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金融方略:中國金融強國的戰略和方向》

《大國金融方略:中國金融強國的戰略和方向》

《大國金融方略:中國金融強國的戰略和方向》對此作了深入的探討。書中首先介紹了世界金融史和中國金融史;然後對地緣政治與世界金融版圖以及美國霸權與美元盛衰之路做了介紹;隨後又分析了大國之間的博弈與世界金融新格局;最後提出了我國建立金融戰略的三大方略,即人民幣國際化、增強綜合金融國力、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國能否在世界金融版圖中獲得自己應得的地位?中國如何建立自己的金融戰略?《大國金融方略:中國金融強國的戰略和方向》通俗易懂,適合金融行業從業人員、企業家及金融專業學生閱讀,同時,也適合關心中國金融行業發展的人士閱讀。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人民幣應該國際化嗎?如何增強我國的綜合金融國力?世界金融版圖正在重新劃分,中國將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作者簡介

徐洪才,著名金融專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教授;清華大學國際工程項口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學EMBA和FDP金融課程主講教授;中國證券業協會CITA專家委貝,北京市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十;曾就職與中央銀行、證券公司、風險投資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著有《投資基金與金融發展》、《中國產十義交易市場研究》、《中國資小市場研究》、《投資銀行學》、《期貨投資學》、《投資基金運作全節》和《中國資木運營經典案例》。研究方向:金融改革、資本市場和金融工程。

媒體評論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徐博士曾經從事巨觀金融監管和微觀金融操作,他在《大國金融方略》中表現的憂國之心和博學多識,令我深感欣慰和欽佩。
——常清,中國農業大學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大國金融方略》一書,立足中國實際,放眼世界大國博弈格局,兼顧巨觀和微觀,是徐教授的嘔心瀝血之作,體現了一位正直學者的學以致用和拳拳報國情懷。
——曹建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
沒有金融崛起,根本談不上中華民族的復興;沒有金融崛起,更談不上強大中國的和平崛起。〈大國金融方略》,正是徐博士從思維、理念方面補齊中國金融短板的一次積極努力。
——馬方業,著名財經評論家,〈證券日報》副總編輯
金融改革應樹立“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改革觀、“把結構最佳化置於優先地位”的發展觀、“對外開放和對內開放協調並進”的開放觀。很高興,我的“三觀”思想與徐教授的〈大國金融方略》不謀而合。
——苑德軍,中國銀河證券公司高級經濟學家,博士,教授,博導
全球金融風暴百年一遇,國際金融格局變遷機會孕育百年;中華人民共和國60年華誕,大國金融發展戰略規劃正當其時。
——倪建明,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官員,曾任IMF經濟學家,博士

目錄

序一金融安全關乎國家根本利益
序二中國金融要走創新發展之路
前言大國崛起需要金融戰略思維
第一章世界金融歷史400年回眸
一、世界金融歷史400年回眸
1.金融唱主角的時代已經來臨
2.各領風騷一個世紀的國家
3.誰也無法逃脫的經濟周期
二、英鎊霸權的200年興衰史
1.英鎊霸權的興起與衰落
2.國際貨幣體系變遷脈絡
3.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簡介
三、美元稱霸全球的歷史演進
1.美國金融業200年回顧
2.回顧1929年經濟大蕭條
3.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4.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到牙買加體系
四、如何評價日本的金融戰敗
1.日本金融業的歷史和特點
2.東京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3.日本真的金融戰敗了嗎
4.日本國民收入倍增計畫
五、20世紀90年代的金融危機
1.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2.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3.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
4.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機
六、對經濟危機原因的理論分析
1.凱恩斯關於危機的分析
2.弗里德曼對危機的分析
3.馬克思關於危機的分析
4.西方四代貨幣危機模型
第二章中國金融強國的不懈追求
一、1978年以前的中國金融業歷史
1.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國金融業
2.走向共和時代的中國金融業
3.計畫經濟時代的中國金融業
二、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貨幣政策
1.1993—1997年的中國貨幣政策
2.1998~2002年的中國貨幣政策
3.2003~2008年的中國貨幣政策
三、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銀行業
1.1949~1978年:大一統銀行體制
2.1978~1994年:二元銀行的體制
3.1994~2003年:專業銀行商業化
4.2003年以後:銀行業加快開放
四、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證券業
1.1978~1992年:中國資本市場萌生
2.1993~1998年:全國資本市場形成
3.1999~2008年:資本市場初步發展
五、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保險業
1.中國保險業出現三大變化
2.保險成為服務民生的手段
3.保險行業對外開放的成就
六、我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反思
1.國有銀行上市:以建行為例
2.如何認識外資的戰略布局
3.防止“拉美化”悲劇的重演
4.保爾森先生到底意欲何為
第三章地緣政治與世界金融版圖
一、現實世界中的大國金融版圖
1.中美兩國“金融恐怖平衡
2.G8時代結束,G20走上前台
3.歐佩克組織扮演重要角色
4.亞太地區:機遇大於挑戰
二、美國金融霸權中的投行思維
1.美國經濟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2.美國金融開放的“雙重標準”
3.美國金融霸權中的投行思維
三、“華盛頓共識”最終走向破產
1.“華盛頓共識”與“北京共識”
2.“華盛頓共識”的推行和失敗
3.“華盛頓共識”理論基礎批判
四、中美經濟戰略對話與合作
1.“合則兩利,斗則兩傷
2.中美建立戰略經濟對話機制
3.中國應避免陷入“龐氏騙局”
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博弈
1.美元與歐元間的戰略博弈
2.亞洲“10+3”金融戰略合作
3.值得關注的印度經濟發展
六、地緣政治與世界能源金融合作
1.當前石油供求形勢很嚴峻
2.國家石油安全的國際經驗
第四章美國霸權與美元盛衰之路
一、美國金融海嘯的傳導路徑
1.與次貸危機相關的概念
2.全球金融危機五個階段
3.五彩紛呈的政府救市方案
二、危機原因:針鋒相對的觀點
1.保爾森撕下了平時的面紗
2.從索羅斯的分析得到啟示
3.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4.這場危機會導致美元崩潰嗎
三、對中美兩國金融合作的反思
1.美元長期貶值趨勢不可避免
2.應高度重視中國外匯儲備風險
3.中國如何從美元危機中脫身
4.中國應從金融危機中汲取什麼
四、美國是這次金融危機的受益者
1.例證一:美國外債奇怪地消失
2.例證二:美國與歐佩克的博弈
3.例證三:廣場協定與日元升值
4.例證四:農產品補貼和智慧財產權保護
五、流動性陷阱下的貨幣政策操作
1.流動性陷阱的基本特徵
2.採用定量寬鬆貨幣政策
3.美國汲取了日本的教訓
4.應對危機中的流動性黑洞
六、從金融危機中得到了哪些啟示
1.與1929年經濟危機的比較
2.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的缺陷
3.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相適應
第五章大國博弈與世界金融新格局
一、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呼聲高漲
1.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呼聲
2.G20集團金融峰會開局良好
3.海灣六國達成統一貨幣共識
二、回歸國際金本位是否可行
1.金本位制度的先天性缺陷
2.金本位制下必然發生衰退
3.如何認識黃金的金融功能
三、推出亞洲貨幣的歷史機遇
1.“三足鼎立”呼喚“亞元”誕生
2.歐元之父的“亞元五部曲”
3.亞洲應對美元衰落的現實對策
四、逐步擴大特別提款權的作用
1.特別提款權的創立過程
2.特別提款權的分配和用途
……
第六章大國金融方略之:人民幣國際化
第七章大國金融方略之二:增強綜合金融國力
第八章大國金融方略之三: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結束語:中國和平崛起的金融戰略

前言

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義一次提醒了我們:金融安全,關乎國家根本利益。眼下,危機還未出現停止的跡象。這對全球金融體系,特別是對開發中國家金融安全造成了威脅。長期以來,在人們固有的意識里,美國的金融體系代表了世界先進水平,美國金融監管和風險管理應該是最完善的,也是無懈可擊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把美國的金融監管體制當作楷模。但是,21世紀以來美國場外金融衍生品無節制膨脹,華爾街的金融大亨們利令智昏;美國對“金融創新”的監管失誤,讓國際上最知名的金融機構在世界上最聚財的華爾街接二連三地破產;人們看到的足,虛擬經濟的系統性故障開始牽動美國實體經濟,進而牽動歐洲和亞洲,導致世界經濟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有人說,如今的世界經濟,美國打一個噴嚏,中國就感冒。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美國出了問題,各國都難以獨善其身。中美之間存在巨大貿易額,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所以,美國只要攪動貿易和強權美元政策的任何一個槓桿,都會影響中國經濟。但是,在金融危機仍在蔓延的時候,我們也必須有十分清醒的分析。除了因持有美國債券和少數金融機構投資海外造成的損失外,中國金融機構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直接牽連;中國金融體系比較穩定,中國經濟除了外貿受挫,國內一些企業的產品產能過剩,不少企兼併、倒閉、破產,事實上中國的實體經濟並沒有受到
我們也需要承認,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經濟總量已經很大,但經濟結構不合理是非常明顯的,金融體系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協調也是事文。例如,中小企業融資和農村金融問題,總是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在已開發國家作為市場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但在中國,不是不想做、不能做,而是我們的體制不行,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對,我們現存的不平衡、不穩定、不協調的諸多問題,總不能都歸咎於金融危機吧?
站在中國的角度,面對金融危機,我們不能讓外國人忽悠我們,中國堅決不當全球危機的救世主。但是,我們也不要忽悠自己,自我膨脹,不要以為中國已經強大的足以和美國平起平坐了。對丁國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協調的問題,諸如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擴大、城鄉二元結構等,也要有清醒的認識,防止把什麼問題都歸岡於金融危機的影響。不要認為“天下大亂”了,不能獨善其身了,任意地誇大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似乎“金融海嘯是個筐,什麼問題都可裝”。因為,我國經濟生活中多年米形成的一些結構性問題、金融體系和金融安全的問題,並小是這一次金融危機帶來的;從根本上講,足我國自身經濟發展模式的問題。現在正是一個時機,抓住當前金融危機的機會,用新的經濟成長方式著力於民生投資,擴大內需,改變基建財政為公共財政,努力調整經濟結構,達到經濟平衡、穩定,最終做到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經濟長遠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

精彩書摘

一、世界金融歷史枷年回眸
1,金融唱主角的時代已經來臨
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金融的威力越來越大,一個由金融唱主角的新時代已悄然來臨了。自古以來,金融問題博大精深,通常被少數人壟斷,而今卻成為尋常百姓普遍關心的話題。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社會精英和普通老百姓都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金融學教育。金融問題,大到國家戰略,小到家庭理財,都與之息息相關。可以絲毫不誇張地說,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識已成為普通公民的一項基本素質。
那么,何謂金融呢?在現代漢語中,“金”指金錢,也就是貨幣;“融”指融化,也就是流動;“金”和“融”合在一起,就是貨幣資金流動。在英文裡,“finance”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控制(公共)貨幣的科學,即“thescienceofthecontrol0f(esp,public)money”;二是指提供資金,即“toprovidemoneyfor”。此處又有兩層意思,一個指政府的巨觀金融活動,另一個指市場主體的微觀金融行為。綜合起來看,金融就是貨幣資金流動及其信用關係的集合。
這裡的信用是指投融資的雙方基於相互信任,就貨幣資金使用權的有條件轉讓達成協定,反映的是資金融通過程中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關係。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總是存在著資金供求上的不匹配和資金支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因而信用也就包括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和證券市場信用等多種形式。貨幣資金的融通,已經滲透到居民、企業和政府的幾乎所有經濟活動當中,也就是說任何人都一刻也離不開金融活動了。
有關金融的重要性,前人已有無數精闢的論述。1818年,當法國不得不向銀行舉債來償還戰爭賠款時,路易十八的首輔大臣黎賽留(DucdeRichelien)曾經感嘆到:“在歐洲有六大強權:英格蘭、法蘭西、普魯士、奧地利、沙皇俄國和巴林兄弟銀行。”他說的絕對不是一句戲言。這裡的巴林兄弟銀行(BaringBrothersBank)創立於1763年,創始人為弗朗西斯?巴林爵士,是英國歷史悠久、名聲顯赫的投資銀行。一個擁有232年歷史的金融機構,1995年由於在金融衍生品上投資失敗而倒閉,以l英鎊的象徵性價格被荷蘭國際集團收購。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說過,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金融搞亂了,一著棋死,全盤皆輸。美國前政治學會會長、哈佛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薩繆爾?亨廷頓在他的著作《文明衝突與重建世界秩序》中指出,西方文明控制世界有14個戰略要點,其中:控制國際銀行體系、控制全部硬通貨、掌握國際資本市場被分別列在第一、第二和第五的位置,而控制高科技軍火工業和控制航天工業則退居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五。這裡赤裸裸地表達了西方戰略理論家的真實思想。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說得更為直截了當。他說,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全世界。在這裡,西方政治家的坦率不能不令人吃驚。關於金融的威力,中國空軍大校喬良和王湘穗在《超限戰》一書中也有深刻的論述。他們認為:在核武器已成為嚇人的擺設日漸喪失實戰價值的今天,金融戰正以其動作隱蔽、操控靈便、破壞性強的特點,成為舉世矚目的超級戰略武器。該書被西方認為是繼毛澤東遊擊戰爭理論之後,在中國誕生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部軍事著作。
事實上,全世界每天都有數以萬億美元的資本竄來竄去。它們來無蹤,去無影,看不見,摸不著;巨額財富可以瞬間產生,也可以頃刻化為烏有。這就是金融全球化的一個基本特徵。金融全球化,在形式上表現為資本的跨國流動和金融機構跨國開展業務,本質上則是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追求全球金融霸權和壟斷利潤。現代全球化的理論,最早是由大衛?洛克菲勒和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等人創立的三邊委員會提出來的,目的是促進美國的商業和地緣政治利益。
金融全球化的另一個特徵,就是金融危機頻繁發生。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利率、匯率、資產價格、企業償債能力、金融機構倒閉數量等金融指標,全部或大部分出現惡化,致使正常的投融資活動無法繼續的情況。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必然會威脅到一個國家的金融安全。這裡的安全,是指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的一種狀態,既包括客觀上不受威脅,也包括主觀上沒有恐懼感。國家金融安全也是金融全球化條件下的一個特有概念。
2,各領風騷一個世紀的國家
斗轉星移,滄桑千年。研究國際金融最近400年的歷史,確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根據吳曉求的研究,國際金融中心作為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早在中世紀就已在人類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且不斷發揮它的影響力。13世紀義大利威尼斯曾依託興旺的國際貿易和對君主的信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到了17世紀,憑藉荷蘭經濟力量的支持,又擁有整個歐洲商業和信息交換中心的國際優勢,阿姆斯特丹後來居上,躍升為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此之後,憑藉著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倫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國家,憑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漂移到紐約,並且持續至今。雖然這中間經歷了許多變化,但是紐約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至今仍然沒有被撼動。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受到兩次石油危機衝擊,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進入8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爆發了“儲貸危機”。這時,日本經濟經過30多年的發展,積累了敢於挑戰美國金融霸主地位的實力,東京也大有取代紐約成為新的國際金融中心之勢。
一個幽靈,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幽靈在亞洲上空徘徊,但是很可惜,這個幽靈並沒有在東京著陸,吳曉求稱之為“夢斷東京”。現在這個幽靈仍然在太平洋的上空徘徊,有人說它會落戶於上海、香港,有人說很可能飄向了印度的孟買。
筆者以100年為單位,把近代400年世界金融的歷史分成四個發展階段。不難看出,17世紀歐洲荷蘭的經濟和金融業最為發達,17世紀是荷蘭人的世紀;18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當之無愧是美國人的世紀。現在已進入了21世紀的頭10年,出現了全球金融危機,一個多極化的國際金融新體系似乎距離我們還十分的遙遠。
如果說金融是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那么,資本市場就是現代金融體系的一個基礎設施,它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無論是鴉片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核子彈研發,還是海灣戰爭和911恐怖攻擊,都與金融息息相關;而一個以資本市場主導的金融體系直接左右了400年的世界歷史。在歷次重大歷史轉折時刻,商業銀行都只是擔當了一個輔助性角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