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大乘五蘊論
【大乘五蘊論】(梵Pañca-skandha-prakaraņa,藏Phun%-po ln%ah!I rab-tu byed-pa)一卷。世親菩薩造,唐...
-
大乘論
大乘論是大乘佛學發展到龍樹時代(約2~3世紀)才出現的。《瑜伽師地論釋》稱:“佛涅槃後,魔事紛起,部執競興,多著有見。龍猛菩薩,證極喜地,採集大乘無相空...
大乘論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五蘊
五蘊分別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種。在五蘊中,除了第一個色蘊是屬物質性的事物現象之外,其餘四蘊都屬五蘊里的精神現象。 五蘊理論。五蘊實際上是佛教...
版本零 版本一 版本二 眾生意義 版本三 -
大乘百法明門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梵文 Mahāyāna-śatadharma-prakāśamukha-śāstra,世親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
相宗傳承 何謂唯識 翻譯註明 相關書籍 原文 -
五蘊六塵
佛教術語。 【五蘊】指色、受、想、行、識,這五事蘊結不分,合稱五蘊; 【六塵】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的合稱。
基本簡介 詳細介紹 詳解 -
五蘊熾盛
五蘊熾盛(佛教術語)又作五盛陰苦、五取蘊苦、五陰熾盛苦。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陰而諸苦熾盛,亦指有漏的五蘊之苦。例如生、老、病、死、憂悲惱、怨憎會、恩愛...
簡介 目錄 -
大乘天
大乘天,佛教名詞,是對唐代玄奘法師的專用尊稱。梵文音譯:摩訶耶那提婆(Mahāyānadeva)其中“摩訶”是漢文“大”的意思,“提婆”是漢文“天”的意...
佛教名詞 相關作品 西安音樂人 -
彌勒五論
彌勒五論,由無著菩薩祈請宣講的在佛教史上有著深遠影響和重大意義的巨著。五論堪稱為開啟如來密意門的鑰匙,一代時教的綱宗,三乘行人趣向解脫的指南針。由於五論...
介紹 《辨法法性論》 《辨中邊論》 《寶性論》 《大乘莊嚴經論》 -
轉五蘊成三德
轉五蘊成三德,即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脫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會真之智。解脫即自在之用。此之三德。皆由轉五蘊而成也。五蘊者。蘊...
什麼是轉五蘊成三德 什麼是五蘊 相關條目 -
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
嘗試性的連繫解說。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是大正藏的第二六一部經,也就是以詮釋般若空慧為主旨的般若部的最後一部經(注1)顧名思義,它是大乘佛法的「理之所趣」,是說明大乘佛法主要內容的經。我們可以把它當做經典里的佛教概論來看...
一、本經的性質 二、本經的概略 三、本經的要點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