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石國亮、張超、徐子梁所著的《國外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的寫作思路和框架設計是:第一個板塊是公共服務的理論,帶有理論總結和理論探索的性質,包括第一章到第四章。目的是為讀者全面了解公共服務的實踐提供理論上的線索,也為探討公共服務的實踐提供分析依據。特別是第三章和第四章,對公共服務的合作供給進行了前瞻性探討。第二個板塊是國外公共服務的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包括第五章到第八章。內容簡介
石國亮、張超、徐子梁所著的《國外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是一本從理論與實踐的雙重維度研究國外公共服務的探索性著作。《國外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從公共服務的內涵和分析框架出發,對作為公共服務核心主體的政府進行了探究式分析,揭示了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轉變,闡明了公共服務合作供給的優勢、實現形式、經驗和啟示,分析了公共服務合作中的政府責任以及新問題;圍繞公共服務合作供給的新格局,對國外基本公共服務中的教育、衛生、?業和社會保障等四個重點領域進行了全景式透視,獲得了有啟發意義的結論和建議。目錄
總序導言
第一章 公共服務的內涵和分析框架
第一節 什麼是公共服務
一、公共服務概念的由來
二、公共物品與公共服務
三、公共服務的分類
第二節 公共服務主體
一、公共部門
二、私人部門
三、非營利組織
四、社區
五、公民
第三節 公共服務過程
一、計畫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公共服務的內涵和分析框架立足我國實際,借鑑國外經驗,推動我國公共服務不斷完善,這是本書研究的現實出發點。為了努力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首先需要進行必要的概念辨析和搭建分析框架。比如,什麼是公共服務?它與公共物品之間有什麼區別?公共服務可以劃分為哪些類型?公共服務的?體、過程和實現形式,又是什麼?這是本章要著重解決和回答的問題,也是本書的基礎。
第一節 什麼是公共服務
服務是現代經濟和管理領域常用的詞語。對服務進行研究的大多數文獻,都是將服務當做是“服務業”或“服務產業”的同義詞。在公共行政學領域,服務一詞的使用頻率很高。例如,“為人民服務”、“管理就是服務”、“公共服務”、“服務型政府”,等等。那么,什麼是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之間是什麼關係?公共服務又具體包含哪些類型?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問題。
一、公共服務概念的由來
“服務”作為一種理論上的概念和實際發生的行為,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它是主體和客體分離的結果,是主體的需要與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之間的一種關係,也是指客體在其效用上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從詞源的意義上來看,服務就是為集體(或別人)利益或為某種事業而工作,不以實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動的形式滿足他人需要的活動。“英美詞語中的‘服務’一詞,中心意思是“為他人做有益的事’。”由此可見,服務不只是一種結果,更是一種無形的行為和過程或者是一系列的活動。服務的供給和使用是同時或幾乎同時進行的。服務供給的過程也?是服務對象使用的過程,二者不可分離。
從類型學上看,服務可以劃分為私人服務和公共服務。與私人服務相比,公共服務因其“公共”二字而具有鮮明的特點。第一,公共服務是以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的投人為標誌的。服務的核心是資源的付出,不論服務主體能否得到回報,只要為客體服務,必然要投入一定的資源。公共服務與私人服務最大的不同,是投入的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共權力)具有公共性。第二,公共服務的最終目標,是促進社會福利最大化,即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同時這種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實現,並不是通過剝奪少數人而取得”。②私人服務可以追求個人利益、經濟利潤,公共服務因其使用資源的公共性,其行為結果也要遵循公共性的原則。第三,政府是承擔公共服務責任的核心主體。公共服務的範圍和性質決定了它不可能由市場和社會來自發承擔,而應該主要由政府這個公共機構來承擔。當然,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是多樣化的,可以親歷親為,也可以與市場或社會力量合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