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片改編自美國作家沃爾特•肯的同名小說。瑞恩•布林厄姆(喬治•克魯尼GeorgeClooney飾)供職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一家專為其他公司提供裁員服務的公司,一年有300多天輾轉於全國各地解僱他人,幾乎以機場為家。在一次例行裁員旅行中,瑞恩遇到了商務美女亞歷克斯(維拉•法梅加VeraFarmiga飾),二人一見鍾情,卻都滿足於維繫隨意的性伴侶關係。與此同時,瑞恩公司的大學生新人娜塔莉(安娜•肯德里克AnnaKendrick飾)得到了公司總裁的青睞,竭力推廣通過網路視頻會議遠程裁員的改革。瑞恩反對變革,卻不得不帶娜塔莉四處實習熟悉業務……本片獲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喬治•克魯尼)、最佳女配角(維拉•法梅加和安娜•肯德里克)及最佳劇本六項提名,並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劇本獎。
劇情
喬治•克魯尼飾演的是一名叫瑞恩•賓厄姆的公司裁員專家,他的工作是飛來飛去為各地公司去解決麻煩,他人生的目標則是乘坐飛機積攢的英里數達到100萬,從而晉升為白金會員。但瑞恩這種“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卻受到了新人的威脅,一個名叫娜塔莉(安娜•肯德里克飾)的大學畢業新生髮明了一種網際網路遠程會議系統,讓裁員變得輕鬆省事,也讓瑞恩的工作顯得毫無必要。
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瑞恩的新任務竟然是帶領娜塔莉熟悉工作環境,他的飛行之旅終於有了個不那么和諧的夥伴……電影還有另一條線索,瑞恩在機場遇到了他夢中情人、恰好也是他的同行亞歷克斯(維拉•法梅加飾),他們之間的浪漫關係在機場的一次次偶遇中慢慢展開。
相關背景
在《在雲端》中,男主角喬治·克魯尼和導演賈森·雷特曼為我們堆砌了一大堆現代惡夢——經濟崩潰、失戀、各種名目繁多的裁員,電影中的主人公瑞恩·賓厄姆正是這一堆時代問題下催生出來的產物。瑞恩·賓厄姆(喬治·克魯尼飾)是一名職業轉換顧問,說白了,就是裁員專家。這項工作要求他必須麻木甚至冷酷無情,同時也要求他變成“空中飛人”。瑞恩有大半部分的時間都在雲層上度過,這使他即將達到美國航空公司的飛行里程碑——一千萬飛行里數,歷史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六個人取得過這樣的成績。瑞恩對他目前的生活狀態非常滿意——無拘無束的生活,和親人關係疏遠,沒有朋友,更沒有女朋友,他的公寓不像家,反而更像旅途中其中一間酒店,這一切直到遇到亞歷克斯(維拉·法梅加飾)才有所改變。亞歷克斯是瑞恩的同行,面對相差無幾的生活方式,瑞恩抑制著自己對亞歷克斯剛開始萌芽的好感,用不穩定的生活狀態作為逃避的藉口。但妹妹茱莉(梅蘭妮·林斯基飾)的婚禮卻令他想重新修補與家人的關係,甚至開始正視他對亞歷克斯的感情。思想上的轉變,讓瑞恩決定改變他目前的生活狀態,停下來,好好生活,不再飛來飛去。但問題是:亞歷克斯願不願意和他一樣作出改變?
瑞恩之所以喜歡目前的生活,是因為這份工作能夠讓他不時發表一些勵志的演說,他能夠運用出色的語言技巧撫慰那些沮喪的心靈。與瑞恩相反,安娜·肯德里克扮演的職場新人娜塔莉則代表著越來越疏遠的人際關係,她啟用的網路視像會議系統把裁員變得更冰冷無情。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瑞恩的新任務竟然是帶領娜塔莉熟悉工作環境,他的飛行之旅終於有了個不那么和諧的夥伴……
《在雲端》毫不留情地批判上述種種最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例如企業縮減規模、現代人越來越不擅長交際(這都是拜科技革新所賜,不必見面,透過電話和網路就能相互聯絡),還有企業荒謬的老客戶獎勵措施,例如劇中一千萬飛行里數的獎勵。雖然影片被定義為喜劇,但我很懷疑,那些千千萬萬名在金融海嘯中被裁掉的員工看這部電影時還能不能笑得出來,對他們會否有所啟示?
《在雲端》是導演賈森·雷特曼關於旅行的思考,電影根據沃爾特·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探討了商務旅行者的內心世界。關於《在雲端》這本小說,作家沃爾特·的全部靈感來自於一場發生在飛機頭等艙里的對話。在一次旅行中,和他坐在一起的是一個工作特殊的傢伙,他說自己一年裡有300天是在飛機上度過的,他和整個空勤人員很熟,知道他們的名字,知道他們的家庭成員——甚至是他們孩子的名字。於是沃爾特就寫成了這本名為《在雲端》(UpintheAir)的小說。
因為大部分場景都發生在機艙內,沒有電影公司願意將這本小說拍成電影,它也沒能成為暢銷小說,只有靜靜地縮在書店的一角,慢慢被人遺忘。
雷特曼發現這本書時,他正著手準備自己的首部電影《感謝你抽菸》,由於需要蒐集電影資料,所以當時雷特曼漫無目的地閒逛。“我在一家書店裡發現了《在雲端》這本書,立刻如獲至寶。我拿起來細細閱讀,發現了兩個有趣的地方:第一,書裡面有人狂熱地積攢飛行里數,就像我一樣;第二,書里的某個角色從事著一項必須熟習人情世故的工作,我想,我並不喜歡以解僱別人為生,但書中的這個人物覺得自己能夠振奮那些倒霉蛋的心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樂在其中,並且遊刃有餘。這個作家的觀點是多么的新鮮,我立刻被他吸引。”雷特曼對記者回憶說。
2004年,雷特曼本來已經為這個劇本寫了30多頁的細節,但是那是他正好看到《朱諾》(Juno)劇本,於是就把注意力放到了那邊。在《朱諾》拍攝完畢並且取得巨大成功之後,他才又把注意力放回到改寫《在雲端》劇本的進程中。經過雷特曼的改造,劇本和原著已經相差很遠了,雷特曼豐富了情節和台詞,深化了劇本的主題,並且加進了電影必備的愛情元素。雷特曼說:“我也是一個需要成天飛在天上的人,而且我只飛一條航線,所以我對小說中的人物有著更多的共鳴和感同身受的理解。”
幕後花絮
1.雖然在2002年就看上了沃爾特•肯的原著小說,但睜是導演賈森•雷特曼昧當時正在製作自己的標處女作《感謝你抽菸》。2007年結束後,他才重新拾起了《在雲端》的劇本。由於2002年到2008年這段時間裡,全世界的經濟並不景氣,雷特曼特意改掉了影片的基調和主題,以更適應當下的世界。
2.出了幾個主演的明星之外,其他的在電影裡出現的配角均不是職業演員。雷特曼是通過戶外廣告找到他們的。在廣告打出來的第二天,雷特曼就接到了4600個人的報名電話。
3.影片在聖路易斯、底特律、奧馬哈、拉斯維加斯和邁阿密的機場拍攝。
4.影片用了50天就拍攝完成。
5.為了拍好一些航拍鏡頭,劇組租來了一個波音747的飛行員為他們駕駛飛機。雷特曼到現在為止的三部電影,都是由達納•E•格勞伯曼操刀剪輯的。
導演介紹
賈森·雷特曼生於1977年10月19日,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婁
代表作品有:《詹妮佛的肉體》《朱諾》《感謝你抽菸》《我有兩個爸》《戴夫》《幼稚園特警》《捉鬼敢死隊2》《龍兄鼠弟》等。
個人背景
賈森·雷特曼出生不過11天,就被抱到了片場,喜劇電影陪伴他度過整個童年時代,10歲時,賈森模仿著父親的姿勢拿起家庭攝影機,這個姿勢最終成就他所熱愛的方向。伊萬·瑞特曼拍攝《幼稚園特警》時,兒子賈森·雷特曼已開始嘗試擔任該片的片場助理,15歲時,賈森製作了一個有關愛滋病的公益廣告,得到了一個小獎,這足以令年輕人欣喜若狂。進入大學後,賈森先是參加了學校的表演社團,但賈森·雷特曼顯然更加勝任導演的角色,他性格極為外露樂天,特別喜歡給人講笑話,講到妙處便眉飛色舞,扯開嗓門大笑。為了籌到拍攝《Operation》的經費,大二時,賈森·雷特曼開始做小生意,當他帶著生平第一部喜劇短片站在1998年聖丹斯電影節上時,他還只有19歲,是電影節上最年輕的導演。
所獲榮譽
在第80屆奧斯卡主要獎項的提名名單上,一部以未成年少女懷孕為題材的電影格外引人注目,雖然它也許並不能引起大多數觀眾的興趣——《朱諾》的票房只有67萬美元,但IMDB觀眾群們所給出8.5的高分,以及獲得第65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類影片”提名和第80屆奧斯卡獎三項提名的殊榮仍然使人無法忽視這部電影的魅力。
演員介紹
喬治·克魯尼,出身在演員世家,直到21歲時才打定主意進入演藝界,他自己曾經說過:“在電視界最好的演員不見得有最好的際遇,因為他們需要的人不見得是演技最好的,而是最有自信的。”在了解這個道理後,加上自信的喬治·克魯尼果然展現了無與倫比的性感魅力,《急診室的故事》讓他開始首度嘗到走紅的滋味,這時他的年紀已經超過三十了。在演藝事業上獲得成功的同時,他又開始嘗試執導影片,初試牛刀的《危險思想的自白》一舉獲得銀獅獎,在2005年又推出第二部導演作品《晚安,好運》又一次成為奧斯卡的熱門影片。2008年的導演作品是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運動題材影片《愛情達陣》。維拉·法梅加全名VeraAnnFarmiga,1973年8月出生於美國新澤西一個嚴格信奉烏克蘭天主教的家庭,法梅加一直到六歲才開始講英語,先後入讀烏克蘭天主教國小和公共學校。法梅加的演藝事業正式開始於1996年,出演戲劇《TakingSides》而登上在百老匯的舞台,憑藉2004年影片《深入骨頭》中生活困窘的吸毒母親的角色,法梅加獲得了聖丹斯電影節和洛城電影節評論家協會的最佳女演員獎,馬丁·斯科塞斯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無間行者》也使得她在2006年度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還成為某雜誌評選出的希望成為下一個邦女郎的女演員之一。
安娜·肯德里克1985年生於美國緬因州波特蘭市,曾憑藉百老匯音樂劇《上流社會》(HighSociety)獲得過紐約戲劇委員會獎(DramaDeskAward)、戲劇世界獎(TheatreWorldAward)以及98年托尼獎的提名,當時只有13歲的她也是史上獲得托尼獎提名年紀第二小的演員,另外在紐約市歌劇院ScottEllis執導、SusanStroman擔任舞指的《小夜曲》(ALittleNightMusic)中和多位資深演員同場獻藝。2003年安娜主演托德·格拉夫執導的歌舞片《舞動夏令營》而登上大銀幕,四年後通過喜劇片《火箭科學》中伶牙俐齒的辯論會明星的角色向人們展示了她在歌舞才華之外的表演功力,為此也進入了《綜藝》雜誌由電影專業人氏評選出的年度“10位矚目新星”的名單。
幕後製作
量身打造的劇本
從劇本創作的一開始,雷特曼心中就定下了幾個主演的名單:喬治•克魯尼、維拉•法梅加和安娜•肯德里克。雷特曼說:“這樣的有目的地去寫劇本,腦子中有著具體人物形象去塑造人物比我憑空寫作要容易多了。尤其是我知道他們的聲音和形象之後,我可以創作出屬於他們的台詞和動作。我和克魯尼比較熟,所以他的那部分我就寫得最為出彩。我覺得克魯尼是一個非常能找準戲路和感覺的傢伙。別看他平常有些懶散而且沒個正經樣,但是一到片場,我說了開拍之後,他馬上就能進入狀態。他的確能把那種要丟失工作的不快和提攜新人的關切的情感表達出來,而且能找到表演上的微妙的平衡點。我覺得整個電影的成敗,有50%是他的表演。”
至於女演員方面,雷特曼坦承自己也是盲人摸象一樣摸索出來的,只是依靠自己對維拉·法梅加和安娜·肯德里克在電影裡的表現來選擇她們的。他說:"我以前見過維拉幾次,對她有一點印象。不過,她的嗓音我卻印象深刻,那種充滿了知性和成熟魅力的聲音讓我確定了艾麗科斯這個角色就是她的。至於能選擇安娜·肯德里克,更多的是偶然。在我準備劇本期間,我看了她主演的《火箭科學》,很快,這個年輕的、漂亮的、演技出眾的女孩就吸引住了我。我覺得能有她來出演,這部影片一定會增色不少。"
拍攝經歷
電影開拍之後,一些航拍鏡頭讓雷特曼吃盡了苦頭,如何固定攝像機、如何避免震動、選擇什麼樣的鏡頭,都成了他的瓶頸。雷特曼說:“我根本沒有航拍的經驗,一切都在摸索。我們拍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這些東西最終沒有出現在剪輯完成的電影裡。比如那個再預告片裡出現的圓形麥田的鏡頭,我最後就把它剪掉了。”
為了達到影片雷特曼需要的“遊蕩”的效果,劇組在幾個大洲的機場拍攝影片。航站樓外不同的風景和不同的廣播讓影片的真實性大大加強。為了讓觀眾真假難辨,雷特曼還特意用大幅廣告招聘普通人來拍攝電影。除了影片裡的幾個主角外,其他的演員都是臨時招募來的普通人。雷特曼說:“這么做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可以解決當地短時間的人口就業問題,政府能給我減免點稅收;一個是,我需要在影片裡營造一種現場感和即興感,而不是那種精心排練好的走位。”
影片配樂
給影片譜寫音樂的是洛夫·肯特,這個在好萊塢已經名滿天下的音樂家有著55張唱片成績單。在這部電影裡,他使用了大量的鄉村樂、節奏布魯斯和雷鬼音樂,而且還有Crosby,Stills&Nash這樣著名樂隊的作品。雷特曼對他的工作非常滿意,他說:"肯特把音樂寫成了影片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何種情感,他都能完整地表達出來。那些現在已經並不太流行的樂隊的作品,恰好展示了克魯尼扮演的主角是一個有些因循守舊的人。而這種老牌的樂隊,正好也能展示我們主角的社會地位和階層。總之,我很喜歡肯特的作品。"
所獲獎項
2009年美國國家評論獎(NationalBoardofReview)年度最佳影片
第8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WashingtonD.C.Area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男主角(喬治·克魯尼GeorgeClooney)
看點
由喬治-克魯尼(GeorgeClooney)主演的影片《在雲端》大獲全勝,總共獲得了6項提名: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和兩個最佳女配角。
正是因為影片造成了如此熱烈的“奧斯卡前預熱”場面,出品該片的派拉蒙影業(Paramont)決定借著金球之勢狠賺一筆,將本應在聖誕節公映的《在雲端》移至12月23日上映,本意是作為聖誕檔前的一波付費試映,有1800家影院放映該片。
影評
《在雲端》,一部很樸實很簡單的電影,但這樣的透徹和渾然,這才應該是讓那些以藝術的名義玩弄觀眾的導演感到羞恥的電影,因為這裡有人生活過的痕跡和煙火氣,而這些,我在中國電影中很久沒有看到過了。
《在雲端》的導演賈森·雷特曼此前最著名的作品是那部技驚四座的《朱諾》,他總是擅長用戲謔的方式直抵我們心中最柔軟最不希望暴露在眾人面前的寂寥心緒,讓人在影片面前有一種顧影自憐的愁腸百結。
影片一上來節奏就很緊湊,面對鏡頭是一個個驚慌、憤怒、委屈、恐懼、迷惘、絕望的面孔,辯白、哭泣、發泄、沉默,看得人心下惶惶。尤其在當今美國,正經歷著自二戰結束後六十多年來最糟糕的經濟衰退,打開網際網路到處是裁員、倒閉,甚至自殺和殺人的訊息,影片的這樣一段呈現不免讓諸多身處失業恐慌大潮中的人們心有戚戚。資本主義是天堂,也是地獄——有工作就是天堂、沒工作就是地獄。在這個最大壓榨剩餘勞動價值的社會裡,工作的意義重大到決定一個人的生、老、病、死,所有人生軌跡。
片中主人公Ryan的生活就同工作緊密相關。一方面,他以專門替各大公司裁員為業,每一單業務就決定著一批人的走向;另一方面,他自己的人生也被這份工作決定著。一年三百二十二天在全國各地奔波,一次飛行接著下一次飛行,永遠是upintheair。
當配合著打擊樂的機場安檢一幕出現,我知道我已徹底被本片吸引。如果你有著同樣的奔波經歷,如果你曾在一日內輾轉多個機場,在不斷的飛行和起落中數著一小時又一小時,你必然也有這樣的感同身受。熟練而敏捷的拿出電腦、脫外套、解皮帶、脫鞋,放入傳送帶,通過安檢門,再以最快速度穿鞋、系皮帶、穿外套、裝起電腦,一絲不亂。當周圍人還在手忙腳亂的接受全身探測或為重新裝進電腦而折騰著行李時,你已經拉著行李從容不迫的走向登機門。片中Ryan還用自身經驗諄諄教導著新人Natalie:箱子要選什麼樣的合適;過安檢永遠不要排在家庭和老人後面。甚至那些沒做特別交代的細節都表現的一絲不苟,比如你會發現:Ryan總是坐在靠走道的座位,兩個人時就是分別在走道的兩側。箇中原因不用我說,傻瓜才會為看那點子云彩選靠窗的座位。
一次次安檢,一次次起落,日益增長的飛行里程,日漸豐富的貴賓卡,這就是Ryan的生活。連旅行間隙偶遇女金領Alex,二人聊天的內容都是討論哪家公司租車服務更好;如同春晚小品《打撲克》般擺出一堆貴賓卡來互相比較;做愛後感覺不錯,立即各自掏出電腦查工作安排,找尋下一次旅程的交匯點。作為業界專家,成功人士,Ryan不斷的受邀演講,在每個報告廳重複那些虛偽的勵志演說,對每一個被解僱對象送上假意的安慰,許諾下無數再會,心裡明白“我當然再也不會見到這傢伙了”。
在和Natalie有關人生意義的一場辯論中,Ryan闡述了他自己的人生哲學:不信任婚姻家庭,所有人終將孤獨死去;逃避有沉重包袱的人生,選擇輕裝上陣。最大的心愿,是攢夠一千萬英里的里程,成為世界第七,享受終身超白金待遇,把名字刻在機身上。面對Natalie的置疑,他輕巧的回應:人總得有個愛好不是。影片不動聲色的背後是耐人尋味的低沉:倘若離開了這些數字、文檔,則人生有何記錄、有何證明。冷冰凍的里程數攢起的是孤寂的人生。
也不是沒有動過心。片中兩次,Ryan按捺不住去看Alex。坐的是靠窗的位子。不得不佩服編導這樣的細膩手筆。當一個人靠在那格小窗子上,望著外面的天空、雲海甚至是一片漆黑的夜色發獃,那是種何樣的情思可想而知。隨著劇情的發展,對家庭的回歸,對愛情的渴望,對以往理念的動搖,對新生活的接受,一步步鋪展開。終於到了Ryan搖頭微笑著否定掉自己的那套演說辭,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奔向了飛往Alex家的航班。
本以為會這樣順風順水的下去,也算是個完滿漂亮的故事了。精彩的是,可惜的是,生活並不因你陷入了愛而付與你愛。感謝編導沒讓本片走上翻然悔悟從而撥雲見日的老套路。返回頭再細細捋過,才恍然發現之前的種種暗示,破繭而出的真相玩笑般驗證著Ryan的孤獨論。連同Natalie的遭遇,彷佛一併召告著,人生中要經歷多少次選擇再修改,受傷再重來。最終大家都要回到老地方,走在老路上。而Ryan,依然是upintheair,在雲端。
是的,這個翻譯我要擊節讚嘆一下。在雲端,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人生。所幸是雲端的日子也有接地之時。Ryan新婚的姐妹用剪貼像造出了蜜月游,Natalie鬥志昂揚的投入了下一段生活,正是這些微小的人和事散發著溫暖,拼接起了里程數之外的人生。
電影視頻
《在雲端》[歌曲]
簡介
歌手:周華健專輯:《一起吃苦的幸福》
詞:陳沒
曲:周華健
歌詞
晃呀晃空空蕩蕩迷路的太空艙
飄呀飄無窮無盡茫茫如白日夢一場
總是那么荒唐那么輕狂
跌跌撞撞那么慌亂
孤單單一個人天荒地老晃啊晃
冷冷的夜晚是沒有夢的彈簧床
茫茫然回頭轉眼瞬間無意識流冷汗
多少愛的野蠻愛的背叛天旋地轉愛的迷惘
有點煩一世紀過了一半還很長
遇見你的地方
在生命的轉彎你讓我有天堂能想像
你深邃的目光
從世界另一端最神秘的磁場
唉呀呀唉唷夢一場
錯過了多少次來不及的下一站
逃不掉等好久等著我來墜入你的網
從此為你痴狂為你浪漫念念不忘為你惆悵
一點酸一輩子一人一半慢慢嘗
有月光在愛你的晚上
地平線那一端讓寧靜的時光去遺忘
有淚光凝望你的眼眶
望不盡的海洋一層層的海浪
哎呀呀唉唷晃呀晃
遇見你的地方
在生命的轉彎你讓我有天堂能想像
你深邃的目光
從世界另一端最神秘的磁場在遠方
有月光在愛你的晚上
地平線那一端讓寧靜的時光去遺忘
有淚光凝望你的眼眶
望不盡的海洋一層層的海浪
唉呀呀唉唷晃呀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