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學生價值觀導向:基於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分析》提出要研究文化多樣性對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的影響,分析其動因,探尋提升大學生文化辨識力的有效途徑,引導大學生在紛繁複雜的文化多樣性格局中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同時,本書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文化多樣性的大背景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從思想政治教育學進行闡述,並將大學生的價值觀導向與同一時期的文化走向結合起來加以對照、闡述,以期發現二者之間的某種相關度。作者簡介
謝宏忠:1969年12月生,福建政和人。法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高校教齡19年。1987年考入福建師範大學政教系,為福建省招收的首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現為福建省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曾獲2006年福建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號。目錄
緒論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概念界定
三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四 研究綜述
五 研究思路、方法與創新點
第一章 文化多樣性的形成、表現及其特點
第一節 當前我國文化多樣性的形成
第二節 當前我國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第三節 當前我國文化多樣性的特點
第二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化走向與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的歷史及啟示
第一節 改革開放以前的文化走向與大學生價值觀導向(1949~1978)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化走向與大學生價值觀導向(1978年12月至今)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的啟示
第三章 文化多樣性給大學生價值觀帶來的正向影響及其導因
第一節 文化多樣性給大學生價值觀帶來的正向影響
第二節 文化多樣性給大學生價值觀帶來正向影響的導因
第四章 文化多樣性給大學生價值觀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其誘因
第一節 文化多樣性給大學生價值觀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二節 文化多樣性給大學生價值觀帶來負面影響的誘因
第五章 文化多樣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的科學導向
第一節 應對文化多樣性的挑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自覺
第二節 以先進文化引領多樣性文化,夯實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的文化基礎
第三節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育人過程,確立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的文化坐標
第四節 以多方聯動的整體思維防控價值失范,構建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的文化調控機制
第六章 結論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文化多樣性形成、表現及其特點文化的多樣性存在是人類文明史的一種常態。正如自然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一樣,文化的多樣性是文化生態系統的顯著特徵。雅各布.布克哈特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中指出,文化的多樣性,是推動人類進步不可缺少的作料。但是,直到20世紀末,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人們才越來越重視文化的這種多樣性,它才浮現於歷史的光亮之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文化多樣性所包含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它不僅體現在不同文化之間,還體現在同一種文化的內部。在我國,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文化多樣性的趨勢也日益明顯。高度集中統一和相對封閉的文化環境正在被多種異質文化同時共存的文化環境所取代。當們討論當代中國的文化多樣性問題時,顯然不能僅僅停留在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常態的文化多樣性的認識上。當然,必須承認,只有在全球範圍內的物質、信息和能量交流達到一定程度時,文化多樣性才會真正引起人們的關注。
第一節 當前我國文化多樣性的形成
對於中國而言,文化多樣性是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市場化、信息網路化三大趨勢在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近年來,隨著網路言息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文化多樣性更是對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文化多樣性像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推動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促進了人類文化與文明的發展,增加了個體的選擇機會,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是人類進步的標誌;但另一方面,在文化走向多樣性的進程中,不同文化的彼此激盪與衝突,強勢文化的極度擴張,特別是西方已開發國家利用自身在信息化進程中的主導優勢對外極力推行的“文化霸權主義”和“文化殖民主義”,給開發中國家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帶來很大衝擊,甚至威脅到這些國家的政權穩定。在當今的中國,文化多樣性在語言、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日常生活諸方面進行著廣泛的交融,呈現出異質性、複合性和變遷性的特徵,在不同的層面上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導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 文化多樣性形成的外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