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報》

《城市信報》

《城市信報》是由大眾報業集團主辦的全省第一份城市生活服務類報紙,於2003年3月17日創刊。立足青島,輻射全省。擁有城市信報及全媒體報網融合平台信網。

基本信息

《城市信報》

簡介

《城市信報》是由大眾報業集團主辦,《大眾日報》日照記者站承辦的全省第一份城市生活服務類報紙,於2003年3月17日創刊。
《城市信報》在日照的創刊發行,為日照又增添了一支新聞宣傳的生力軍,已經發揮了獨特的宣傳作用。特別是積極配合各級黨委政府,因地制宜的開闢一些適合日照特點的欄目,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促進了日照的經濟發展。他希望各位理事積極參與工作,切實履行好理事的義務,把《城市信報》辦得更好。
2002年5月《大眾電腦報》停刊後,繼續尋找市場空間,用原刊號創辦了《城市信報》。《城市信報》是一份生活服務類報紙,原《大眾電腦報》的十幾個人從電腦報轉到了市場報,開始了市場化運營報紙的探索。
《城市信報》總編輯支英琦稱信報三年上了三個台階,第一年報紙轉型,第二年改日報。2003年,《城市信報》擴為40個版,發行區域擴大,編輯出版在濟南,與山東省內一些地市合作,當地的經營承包給廣告公司。去年信報上交集團利潤180萬,支英琦表示今年還要上個台階。
1.整合行銷。
《大眾電腦報》時期的經營方式基本沿襲了原來的行銷模式,報紙的采編與經營脫節,采編人員完成了報紙的編排出版就完成了工作,對市場的反饋意見缺乏應對措施。而轉變成《城市信報》後,要求每一個人成為創新的主體,每一個編輯記者成為資源的整合者,使每一個板塊都成為行銷的主體。
《城市信報》採取和廣告客戶聯合辦報的形式,辦報和經營一體,走與社會聯動辦報的路子,走出報紙的小圈子,把報紙推向社會,編輯記者社會化,每個編輯都是一個行業或領域的經營者,既辦報又經營。報紙內容與廣告內容結合,支英琦把報紙比喻成一列豪華列車,有汽車房產旅遊IT等車廂,每個編輯是一個版塊主編,編輯把握風格,賣票權交給外人。這種辦報方式成本低,運行方式靈活。報紙成了“可讀的城市報,實用的廣告紙”。進行整合行銷,要求媒體提供一個互動交流的平台。信報既是城市讀本,也是采編、讀者、廣告商交流的平台,在沒有投資的情況下,經過一年的創新努力,報紙在濟南的發行量5萬份左右,已經實現了較好的盈利目標。
下一步,《城市信報》準備和大型商場合作,出版購物手冊,在消費場所大面積發行。
2.周報連鎖店
《城市信報》的市場定位就是“生活消費服務”,支英琦希望把信報辦成“現代城市人的生活消費服務手冊”。他表示,信報要做好,必須研究兩個問題,一是濟南這座城市,二是城市裡的目標人群。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濟南都市化程度相對較低,但這座城市正在“中興”,同時,她是一座文化積澱很深厚的城市。濟南的年輕人和其它城市一樣有對財富和物質生活的強烈要求,支英琦認為,濟南容納一張新型城市報空間是很大的,“關鍵是媒體怎樣細分自己的目標讀者和目標市場,《城市信報》具體定位就是信息性服務性實用性生活化商業化。”

《城市信報》把濟南版作為旗艦,進行跨地域出版,“城市生活服務在單個城市的生存空間有限,山東的特點是由城市群組成,有經濟活力的城市多。”信報目前在山東全省7個地市出版,支英琦強調,不是辦地方版,而是地區周報,“信報現在是一份獨特的日報,獨特之處就是由地區周報集合而成的日報。這些地區周報在風格上與濟南周報有些不同,這是由於不同的市場需要造成的,也是由於尚未規範到位,下一步,我們致力於要做的工作就是規範地區周報,形成統一的定位和風格。”
 面對綜合性報紙生活服務版塊的加重,支英琦說,“和綜合性報紙比起來,我們更像是精品專賣店”。他的打算是,沿著濟(南)青(島)線的半島城市群進行拓展。《城市信報》的地區周報在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規範,形成周報連鎖店。對於不符合要求的地區周報,支英琦表示要清理出局,德州地區周報就因為醫療廣告太多影響報紙風格品位而被停掉。在尊重各地辦報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實現《城市信報》辦報風格和報紙結構以及贏利模式的規範統一。

變化的啟示

從《大眾電腦報》到《城市信報》,一份報紙的定位經歷了涅槃式的變遷。變遷,是對生存方式的探尋,也是對市場認識的深入。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的《都市女報》也曾經歷過類似的變化,從最初的綜合性都市報到以女性讀者為目標的特色都市報,報紙的發展有了質的變化。從這些發展與失敗的探索中,給報人帶來了一些經驗和啟示。
1.資金投入。
報業集團對接手的行業報,往往採取保守的投入方式,少投入甚至不投入,依靠報紙自身滾動發展。而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時代,報業要求大投入才有可能得到產出,投入小很難見到效果。《城市信報》總編輯支英琦說,只要集團能投入500萬,《城市信報》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現在報紙雖然也有贏利,但想要大的發展仍然缺少資金,支英琦也在和業外資本進行談判,“大約需要兩三千萬吧。”
2.溝通的平台
《大眾電腦報》在編讀溝通上出現了脫節,沒有及時針對讀者需求進行調整,而《城市信報》則把采編、讀者和廣告商聯繫起來,與市場緊密相連,在沒有投入的情況下,創造了人均10萬元的利潤。
市場化的報紙需要隨時把握市場的需求與變化,不僅需要編讀溝通,采編和經營也需要密切配合,形成整合行銷傳播的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