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密監視的列車》

《嚴密監視的列車》

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但現在被認為當年評價略微偏高。本片是60年代捷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扛鼎之作,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來包裝捷克民族抵抗納粹侵略的故事,米洛的成長伴隨著他的英勇犧牲而得到承認,而對其時捷克在二戰中所處的特殊位置,本片用性作為戲劇元素來象徵捷克人民的反抗意識和不屈尊嚴。

基本信息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Filmové Studio Barrandov

《嚴密監視的列車》《嚴密監視的列車》DVD封套
發行公司
Sigma III Corp. ..... (1967) (USA) (subtitled)
標準收藏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國] ..... (DVD)
Ustredni Pujcovna Filmu ..... (Czechoslovakia)

上映日期

捷克斯洛伐克
Czechoslovakia
1966年11月18日

瑞典
Sweden
1967年4月3日

法國
France
1967年5月 ..... (Cannes Film Festival)

芬蘭
Finland
1967年9月15日

美國
USA
1967年10月15日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西德
West Germany
1967年10月27日

芬蘭
Finland
1977年4月23日 ..... (re-release)

希臘
Greece
2004年8月5日 ..... (re-release)

影片簡介

這是一部悲喜劇,講二戰期間捷克一個小鎮上,天真無邪的火車學徒米洛繼承父業在列車上做報務員,但卻面臨著與女友交往時的尷尬問題,他要儘快用性愛來結束處子之身,卻發現自己早泄,為此導致壓力過大而自殺未遂。後來他從風流成性的上級胡比卡處學到了不少男女之道的故事。最後德軍撤退要從鎮上經過,身為抵抗成員的胡比卡和米洛商量要炸毀列車,雖然成功,但米洛付出了青春的生命。

相關評論

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但現在被認為當年評價略微偏高。本片是60年代捷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扛鼎之作,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來包裝捷克民族抵抗納粹侵略的故事,米洛的成長伴隨著他的英勇犧牲而得到承認,而對

《嚴密監視的列車》《嚴密監視的列車》海報
其時捷克在二戰中所處的特殊位置,本片用性作為戲劇元素來象徵捷克人民的反抗意識和不屈尊嚴。

捷克電影《嚴密監視的列車》本質是一部反映二戰捷克地下反抗的主旋律電影,但正好碰上捷克的新浪潮運動,於是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一部包裝成充滿了無厘頭黑色幽默的鬧劇。這部6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如果剪掉後面所謂的炸軍列的情節的話,完全是可以給它取其他的名字比如《小站狂想曲》或者《一個早泄男人的成長道路》《米羅之死》之類的,但是一旦把當時的背景,和其他元素拼湊在一起,我們不難發現,實際上電影的創作者是用儘可能多的場景來給我們一個性暗示,然後再用這些性暗示來委婉的還原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性壓抑的米羅,就這樣蜷縮在黑色的世界裡,無法解脫。他的同事,那個風流的胡比克,實際上卻是一個革命者,導演用性的放縱來暗示抵抗組織的解放行為,而在68年正值全球的學生運動、性解放運動、嬉皮士運動和垮掉一代如火如荼的時候,所以兩個時代,導演用一幕幕場景來自由的來回穿梭。而當萎靡了整部影片的米羅,在一次成功的性經驗後,第二天的米羅,大聲說話,精神抖擻,他說,感覺從來沒有這么好過。性就是革命,性就是政治,反之亦然。導演用鬧劇來比擬二戰,用早泄來比擬壓抑的氣氛,而這些占領區的空氣,帶到冷戰時期,帶到那個體制下去,沒人能夠倖免,而電影的真實內容實際上則是人人心領神會。米羅的死,是在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到來之前,灰色的螢幕,無法逆轉。

誠然,英雄的確不是普通人,但每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英雄,這個前提就是個人對境遇的選擇。《嚴密監視的列車》有著濃厚的存在主義色彩。薩特的存在主義宣稱:人是存在先於本質。即只有我做了,我才能說我是什麼樣的人。可見,英雄並非先天注定,而是在於對境遇和時代的選擇。這部電影裡的主人公米洛什其實就是普通的小人物嗎,屬於非英雄的、市井小民的狀態,但他卻在反抗法西斯戰爭的時代背景下,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民族英雄

精彩影評

在德軍占領捷克時期的一個火車小站米洛斯子隨父業當上了見習報務員,雖然在占領期間這個山區小站倒沒有什麼大事,只有幾個工作人員的車站最大的樂趣就是相互之間的打情罵俏,正逢青春的米洛斯愛上了列車員瑪莎,但是,戰爭的讓他們快樂的戀情蒙上了陰影。米洛斯的師父比修卡是個喜歡沾花惹草看上去卑微的中年人,一天,米洛斯卻發現了師父的秘密,原來師父是抵抗運動戰士,在師父的安排下米洛斯將定時炸彈拋到了裝滿軍火的列車上,可是,這是響起了密集的槍聲…

《嚴密監視的列車》《嚴密監視的列車》DVD封套
影片改編自波修米·拉巴兒(Bohumile Hrabala)的小說。導演以喜劇的方式處理著戰爭題材,在一系列看似尋常、輕鬆的日常生活畫面之後以一個悲壯的結局歌頌了捷克人民不屈的意志。這種含淚的喜劇讓人內心沉重,並感到戰爭對於平民的傷害,

電影一開始表現的是小站人物之間的日常圖景,米洛斯閉著眼睛站在月台上等待列車員瑪莎親吻列車卻啟動了知道他的同事將哨子塞進他的嘴裡他才如夢初醒,充滿了喜劇感,電影是循序漸進發展的,捷克兵士對自己家鄉姑娘的留戀這是表現了人對於和平的留戀。影片有兩個關鍵設計:關於主人公的陽痿和他師父的性醜聞,導演伊利·曼佐沒有刻意拔高人物,正是這些有著缺陷的小人物卻在民族的危亡里表現出了男人的陽剛才顯現人物性格的多樣和真實。米洛斯師父因為在女報務員臀部上敲官印調情罪名卻被統治者冠以“破壞德文嚴肅性”的罪名,這種看似荒唐的細節卻真實反映了德國人對捷克的肆意踐踏。導演正是以這種比較的手法表現戰爭的殘酷和德寇的蠻橫,優秀的電影總是在一系列的鋪墊後產生給人靈魂的震顫。瑪莎叔叔家的照相館里樂滋滋拍著飛機照的人們和晚上照相館被空襲一下子變成了廢墟,這種極端的對比控訴了戰爭的暴力和人民真實的境遇。一個唯唯諾諾的孩子卻在最後關頭在占領者眼皮底下鎮定地拿出定時炸彈,爬上信號台投擲到德軍軍列上,這又呼應了電影開始時對他們家族歷史的回顧,只不過是從空想付諸了實踐。

塑造典型人物性格是優秀導演的必要質數,米洛斯父親看到列車習慣性看錶校對的細節很符合人物性格。導演安排了一場米洛斯因為覺得自己陽痿而割腕自殺的戲有著更深的意義,導演在呼喚人民起來行動,看似尋找感覺的米洛斯其實是在找回自己的陽剛以及男人的信心,這些細節豐滿了人物的性格,為他最後的壯舉埋下伏筆。一個有缺點的英雄比高大全的設計更加符合人性真實,也讓觀眾更加容易接近。

同樣,幾次鐘聲的出現都和劇情相關,特別是最後軍列被炸鐘聲再次迴蕩,電影也至此達到了高潮。這是一部反映捷克二戰時期普通人生活的電影,因為導演控制電影推進的能力,讓影片回味無窮。影片獲得了1968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年輕的導演也因此一舉成名成為捷克電影的中堅力量,而他喜中含淚的風格成為了他顯著的特點。

幕後花絮

1966年,28歲的捷克導演伊利·門澤爾拍攝了其處女作《嚴密監視的列車》(Closely Watched Trains),並一舉摘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聲名大噪。2007年,門澤爾的新片《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I Served the King of England)

《嚴密監視的列車》《嚴密監視的列車》劇照
在捷克本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將代表捷克角逐2008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兩部影片有一個共同點,都改編自捷克大作家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的小說。

米蘭·昆德拉稱為“捷克最偉大小說家”的赫拉巴爾與電影的緣分不淺,光是門澤爾就一共拍了他的6部作品,《線上雲雀》(Larksona String)還曾奪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兩人的經年合作獲得了如此豐盛的成果,只能說明一點:他們的作品在某些地方具有一種相得益彰的精神契合。正因如是,在過去的十多年中,門澤爾停止創作,一直在為《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的著作權問題與捷克國家電視台打官司。甘願為一部原著小說耗去十年光陰,從一個側面也可看出該小說的巨大魅力。

據說,赫拉巴爾在寫《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時文思泉湧,18天之內一氣呵成,完成後一字未改。小說勾勒了一個飯店服務生充滿荒謬和傳奇的一生,同時通過他的離奇經歷,對應了捷克半個世紀以來在波譎雲詭的世界局勢中的命運。

原著作者是捷克小說家克博胡米爾·赫拉巴爾,他的作品頗豐,而以他的原著改編的電影多達10部,除了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外,還有《線上的雲雀》獲得了1991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而他本人也是享譽世界的捷克小說家,與卡夫卡、哈謝克共同被視為布拉格魅力的象徵。他也把自己看作是哈謝克的傳人,卡夫卡的學生。他的作品始終聚焦於不同層次的人群,當然也包括了邊緣人的內心世界,他更加注重挖掘那些庸俗化的、非英雄氣質的、令人發笑的市井人物,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些無名的小人物。所以他作品注重寫真,常常讓人有辛酸的喜劇感。

導演介紹

傑里·閔採爾Jirí Menzel

《嚴密監視的列車》傑里·閔採爾
男,生於1938年2月23日,捷克布拉格

星座:雙魚座

主要作品年表:

《我的主子是英國之王》 (2006)

十分大師:大提琴篇》 (2002)

《伊凡的冒險生活》 (1994)

《乞丐歌劇》 (1991)

《失翼靈雀》 (1990)

《告別的年代》 (1989)

《布拉格》 (1985)

甜蜜的小村莊》 (1985)

《雪絨花的盛典》 (1984)

金黃色的回憶》 (1980)

《銀幕的魔術師》 (1978)

《森林邊緣的寂寞》 (1976)

《誰尋找金色的土地》 (1974)

《音樂會上的犯罪》 (1968)

《夏日隨想》 (1968)

《嚴密監視的列車》 (1966)

《底層的珍珠》 (1965)

《女校的犯罪》 (1965)

《學院新聞片》 (196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