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距離企圖心的遠近,和創作的品質並不一定有關聯。而且無論有何等樣的作品,完成之後,只能留待時間和觀賞者來做揀選,任何話語都屬多餘。對作品本身保持永遠的沉默,是一個創作者應該有的權利和美德。在寫作的時候,一無所求。在寫作的時候,只想把深藏在心中的感覺牽引出來,只希望把生命中極為所珍惜的這一部分,認真地整理好。作者介紹
席慕蓉,(1943-),女,蒙古族,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席慕蓉全名是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倫”的諧譯。1943年農曆10月15日生於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9年遷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過,後隨家飄落台灣,1956年入台北師範藝術科,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1970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
席慕蓉十四歲起致力於繪畫,曾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視之為主要職業。作為專業畫家,席慕蓉曾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寫詩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她寫詩,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一個“真”字熔鑄於詩中而又個性鮮明。在她的詩中,充滿著一種對人情、愛情、鄉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即用優美的文字和親手拍攝的照片,記錄了席慕蓉自1989年與“原鄉”邂逅後,17年來追尋遊牧文化的歷程。
作品有《七里香》(詩歌)、《無怨的青春》(詩歌)、《時光九篇》(詩歌)、《邊緣光影》(詩歌)、《迷途詩冊》(詩歌)、《我摺疊著我的愛》(詩歌)、《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寫給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攝影+文字),《貝殼》選入國中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