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演出的晉劇《大紅燈籠》根據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改編,並由4位梅花獎獲得者史佳花、胡嫦娥、苗潔、武凌雲聯袂獻演,史佳花也將憑此衝擊“二度梅”。
故事情節由於小說、電影和舞劇的播揚,人們非常熟悉。在今天的社會,如何重新演繹《妻妾成群》的故事,怎樣解構這個故事在當下社會的價值和意義,使它成為一部具有審美價值和思想價值且好看好聽的戲曲作品,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紅燈籠》各版本雖外在表現形式不同,但主題情境卻都一樣。那就是對舊中國性別文化史上一段沉重歷史的鞭撻,對次性別弱勢女人群體的關懷意識和呼喚人文的主題意蘊。讓我們再從那情、那境中尋找晉版風采的山西紅吧!
劇情概述
劇情的展開以大紅燈籠為主線,由一系列點燈、閉燈、封燈的儀式構成,大紅燈籠的“點”和“封”象徵各妻妾的地位的升降。各妻妾的榮辱寵幸,失寵遭貶,皆集中表現在這點燈、滅燈、與封燈上。誰有了掛燈籠權,誰就有了主子以下的最高權力。因此,爭奪掛燈籠權,壓制打擊競爭對手,媚悅主子,爭相為他生兒子,以穩固自己的地位,成了二三四房生活的核心內容。用某個評析家的話來說“女性的生存本能與人性深處最隱秘的貪婪、虛妄、恐懼甚至因此而來的苟延殘喘都在這幾盞燈籠里被照得如此清楚。”笑裡藏刀的卓雲,紅杏出牆的梅珊,倔強的雁兒,甚至包括“新女性”——敢幹抗爭的頌蓮……無不成為舊式婚姻的犧牲品,對“點燈”的渴望其實就是對生存的渴望,但在男人眼中,女人只不過是一隻隨手可捏死的虱子,實在令人寒顫,深刻地揭露了夫權制社會中婦女悲慘的命運。陳家的大院子裡,太過冰冷。太太們的小院子裡,太過孤獨。唯一散發著生活氣息的便是高懸在屋頂的紅燈籠。每個人心裡都需要一盞燈,它會給你指引一個美好的地方,讓你無憂的走下去。每個女人都需要一盞燈,它會給你一個預定的幸福,讓你頑強的走下去。大紅的燈籠就那么迎風懸掛著,掛在了歷史的昨天裡,掛在了追求幸福、渴望平凡的女人心裡。
那情扭曲變態。二太太卓雲吃齋念佛誦阿彌,“仍然面帶笑,話語仍甜蜜。”卻不甘寂寞要“戲台上演那爭寵的戲。”這個可鄙偽善卻苟活的人,恰恰是在這座人間煉獄中熬煎出來的一個無奈又悲劇的犧牲品。剖析她那做到極致的惡,就是開掘主題立意上弱者面對個人命運的無把握而逐步走向的惡;三太太梅珊是昔日舞台上的角兒,今日卻沒了看客,但她會顧影自憐唱美麗,一曲《花田錯》,唱出命運錯中錯。“蜜語甜言真好聽,誰知都是假恩情”的不斷吟唱中,敢說敢做又真誠的她,卻難逃封建禮教的魔窟陷阱;四太太頌蓮,一個“知識新女性”,本是反叛者,卻漸漸同化成這陰暗大院裡的傀儡,也如其他人樣盼望著那寥若晨星的燈籠點亮,以至於當她的內心矛盾到扭曲直至變形時,她瘋了……在接連不斷的扼腕嘆息中,觀眾在這些藝術典型的人物身上捕捉到劇的悲憫情懷和它所蘊含的普遍性,黑格爾“雙方都在維護倫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過實現這種倫理理想而陷入罪過中”的悲劇觀,在這裡我們尋到合理的闡釋。
劇目看點
簡單地說《妻妾成群》是講述民國初期在深宅大院裡3個女人的故事,並沒有多少傳奇色彩。但是看了經過改編後的晉劇《大紅燈籠》的舞台呈現,非常驚嘆《大紅燈籠》創作團隊對經典小說重新解構的能力。從編劇賈璐的一度創作到導演張曼君的二度設計規劃,使得這個陳舊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歷史內涵和豐富的審美價值。該劇情節緊湊,人物形象鮮明,主題是揭露封建男權社會和封建宗法制度對女性的壓迫與摧殘。無疑這是一部悲劇。劇中人物結局:死的死,瘋的瘋,走的走。陳家大院在大火中轟然倒塌。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年之際,山西梅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晉劇《大紅燈籠》,更顯出此劇有深意。
上世紀初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辛亥革命運動,究其影響非“劇變”二字所不能概括。一場運動的影響往往體現在兩個層面:顯性的官方層面和隱性的社會內部。辛亥革命影響遠非改旗易幟,剪掉辮子那樣簡單,更深遠的體現在腐朽勢力和新生思潮激烈的矛盾和鬥爭中,體現在辛亥精神對社會、家庭、世人內心的浸潤與滲透,所以表現那個時代的作品如不能充滿激烈的矛盾,無疑是失敗的。而晉劇《大紅燈籠》將一場宏大的革命運動放置在一個充滿死氣的大宅院,將巨大的社會矛盾隱藏在一個爾虞我詐的家庭,以細膩的藝術創作、精湛的舞台表演、對比鮮明的舞台布景成功的將社會與歷史高度濃縮在一方小小的舞台,對於過去的封建勢力滅殺人性和生命的行為,都被放到了黑森森籠罩著的封閉的院落。在無處可逃的空間裡,巧妙的展示著深層的寓意,在表現矛盾和揭示隱性社會等層面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史佳花在戲中塑造的四太太頌蓮,人物形象非常引人注目。這部戲就是以頌蓮的坎坷命運為主線來推演故事的。頌蓮是上過洋學堂的學生,對婚姻,她有過美好的憧憬。但是面對現實的誘惑和考量,她自願嫁給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人——給大戶人家做姨太太。她是追求了物質享受而犧牲了自己的精神和尊嚴。這與當下我們社會中出現一些女性願意在寶馬車中哭,而不願意在腳踏車上笑的婚姻價值取向是有多么相同之處啊。這也是該戲觀照當下的現實意義。然而頌蓮不知道,進入陳府,就進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沼澤地。陳府是令人窒息、腐朽的殺人場,一口老井吞下了多少女性,而這正是封建社會中女性無法逃避的人生宿命。頌蓮的人物性格發展有著清晰的層次脈絡:從純潔的少女到有心機的女人,最終在“四院封燈”的呵斥聲中,陷入苦悶、沉淪、絕望乃至發瘋。喝苦酒,點燈籠,踢燈籠,弄得滿院狼藉,這是頌蓮對封建社會的縮影——陳府一種本能的反抗。
場景設計
代表腐朽事物的灰色大宅院、死人井、無盡的黑暗、小布人、大紅襖、家法、鞭子同代表新生事物的白色、蕭、笛子、打火機、鬧學潮、皮箱、圍脖、圓月是對立的,一點一滴精心構思不難看出。即便是同一個事物的大紅燈籠本身也表現對立的兩面:在無盡的黑暗中,燈籠代表光明,可以驅散黑暗,所以劇情中頌蓮不讓陳佐千熄燈,而且大紅更是喜慶的象徵。但是在本劇中,大紅燈籠這箇中國傳統的象徵物體,不是代表著希望,而是暗喻了被控制著的人性和權力人物的存在,燈籠成了飛蛾撲火的誘餌,大紅成了陰森猙獰的血色,讓人感到淒涼和冷漠。
劇目特色
晉劇《大紅燈籠》運用戲曲的藝術手段來推演一個好看好聽的故事。大院中妻妾們吃醋爭寵,勾心鬥角,結果兩敗俱傷,她們都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表面風光的陳府大院卻埋藏著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到處暗含著不穩定的因素,這是由封建社會的本質決定的。
那境自然流淌。打造晉劇版《大紅燈籠》確係有膽有識之所為。因為無論從地域、音樂、風土民情等哪方面來說,這都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好選材。人們只要說起山西就會想到大院、想到晉商、想到晉商背後的那些女人們。晉商大院雙喜造型的迴廊建築,代表了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與文化,曲徑通幽的高牆窄巷,更顯神秘與內斂。晉商們駝隊商幫走西口,家裡留下的是那些淚汪汪心傷傷盼夫歸等情郎的留守女人。還有晉劇音樂中二股眼、四股弦、板胡、鼓樂等文武場的完美結合,由一個個受壓抑的女人在黃河之畔吶喊唱出,無不酣暢淋漓。而劇中三太太“角兒”的身份又比電影和舞劇更能添彩,她可演戲中戲,可戲說今古事,可水袖善舞。
這部戲的主題是多面的,見仁見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見解。這也是基於晉劇《大紅燈籠》整體的舞台呈現的象徵性所致。陳府是一個象徵——是封建社會扼殺人性、扭曲人性的魔場黑洞;燈籠是一種象徵——代表財富與地位,是大院女人爭奪的目標,看似熱烈紅火卻又暗藏血腥;死人井是一種象徵——寓意封建大院裡的人物命運歸宿,顯得陰森恐怖;玉簫是一種象徵——代表美好的情感,很美卻很脆弱。《大紅燈籠》很像一篇成人的童話,以很美的視覺效果吸引著觀眾,同時也給觀眾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啟迪。
人物刻畫
著重刻畫了頌蓮這樣一個複雜的人物。頌蓮起初先是只想平靜的度一生,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陳家大院舊有的,人吃人的鬥爭使她不能置身世外,為了爭寵以致於扭曲心靈,假懷孕事情敗露後是強烈的抗爭,最終她瘋了,卻得到了自由。三姨太梅珊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它如同關在籠中的金絲雀,顧影自憐,爭寵也不鬆懈,結果成為封建制度的埋葬品。二姨太卓雲是一個笑面虎,也是最陰險的女人。大少爺飛浦生在舊家庭,但深受新思想的薰陶,鬧過學潮,有理想。他想改變舊世界,他感慨老宅的封閉保守,憤而離家出走,從而與舊家庭決裂。陳飛浦這一角色的設計是為了與陳佐千形成強烈的對比,反映了辛亥革命影響後的民主觀念對封建倫理家庭觀念下的男權觀念的否定,也揭示了辛亥革命反封建尋求婦女解放的思想主題。
劇目特點
該劇揭露了封建男權社會和封建宗法制度對女性的壓迫與摧殘。整部戲以史佳花飾演的四太太頌蓮的坎坷命運為主線來推演故事,頌蓮是上過洋學堂的學生,對婚姻,她有過美好的憧憬。但是面對現實的誘惑和考量,她自願嫁給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人——給大戶人家做姨太太。她追求了物質享受而犧牲了自己的精神和尊嚴,這也是該戲觀照當下的現實意義。
該劇將巨大的社會矛盾隱藏在一個爾虞我詐的家庭,將社會與歷史高度濃縮在一方小小的舞台,以大紅燈籠為主線,在無處可逃的空間裡,巧妙的展示著深層的寓意,成功闡述反對封建和弘揚婦女解放的這一社會歷史主題。
晉劇是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產生於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為“中戲”,外省稱之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於山西中、北部及陝西、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有上路調和下路調之分,上路調為北路梆子,下路調為中路梆子。民國以後中路梆子興盛,遂以山西梆子專指中路梆子,建國後則稱晉劇。
人物介紹
史佳花在戲中塑造的四太太頌蓮的人物形象非常引人注目。戲中其它人物形象性格單一明確。而頌蓮這一角色卻有著太多的複雜性和矛盾性,有著當時許多少女追求人生、對待婚姻的典型性。這部戲就是以頌蓮的坎坷命運發展為主線來推演故事的。頌蓮是上過學的洋學生,對於婚姻,她有著無限的憧憬和美好的願望。但是面對現實,或者是面對現實的誘惑和考量,她甘心情願嫁給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人,給大戶人家做姨太太。她是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選擇的,一旦走下花轎,以前美好的人生夢想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了,一旦進入大戶人家,自己的人生從此改變。可以說是追求了物質享受,而犧牲了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這與當下我們的社會有多少女性願意在寶馬車中痛哭,而不願意在腳踏車上笑的婚姻價值取向是有多么類似相同之處。這也就是該戲觀照當下的現實意義。然而頌蓮不知道,進入陳府,就是進入她的人生的不歸路,進入不可自拔的泥潭沼澤地。陳府是令人窒息、腐朽的殺人場,多少女性投到了死人井,而這正是封建男權社會和封建宗法制度下女性無法逃避的人生宿命。對女性生命可以毫不顧忌地戕害殺伐。陳府就是扼殺生命的魔窟,她卻選擇了這個魔窟。等待她的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頌蓮的人物性格發展也就有了清晰的層次脈落。剛進陳府的世故而又純潔少女,新婚之夜經過三太太的攪活,二太太的挑撥,她意識到了自己生存的危機時,便從一個穿學生裝的少女變成了穿新婦裝的女人,這個穿衣的戲曲動作是一個象徵,不僅是身份的轉換,而是內心也發生了變化,頌蓮意識到了在這個大院,如果不爭不鬥就沒有自己生存的餘地。於是洞房夜點燈籠穿新衣來爭回陳佐千,跟太太們爭寵,她便從純潔的少女,變成了有心機的女人。但畢竟年老的陳佐千不能給她精神上的慰藉。遇到同年齡同經歷的飛浦,兩人擦出了相互愛慕的火花,惺惺相惜,她在情感上得到了極大的慰藉。也增加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隨著三個女人鬥爭的日益激烈,假懷孕也是為了爭奪更多得寵機會,但事情敗露後,危及到她的生存,她以怨報怨,把二太太指使丫環的布人巫咒事件說了出來,害死了燕兒,二太太的面目也揭穿了,反正大家都不要好過。“四院封燈”,一聲,她進入到了第三個性格層次,苦悶、絕望、乃至發瘋。喝苦酒,點燈籠,踢燈籠,弄得滿院狼籍,這是頌蓮對封建男權社會的縮影——陳府一種自發的本能的反抗。一個人被壓抑的久了,總要反抗,這種反抗無疑也是具有巨大的衝擊力和強大的革命性的,該劇到這時就演繹到了高潮。她因喝酒說出了三太太與高醫生的私情,因此也害死了三太太,進入到以人害人為本質的封建宗法制度大院的大怪圈,也從側面深刻反映封建社會的本質。
劇目分析
幾個片斷,令人印象深刻。譬如全劇開場,在如泣如訴的玉簫聲中,一身學生打扮的頌蓮,掀開轎簾的一角,小心翼翼地邁出第一步。收回,又邁出,幾次試探方才落腳。她低低地垂著頭,轉身,拎著從娘家帶來的藤編箱,背對著觀眾一步一步走來。一片紅燈籠的光芒照耀,讓初到陳府的她感到眩暈,幾欲跌倒。此刻,史佳花演繹的頌蓮,用袖子遮擋著雙眼唱道:“紅燈籠鋪天蓋地把眼晃,心忐忑,意惶惶,觸景生情神暗傷……這一步邁出,邁出去啊,斬斷以往,絕了夢想……”行腔清澈明麗、婉轉活潑,一出場,已將一個初涉世事、惶恐又茫然的少女形象立於舞台。然而,瀰漫在這個大院的陳腐氣息,一點一滴地啃噬著頌蓮的善良,她越掙扎越無助,最終走向了人生的悲劇。踉蹌蹌,似瘋非瘋,悲劇的力量全面迸發。
該劇還吸納了話劇的舞台手段。比如,酒醉後的頌蓮無意說出三太太與高醫生幽會的秘密。此時的舞台被半透明的幕簾分割成兩個不同的部分:幕簾後方,三太太被拷打,被推下“死人井”;幕簾前方,追光聚焦下的頌蓮跪倒在地,聽到三太太悽慘的掙扎聲、落井的“撲通”聲,滿面皆是深深的自責與悲痛。幕簾打破了單線的時空結構,擴成了舞台空間。
儘管已是第四度改編,晉劇《大紅燈籠》藉助特有的戲曲手段以及創新的表現手法,賦予文本新的張力。不過,現代的表現手法卻也或多或少地沖淡了地方戲曲的“鄉土”味,讓人略有遺憾。
相關說法
《大紅燈籠》必將成就晉版紅燈籠。當年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選在山西喬家大院拍攝,這是張藝謀導演首功一件,從此大紅燈籠被貼上了山西標籤。《大紅燈籠》讓我們看到了晉劇美好的前景和希望!但選材和演出的成功對一個精品的產生來說,只是初步的成功,最重要是看其策劃和運作上的操作,前面兩部戲都由本省梅花獎演員名家參演,使好戲轟動並成為名劇、精品,也使山西梅花藝術團成為名團、品牌團,這是強強聯手、通力合作的最佳市場效應,這些劇目的成功探索和逐漸規範化的市場運作模式,引領著山西晉劇未來的發展方向,《大紅燈籠》也以她傳統晉劇的別樣風采,必將成為其彰顯地域特質文化信號的山西紅、中國紅!
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健康主流時期的到來,是在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中。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在進行推翻清王朝反動統治的同時,肩負起婦女解放運動的歷史重任,開展了婦女解放的廣泛理論宣傳運動。鄒容在《革命軍》中明確發出“凡為國人,男女一律平等”的呼籲;陳天華在《猛回頭》中也提出“興女學,培植根本”及“禁纏足”等主張。所以辛亥革命對婦女解放和反對封建禮教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晉劇《大紅燈籠》能敏銳捕捉到辛亥革命在這一方面的深刻意義及深遠影響,以優美的唱腔,宏大的布景,以大紅燈籠為主線,以綺麗絢爛的場景,以充斥著諸多矛盾的劇情為觀眾再現了辛亥革命之後,發生在陳家大宅內部的三女一男的故事,全局貫穿了舊有腐朽勢力臨死反動以及新生勢力拚死抗爭,成功闡述反封建和弘揚婦女解放的這一社會歷史主題,是近年難得的一部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