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公務員素質與能力建設》

《基層公務員素質與能力建設》

《基層公務員素質與能力建設》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知邏輯,理論聯繫實際,從提升基層公務員素質和能力兩個層面,對基層公務員必需了解和掌握的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政府公共服務、政策執行、依法行政、應急管理、行政倫理、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創新、溝通與協調、調查研究方法、公文寫作、電子政務、公務禮儀、心理健康及其調適、學習型組織與和諧社會等知識與技能進行了系統闡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基層公務員素質與能力建設》內容豐富,結構新穎,文字流暢,案例典型,針對性、操作性、適用性都比較強。《基層公務員素質與能力建設》不僅是基層公務員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讀本或參考教材,其他的公共管理知識學習者和實踐者也會從中大受裨益。

目錄

第一講——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學習目標
引例
一、政治制度與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二、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徵
三、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
四、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二講——政府公共服務
學習目標
引例
一、公共服務型政府
二、政府公共服務的特徵
三、我國政府公共服務的模式
四、基層公務員與政府公共服務
五、提升基層公共服務能力的途徑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三講——公共政策執行
學習目標
引例
一、公共政策概述
二、公共政策執行過程與手段
三、公共政策執行的影響因素
四、公共政策執行偏差及其矯正
五、提高公務員公共政策執行力的途徑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四講——依法行政
學習目標
引例
一、依法行政概述
二、依法行政的主要原則
三、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四、我國依法行政的發展歷程
五、我國依法行政中存在的問題
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的路徑選擇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五講——行政倫理
學習目標
引例
一、倫理與倫理學
二、行政倫理與行政責任
三、行政責任的衝突
四、公務員在行政倫理困境中的選擇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六講——公共危機處理
學習目標
引例
一、公共危機概述
二、公共危機處理能力及其構成
三、基層公務員在應對公共危機中存在的問題
四、基層公務員應對公共危機能力的建構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七講——政府管理創新
學習目標
引例
一、政府管理創新概述
二、政府管理創新的主要內容
三、公務員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八講——行政溝通與協調
學習目標
引例
一、行政溝通與協調概述
二、行政溝通的主要內容
三、有效的行政溝通與協調
四、行政溝通與協調能力的提升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九講——調查研究方法
學習目標
引例
一、調查研究概述
二、調查研究的選題與設計
三、訪談調查
四、調研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五、調查研究中的道德問題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講——公文寫作
學習目標
引例
一、公文概述
二、行政公文的種類與寫作方法
三、公文寫作中常見的主要問題
四、寫好公文應該具備的素養和能力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一講——電子政務
學習目標
引例
一、電子政務的概述
二、發展電子政務的意義和作用
三、基層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問題
四、推行電子政務對基層公務員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五、電子政務環境下基層公務員的能力建設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二講——公務禮儀
學習目標
引例
一、公務禮儀概述
二、加強公務禮儀修養的意義和作用
三、我國公務禮儀的現狀及問題
四、提高我國公務員禮儀的路徑選擇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三講——心理健康及其調適
學習目標
引例
一、心理健康的概述
二、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和原因
三、公務員心理調適的內涵與實現路徑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四講——和諧社會與學習型組織
學習目標
引例
一、和諧社會的概述
二、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政府
三、學習型組織的構建
四、提升公務員的學習能力
本講小結
思考題
網上衝浪
案例分析
思考與討論

前言

基層公務員是國家公務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數量而言,基層公務員是國家公務員隊伍的主體,在範圍上,基層公務員主要是指縣(市、區)、鄉(鎮)、街道的公務員,省(直轄市、自治區)政府執法部門的公務員和各級機關中直接面向民眾的服務視窗的公務員以及參照管理人員。
基層公務員承擔著國家行政權力最終實現和公共服務直接提供的職責,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最基礎的執行者,與人民民眾的關係最直接、最密切,擔負著團結民眾、服務民眾、建設基層、穩定基層的重任,其素質和能力關係到黨的形象,關係到國家的興衰,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和諧社會的成敗。加強基層公務員的教育培訓,是當前公務員能力建設亟須解決的問題。編寫適應基層公務員學習的教材,有效解決基層公務員隊伍中存在的“知識恐慌”和“本領危機”,全面提升基層公務員的素質和能力,是一項十分必要和緊迫的任務。《國家公務員法》規定,參加培訓是公務員的權利與義務。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提出要把繼續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來抓。充分認識基層公務員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基層公務員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內容、方式、制度、機制等各方面抓好對基層公務員的培訓,重視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知識技能的傳授,最佳化公務員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培養複合型人才,加強崗位技能培訓和擴展個人能力培訓,培養一支一專多能、具備身兼數職能力的管理人才,才能適應時代前進的要求。

精彩書摘

搞好調查研究是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上述引例中遵義市企業調查隊所寫的那篇專題調研報告之所以能夠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並被遵義市的“十一五”規劃採納,除了是因為企業調查隊工作勤懇、認真負責外,還因為他們懂得如何開展調查研究。換句話說,他們懂得調查研究方法。那么,什麼是調查研究,進行調查研究都需要哪些方法,在調查研究中還需要注意什麼問題,本講我們主要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論述。
調查研究對於許多人來講都不陌生。因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要出現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弄清情況,探究原因,進而找出解決問題之道。其實,這一過程就是調查研究過程。從古至今,調查研究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於政府管理工作而言更是如此。
調查研究是通過考察事實、了解現狀和蒐集材料來探討現象之間關係的研究方法。很顯然,調查研究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調查,二是研究。調查是指收集事實、數據,了解情況,占有材料,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而研究則是指從現象中尋求本質,從經驗中推導出理論,得出最後的理性認識。所以,調查研究就是一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過程。調查研究的一般過程是:第一,從客觀存在出發,在實際生活中收集各種具體的經驗材料(即感性認識階段);第二,通過對材料的整理、加工,形成某種觀點或理論(即理性認識階段);第三,依據這些觀點和理論提出一些方針、政策、計畫,用以指導各項實際工作(即實踐階段);第四,在實踐過程中檢驗這些方針、政策、理論、觀點是否正確(即檢驗階段);第五再發現新問題和新的經驗材料,然後又是一個調查研究過程的開端。在此基礎之上,社會調查研究應該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式,並且以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為指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