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大柵欄這個勾起老北京買賣人心酸回憶的地方。
主人公羅吟秋、仇子瑜同是世交的商家之後,從小同窗,長大後在商海的角逐中卻成了死對手。當時,帝、後兩黨矛盾公開白熱化,光緒帝被幽禁瀛台,積鬱成疾。西太后想廢立,但又對大阿哥品行不放心。忠於光緒帝的太監葛連才為掩人耳目,將民間名醫烏少伯以亂黨名義抓進宮裡,為光緒帝暗中治病。
身懷絕技醫術的烏少伯是羅家的頂梁住。人被抓走,不明真相的羅家不惜傾家蕩產營救烏少伯。而正在與羅家爭奪烏少伯的仇予瑜,此時面對財力耗盡的對手,落井下石,將羅家推向絕境。曾經一度關照和支持羅、仇兩家發展大業的穆大人,在他眼裡,羅、仇兩家都不過是他手中的官場角斗的棋子。在太后查知烏少伯為光緒帝暗中治病一事,不僅沒怪罪,反倒降旨嘉獎。風雨飄搖的羅家又有了一線生機……
烏少伯的女兒烏巧雲與羅吟秋自幼青梅竹馬,而與仇子瑜相依為命的妹妹仇子蘭愛上了哥哥的商海對手羅吟秋,更讓人心煩的是穆大人竟同時虎視著烏巧雲、仇子蘭兩人。結局中,烏少伯以死告謝天下。人際滄桑、世態炎涼、羅吟秋、仇子瑜這兩個對手終於把手緊緊握在一起,他們都看透了人生…
演員簡介
該劇在陣容上最引人關注的是請到黃氏四兄妹:黃宗江、黃宗漢、黃宗洛和黃宗英擔當主演。
80歲高齡的黃宗江是長兄,是中國影劇壇的劇作家、演員、製作人。劇中他扮演李蓮英。研究歷史學的碩士黃宗漢是電視劇《大柵欄》的總策劃。他在劇中兼演個沾點兒洋務的福王爺。黃宗英曾紅遍大江南北的銀幕、舞台,後來當了作家。在《大柵欄》中,她扮演了只有一場戲的“老格格”。黃宗洛在黃氏兄妹中排行老末。在戲中扮演順天府穆大人,一個挺能“鬧騰”的人物,最後命喪在大清國的屠刀下。
黃宗江是長兄,自小帶著弟妹在家裡演戲,練出了日後叱吒中國影劇壇的劇作家、演員、製作人。他十分高興在時隔半個多世紀以後,蒼蒼白髮的兄弟姐妹又奇蹟般地相聚在水銀燈下。劇中他扮演李蓮英,這是60年前他想演而沒有演成的角色。拍攝現場,但見80高齡的黃宗江寶刀不老,演戲入境,形體、聲音運用自如,全在人物之中,讓旁觀者掌聲四起。有一場慈禧坐火車的戲,老佛爺受不了火車頭的轟鳴,硬讓把火車頭給卸了。於是,四列士兵如拉縴般的拉著車廂移動。老佛爺又嫌火車走得太慢,吩咐李蓮英讓火車走得快點。黃宗江站在車廂外的小平台上,手揮趕大車的鞭子,一聲高於一聲地吆喝,有板有眼,字字鏗鏘。黃宗漢是電視劇《大柵欄》的總策劃,他自己說是“總張羅”。黃宗漢在劇中兼演個沾點洋務的福王爺,戲不多。演戲,確是黃氏家風。看,研究歷史學的碩士黃宗漢居然也能“票”戲,玩兒得還真開心。開機之日,頭一場拍的就是他的戲:福王爺學著騎“洋牲口”(腳踏車),東倒西歪摔了好幾個大跟頭,直摔到導演滿意了為止。
黃宗英是黃氏“賣藝人家”一巾幗,曾紅遍大江南北的銀幕、舞台,後來當了作家。她的文章與她演的戲,同樣
漂亮。在《大柵欄》中,她扮演只有一場戲的“老格格”。“本來讓我演慈禧,但是我病了,怕接了這么重的戲又演不成,耽誤攝製組的進度。今天,之所以出來客串演一丁點兒戲,也算給觀眾謝個幕吧。”黃宗洛在黃氏兄妹中排行老末。描述他在《大柵欄》中的作為,還得接著黃宗英生病的事來說。黃宗洛一天突發奇想:“姐姐演不了慈禧,我替姐姐演一把,也讓我過一把男扮女裝的癮!”他說乾就乾,立即裝扮起來,還拍了定裝照,贏得一片叫好。長兄聞訊大怒,在電話中對導演說:“你們簡直是縱容黃宗洛瞎胡鬧,好好的一出正劇,讓他這么一攪和,豈不成了‘戲說’?你們讓他演慈禧,我就和劇組一刀兩斷!”後來經黃宗漢從中說和,小弟宗洛接受了大哥的意見,現在,黃宗洛在戲中扮演順天府穆大人,一個挺能“鬧騰”的人物,最後亡命在大清國的屠刀下
呂麗萍再享清福,呂麗萍這幾年演過不少皇后級的角色,從《大腳馬皇后》到《十三格格》,這回又“當上”了慈禧。問起為什麼選擇這個角色,呂麗萍表示,接這個角色就因為好奇,一想到可以支使由黃宗江扮演的小李子,吆喝起來就覺得“特別舒坦”。超強幕後班底。
媒體評價
京味十足的《大柵欄》,是6年前的30集電視連續劇《天橋夢》的姊妹篇,也是電視製片人魯岐的京城文化三部曲的
第二部。山東漢子魯岐對老北京的東西一往情深,尤其痴迷京味文化。在他看來,天橋是老北京民間文化的源起,大柵欄是老北京商業文化的代表,而王府井展現的是中外文化碰撞交融。因此,先是《天橋夢》,再到《大柵欄》,還有策劃中的《王府井》,魯岐勇氣十足地挑戰老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這三個文化題材。
“頭頂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蹬內聯升,腰纏四大恆”,老北京的大柵欄在歷史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特徵。以今人的理解詮釋這個特殊環境蘊涵的社會文化,電視劇《大柵欄》描述了百年前在這裡發生的一段悲歡離合。這部劇由北京人藝著名導演林兆華擔任藝術顧問,主要角色由黃宗江、黃宗英、黃宗洛、黃宗漢四兄妹,以及呂麗萍等擔綱。
主題歌感悟
電視劇(大柵欄)描寫的是晚清社會的宮廷、官場、商場以及情場的矛盾衝突,故事以北京“大柵欄”中的老字號藥鋪“永豐堂”為主線,刻劃了烏少伯,羅吟秋,仇子瑜,光緒,慈禧等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及他們的人生經歷。關於這些我不想再多說,我想說的是該劇的片尾歌——“百味人生”,這首歌曲確確實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縱觀近幾年的電視連續劇,每一部幾乎都有一兩首片頭或片尾歌,但大多是“你愛我,我愛你”無病呻吟的卿卿我我,或是“激憤昂揚”空洞乏味的豪言壯語,要不就是似曾相識,“讓人脫帽”的平庸之作,其中,也包括一些頗有影響的電視劇,裡面的許多歌曲,觀眾“過耳便忘”。動聽的,與眾不同的,能夠給人們留下記憶的,真的是鳳毛麟角。在這種情況下,電視連續劇(大柵欄)的片尾歌“百味人生”,以它獨特的構思,巧妙的語言,深刻的內涵以及富有創新韻味的鏇律脫穎而出。
首先,作者選擇了中藥名稱及中醫用語貫穿始終,因為劇中的主人公烏少伯,乃是名貫京城的中醫,發生在老字號藥鋪“永豐堂”的故事系全劇主腦,因此,作者獨闢蹊徑的選擇是準確的、合理的、決不是故弄玄虛的牽強附會。請看歌曲的前幾句:“生來一副‘虎骨’,亦驕亦傲;胸懷滿腔‘遠志’,心比天高。萬貫‘金銀花’未了,只恐命脈難號!”四句詞,內含三味中藥,這正是劇中羅吟秋,烏少伯等人的人生及命運寫照。接下來:“舊衣‘陳皮’,怎‘防 風’狂雨暴;幾多恩愛,似‘冰 片’刻即消。夠了,夠了,縱使‘丹砂’研碎、‘麻黃’浸泡、‘明墨’蘸飽、畫不活‘半夏枯草’,無可奈‘何 首烏’鬢髮落‘白芍’!”這是作者發自肺腑的慨嘆,同時,又是對人生深邃的哲學思考。後面:“故土‘熟地’,夜來魂牽夢繞;‘當歸’無期,只怨路兒迢迢。罷了,罷了,且將百味人生,溫火蒸煮,烈焰煎熬。酌三杯苦酒送服,何以解毒,還需慢咽細細嚼。”讓我們將這首詞再從頭讀來,真是琅琅上口,盪氣迴腸,並且寓意深刻,尤其是最後幾句:“且將百味人生,溫火蒸煮,烈焰煎熬······”更是令人叫絕,作者借用了中醫用語,抒發了對人生的感悟,大有一番“警世”、“醒世” 的筆墨味道。
眾所周知,我國的中醫和中藥有著悠久的歷史,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許多藥材的名稱,本身就具備了濃厚的詩意和文學內含,作者充分地利用了這一點,不能不說是一種巧思,同時,也使作品產生了較高的文化品位和欣賞價值。更值得一提的是:歌中的藥名,並不是那些鮮為人知,生僻的藥材,而大都是一些人們司空見慣,經常服用的中藥,略有中醫中藥常識的中國人一看便知,例如:“虎骨、金銀花、陳皮、防風、冰片、當歸、熟地”等。因此,作品就具有了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通俗性。
聽得出來,這首歌曲的鏇律吸收了北京曲藝的音樂素材,如:京韻大鼓、北京琴書、單弦等。但作者不是簡單地照搬挪用,而是經過了大膽的取捨和改造,
將其精髓和神韻融入歌中,運用了現代的創作手法,以其準確鮮明的音樂形象,撼人心魄的鏇律曲調,字正腔圓,緊密地配合了歌詞的內容,化陳舊為新穎,從而,將現代的審美意識與優秀的傳統文化,做了一次完美的藝術結合。
據悉,該劇的詞曲作者姚明先生,曾經寫過“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唱臉譜”等膾炙人口的歌曲,這些歌,人們耳熟能詳,已被人稱之為“京味歌曲”。這次,姚先生又為廣大觀眾奉獻了一首京腔京韻的“百味人生”,確實令人欣喜。
另外,這首歌的演唱者田毅,似乎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歌手,但他卻把歌曲演釋的非常到位。時而引吭高歌,時而輕吟低唱,滿宮滿調而鬆弛自如,情真意切而樸實無華,確實是一次成功的二度創作。
不足之處:歌中選用的中藥,有些還不帶普遍性,如:“遠志、明墨”,比起其它的藥名,就顯得有些生僻和不常見。如果作者再仔細斟酌,就會更加至善之美了。但是,瑕不掩玉,“百味人生”依然不失為一首難得的電視劇歌曲佳作。所以我要說:誰說近年電視劇里無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