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俄)舍斯托夫譯者:董友等
ISBN:9787208050051
頁數:335
定價:28.0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04-0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品簡介
《在約伯的天平上》(靈魂中漫遊)是舍斯托夫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全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他對俄羅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托爾斯泰兩位大師的評述。舍斯托夫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雙重視力,即“天然視力”和天使賦予他的“超天然視力”。天然視力看到的是必然存在,是自明,而超天然視力則看到了自由自在,是要讓人戰勝自明。因則當人把生當作生,死當作死來看時,並不排除另一種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看法。舍斯托夫認為,托爾斯泰在面對最後審判時刻時,不得不拋棄自己偉大過去的一切,因為他已領悟到,死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行屍走肉地活著。
第二部分是舍斯托夫關於敢想敢為和俯首聽命的片段集。其中論述到啟示、哲學標準、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最後審判、存在的假象、存在的秘密、什麼是美、認識你自己、哲學的當前任務、形上學真理、通向真理之路、死的諷刺等問題,每節都主題鮮明、語言精煉、寓意深刻。
第三部分是舍斯托夫評述斯賓諾莎、帕斯卡爾、普羅提諾等著名哲學家的文集。舍斯托夫認為,正是斯賓諾莎繼承了笛卡爾的“懷疑一切”與“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以為只有實體、數學方法是惟一的探索方法,其實質就是否定聖經,也就殺死了上帝。帕斯卡爾則與大多數哲學家相反,他不是去為理性大唱頌歌,而是在呻吟中去探索,到聖經中去尋找真理。普羅提諾雖然不否認理性,但他對理性失去信心,成了理性的憎恨者。最後一篇是舍斯托夫答覆赫林教授評論的文章,論述什麼是真理的問題,此文與胡塞爾有關,請把它與舍斯托夫論述胡塞爾的文章一起閱讀。
創作背景
本書撰寫於1920-1924年間。1920年舍斯托夫離開俄國,定居巴黎。他寫的“最後審判時刻”,發表於《現代人札記》(第1-2期)。1921年,他又寫完“戰勝自明”一文,這兩篇文章組成了本書的第一部分。1922年,他寫完“時代之子和繼子”一文,1924年寫完論述普羅提諾的“發狂的演說”一文,1926年寫完“什麼是真理”,它們共同組成了本書的第三部分。1924年他寫了“科學和自由研究”一文,發表於1925年3月19、20日《新聞報》,後收入本書作為序。
作者簡介
列夫·舍斯托夫(LevShestov)於1866年出生在俄國基輔,有猶太血統,早年畢業於基輔大學,其畢生的學術創作都集中於猛烈抨擊傳統形上學和追尋聖經中全能的上帝。十月革命之後,舍斯托夫被迫流亡巴黎,成為二——三十年代俄國流亡文化的傑出代表,1938年11月,正值他最重要的壓卷之作《雅典與耶路撒冷》(Athensandjerusalem)問世之際,這位俄羅斯的兒子客死異鄉巴黎。
相關書評
在約伯的天平上,一頭放著是堅硬而冷漠的理性,另一頭放著是人間的苦難。用約伯的天平來稱,這人間的苦難比恆河的沙子還要沉。約伯的天平是用來衡量人類靈魂所遭受的那么多的苦難,人類在自我和他人所建築的牢籠里經受如此長久的囚禁。是的,良心的衡量與評價中,一切昭然若揭。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07492/?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