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的產生和發展 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各國,大量農村人口轉入城市,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城市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帶來了城市的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這在經濟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中尤為突出,如:人口膨脹、失業增加、貧富懸殊、交通擁擠、住宅緊張、地價昂貴和環境惡化等等。一些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為了探索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尋求解決的方法,開始把城市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於是產生了城市經濟學。
本學科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①產生階段。20世紀初,德國學者開始研究城市問題,社會學家A.韋伯(1868~1958)1909年發表了《區位原論》的第一部分“論工業區位”。接著美國也展開了城市研究,1924年美國F.A.費特(1863~1949)在《經濟學季刊》上發表了《市場區域的經濟規律》一文,論述了城市區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城市經濟問題已成為區域經濟學中相對獨立而又十分重要的內容。研究範圍涉及到城市房地產市場、級差地租、土地價格、土地合理利用、企業布局、空間距離與運輸成本等等。②早期的發展。60年代,城市經濟學作為一門真正獨立的學科得到較快的發展。一些國家成立了專業學術團體,大學開設城市經濟學系,創辦了專業刊物,出版專業書籍。1965年,美國W.R.湯普森的《城市經濟學導言》公開出版。③當代的發展。70年代以來,有關城市經濟的教科書、專著和文集大量出版,廣泛開展了學術交流,本學科成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新的經濟學科。在美國、英國等發達的西方國家中,城市經濟學的研究方興未艾,而在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中,也處於創立和發展的時期。
1979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理論界、地理學界十分重視城市經濟問題的研究,一方面探討城市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一方面研究城市經濟存在的大量現實問題。其目的是在科學地總結中國和世界城市經濟的基礎上,闡明城市經濟中的生產關係和城鄉經濟關係,揭示城市發展規律及其歷史趨勢。
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 以城市的產生、成長,最後達到城鄉融合的整個歷史過程及其規律,以及體現在城市內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生產關係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①城市經濟的基本理論,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規模、類型、性質、功能、地位和作用等;②城市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條件、過程、特點,以及在各種生產方式下的表現;③城市經濟的外部關係,城鄉對立運動及其規律;④城市經濟的內部結構、空間結構和經濟關係;⑤城市中的公共經濟、市政建設和城市財政等;⑥其他城市經濟問題,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業等。
具體分類
城市經濟學分為理論城市經濟學與套用城市經濟學。前者從理論上研究城市的經濟活動,了解問題的現象與實質,不涉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主要內容有:城市化理論,城市發展理論,土地利用及地租理論,城市空間結構理論,城市規模等。它有助於了解城市經濟現象和問題,是城市規劃前必須的基本研究。後者注重研究改善和解決城市問題,增進居民福利的對策及具體辦法,研究內容為城市問題與城市發展政策,如住宅擁擠且質量低劣,交通堵塞、失業、種族歧視、貧民窟等。上述兩者皆與城市規劃關係密切,是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內容之一。由於城市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必然受到社會、政治制度的制約。因此,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產生的城市經濟學,在研究對象和內容方面存在重大差別。西方的城市經濟學以研究城市內的各種市場(如土地市場、房產市場、資金市場、勞動力市場、交通市場)以及力圖解決現代大城市中存在的各類社會問題作為對象。社會主義國家的城市經濟學著重研究城市經濟體系的建立、發展和完善過程;在現代化建設中如何發揮城市的作用;城市中的各種經濟關係;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及其解決辦法;縮小城鄉差別最後達到城鄉融合的過程等。
同其他學科的聯繫和區別 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城市經濟學以政治經濟學作為它的理論基礎,同其他專業和部門經濟學,如工業經濟學、商業經濟學、對外貿易學、運輸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和土地經濟學等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它在研究過程中吸收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但城市經濟學以城市作為一個完整的經濟有機體綜合考察其經濟活動、經濟結構和經濟關係,並不分別地考察城市中某一部門或某一方面的經濟活動和規律。
城市經濟學又是城市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同城市社會學、城市政治學、城市規劃學、城市建築學、城市生態學、城市環境學、城市地理學、城市交通學等也有密切的聯繫。
主要內容
1、城市經濟的基本理論,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規模、類型、性質、功能、地位和作用;
2、城市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條件、過程、特點,以及在各種生產方式下的表現;城市經濟的外部關係,城鄉對立運動及其規律;
3、城市經濟的內部結構、空間結構和經濟關係;
4、城市中的公共經濟、市政建設和城市財政;
5、其他城市經濟問題,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業等。
具體性質
城市經濟學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是與經濟理論從個體經濟學到總量經濟學再到中觀經濟學這一發展歷程一脈相承的。1965年美國湯姆遜的《城市經濟學導言》問世,標誌著城市經濟學在美國首先誕生。雖然城市經濟學作為中觀經濟學的重要學科之一只是經濟學體系中的後來者,但它一經產生就體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和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此後,城市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歐美各國、日本、前蘇聯得到較快發展。20世紀80年代,城市經濟學在我國興起和傳播,經過20多個年頭的風雨歷程,城市經濟學在我國已經得到長足發展,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從總體上說,我國城市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還遠不能滿足改革開放後我國城市迅速發展的需要,這與社會各界對城市經濟學這一學科缺乏全面、深入的認識是分不開的,因此,認識城市經濟學的性質,有助於我們揭開城市經濟學的廬山真面目。發展中的經濟學
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了一系列實際問題,但傳統經濟理論面對這些城市問題卻束手無策。因為這些問題既不能用研究國民經濟的總量經濟學,也不能用研究企業和市場的個體經濟學的理論和分析工具加以解決,城市經濟發展的實踐呼喚著一種全新理論的產生,並以此對城市經濟的發展進行前瞻性的指導。20世紀初,一些學者開始致力於城市綜合問題的研究,諸如城市土地利用與價格問題、城市交通問題、城市運輸問題、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城市規劃問題等,對這些問題的求解使城市經濟學應運而生。此後,隨著世界範圍內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在各國經濟發展中越來越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點、區域發展的中心,更是巨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紐帶。與此同時,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經濟問題也日趨複雜和深化,使得城市經濟學的研究範圍進一步擴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間結構、城市區域、城市管理、城市經營、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城市經濟學的“羽翼”不斷豐滿。但是,從目前國內外已經出版的城市經濟學的教科書和論著來看,構建的體系自成一家,研究的範圍各有側重,尚未形成一套比較規範、完整的理論體系,對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複雜的問題,尚未給出解決的良方。城市經濟學依然是一門稚嫩的學科,對城市經濟學的研究還將持續地進行下去,城市經濟學也將在發展中逐步成長,直到走向成熟。綜合性學科
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為城市系統,重點是城市經濟系統,而城市經濟系統是多層次的,它包括微觀城市經濟系統、巨觀城市經濟系統和城市經濟管理系統,研究對象的多層次性決定了城市經濟學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是一門邊界寬廣的學科。它是把許多的部門經濟學套用到城市經濟系統之內,並對其內涵和外延加以豐富和發展所形成的綜合性學科。城市經濟學的誕生,給傳統的工業、商業、建築業、金融業等部門經濟注入了新的內涵和外延,使得對其研究從條條式的局部研究轉入在城市這一綜合有機整體下的全面、系統的研究,城市經濟學將許多部門經濟學難以解決的問題納入其研究的範疇,以探求應對良策。城市經濟學又與各部門經濟學密切而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一門跨學科、跨部門的邊緣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