巴勒斯坦地區完成的《天堂此時》 ,則再次揭露了中東衝突造成的悲劇性的深刻的後果。

影片圍繞兩名年輕的巴勒斯坦男子展開。克漢雷和薩德是一同長大的好友。他們都被招募到特拉維夫充當自殺人彈。兩人被允許與家人待最後一個晚上。但由於必須絕對保守秘密,他們不能告訴家人與任務相關的事情。

次日早上,兩人被帶到邊界並安裝上炸彈,炸彈安裝得非常隱秘,令人無法覺察。然而行動並沒有按計畫進行,兩個朋友失散了,而各自身上都帶著炸彈。於是他們得要面對自己的命運……

薩伊德和喀哈立德是從小在巴勒斯約旦西河岸一起長大的朋友,他們一起工作,一起吸水煙。喀哈立德因為維護薩伊德得而被修車廠解僱,而薩伊德認識一個名叫蘇哈的女孩。這個摩洛哥出生、法國長大的女孩,爸爸卻因以色列人而死。薩伊德和喀哈立德平常參加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突然通知他們,明天就是他們犧牲自己,參加“聖戰”的時刻。在這之前,他們要和家人度過一晚,但由於必須絕對保守秘密,他們不能告訴家人與任務相關的事情。晚上睡不著的薩伊德想起了蘇哈。第二天,兩人被帶到隱密的地方,拍攝他們常看的宣誓錄像帶,只是這時,他們不再是觀眾,而是演員。反抗軍將他們裝扮成以色列人的樣子,但意外發生了。薩伊德把喀哈立德騙上返鄉的旅程,自己卻走向沒有天堂的公車。

獲獎記錄

《天堂此時》沒有明星,不是大製作,但是當《天堂此時》2005年第55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全景單元中放映一結束,很多記者就斷言,這是一部必定會在本屆電影節上有所收穫的作品。該片的新聞發布會現場被擠得滿滿當當,而影片主創人員的出場也贏得了超乎想像的熱烈掌聲。果不其然,《天堂此時》獲得了第55屆柏林電影節藍天使最佳歐洲片獎。作為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最重要的補充,全景單元在2005年已經舉辦了20年。2005年的全景單元共選擇了來自30個國家的34部故事片,18部紀錄片和26部短片,其中28部作品是全球首映,可見為了20周年的紀念,全景單元的主席維蘭德·斯派克是下足了工夫。維蘭德.斯派克1992年起開始擔任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主席,他本人也曾經是演員和導演。

《天堂此時》是一部由荷蘭、德國和法國合拍的作品。該片講述了一對生活在巴勒斯坦的青年,被選中作為人體炸彈後,他們所面臨的命運和心理歷程。這部從小人物的命運來折射巴以衝突大事件的嚴肅影片,讓偏愛政治題材的柏林電影節給予了褒獎。2006年,《天堂此時》又獲得第63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這部具有帶有巨大震撼力和強烈政治色彩的影片號稱是歷史上首部描寫巴勒斯坦自殺爆炸事件的影片而引發人們的強烈關注,成為奪獎大熱門。

幕後花絮

《天堂此時》的絕大多數鏡頭都是在位於約旦河西岸的納布盧斯拍攝。影片的導演·哈尼·阿布阿薩德(Hany Abu-Assad)是一位現定居荷蘭的以色列人,他拍攝該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巴勒斯坦地區和以色列的兩股敵對勢力都能夠看到,從而呼喚和平。

影片的聯合製片人貝羅·貝耶表示:“支持或者反對暴力都不是這部影片的註腳,我們想要做的是讓所有的極端主義者變得更具人性化。”

影片講述的是名叫塞德和卡雷德的兩個巴勒斯坦年輕人,他們從小就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們被選中做人體炸彈,他們的目的是炸毀特拉維夫的一處軍事設施。在行動進行過程中,這對好朋友被以色列邊境分開了,隨之而來的孤獨感,讓兩人都對自己的自殺行為產生了疑惑……

該片放映後,引發了柏林當地的極大反響。當地媒體都用極大篇幅對該片進行報導。導演阿布阿薩德表示:“《天堂此時》能夠在柏林放映,我感到非常高興。我想,這部影片會被很多以色列人看到,希望能夠改變一些人的看法。”《天堂此時》贏得了以色列電影基金組織的大力支持。以色列電影基金組織表示,即使該影片僅能找到一個發行商和很少的願意播放該影片的電影院,他們仍同意負擔這部叫《天堂此時》的影片的發行經費。“我想不管怎樣這部影片是能夠在以色列上映的,”電影基金總理事舍爾瑞說,“製片人或許找不到一個發行商,但是他還可以直接和電影公司聯繫或尋找其他辦法,而我仍會幫助他們。”

幕後製作

定居荷蘭的以色列導演哈尼·阿布-阿薩德拍攝這部影片的目的是希望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利的問題中找到自己的看法。影片的聯合製片人貝羅·貝耶表示:“支持或者反對暴力都不是這部影片的註腳,我們想要做的是讓所有的極端主義者變得更具人性化。”導演在拍這部片之前,做了很多的研究和訪談,影片也是在約旦河西岸的納布盧斯實地拍攝。影片在以“性與政治”為主題的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藍天使最佳歐洲片獎,但在電影節閉幕式上,有德國當地的示威者反對《天堂此時》獲獎。對於一部直接意圖於政治的電影,任何藝術上的判斷都很難說明其中複雜的政治因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