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王國的覆滅》

《喇嘛王國的覆滅》

美國學者梅·戈爾斯坦在《喇嘛王國的覆滅》中指出,“農奴是莊園制度和政教合一制度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正是這樣一種有效的經濟剝削制度為西藏政教統治集團的長期存在和發展提供了保障”。正如美國著名藏學家戈爾斯坦在《喇嘛王國的覆滅》一書中所描述的:百萬農奴辛苦的勞作,幾乎全部用來供養一小批貴族和高級喇嘛。達賴的生涯也表明,他根本沒有“拒絕暴力和不公正”。達賴先是在1951年簽署了《十七條協定》,承認西藏屬於中國,然後又於1959年發動武裝叛亂。

作者: (美)梅·戈爾斯坦 著,杜永彬

《喇嘛王國的覆滅》《喇嘛王國的覆滅》

出 版 社: 中國藏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1-1
字數: 610000
版次: 1
頁數: 740
印刷時間: 2005/01/0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0577253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旅遊 >> 西藏

編輯推薦

梅·戈爾斯坦是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和藏學家,在西方藏學界獨樹一幟,貢獻巨大。《喇嘛王國的覆滅》一書集西方藏學研究之大成,是其代表之作,也是西方研究西藏現代史的權威著作。
如果你一生中僅僅只願讀一本關於西藏的書,那么,你就讀讀戈爾斯坦的這本書吧!
本書獲得美國亞洲學會1989年頒發的約瑟夫·利文森獎——20世紀最佳中國圖書榮譽獎。

內容簡介

M.C.戈爾斯坦是美國著名的人類學家與藏學家。在西方藏學界,他獨樹一幟,自成一派,為國際藏學的發展作了巨大的貢獻。本書是集西方藏學研究之大成,成為其藏學研究的代表作,也是西方研究西藏現代史的權威著作。
本書資料翔實,引證豐富。不僅使用大量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員回憶錄及原始檔案,而且使用英印政府、英國及美國政府的大量外交政治檔案。後者的徵引是目前西方有關西藏現代史研究著作中最為全面、完整與豐富的。另外,作者還相當重視口碑資料,大量徵引拉薩街頭的政治民謠入史,別開生面,文筆生動。

作者簡介

梅·戈爾斯坦(Melvyn C.Goldstein),國際知名藏學家,人類學家,1938年2月8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1959年獲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1960年,戈爾斯坦以《西藏的僧兵(ldab-ldod)研究》論文,獲密西根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58年,戈爾斯坦以《西藏政治制度的人類學研究》論文,獲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1989年,其巨著《西藏現代史(1913-1951)——喇嘛王國的覆滅》(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獲亞洲研究協會頒發的“20世紀中國最佳圖書獎——約瑟夫·列文森獎”榮譽關(提名)。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其為“世界一流的西藏研究專家之一”,是西方藏學界的“西藏通。”
杜永彬,1960年生。1983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1988年獲四川大學碩士學位。1988年至、今,先後任《中國藏學》雜誌編輯、中國藏學出版社編輯。1995-199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專業為中國民族史,研究方向為西藏歷史,1998年獲博士學位。現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宗教研究所工作。1988-1999年,編輯出版藏學圖書10餘部;發表《中國藏學現代化之路》等藏學論文和譯文40餘篇;出版《西藏現代史 --喇嘛王國的覆滅》、《中國國情叢書·拉薩卷》(合著)、《西藏歷史文化辭典》(合著,編委)、《藏族大詞典》(合著)、《安多的托缽僧(更敦群培)》等藏學著譯5部。

目錄

漢文版前言
漢譯本序言
編者的話
漢譯本再版代前言——美國的“西藏通”戈爾斯坦
示意地圖
前言
導論 1913-1951年的西藏社會
上篇 十三世達賴喇嘛和熱振當政時代(1913-1941)
第一章 十三世達賴喇嘛的童年
第二章 西藏與新興的中華民國
第三章 十三世達賴喇嘛、藏軍與寺院集團
第四章 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
第五章 土登貢培的垮台
第六章 探索新西藏之道路:龍廈為首的改革派
第七章 黃慕松將軍奉使入藏
第八章 英國人、中國人與九世班禪喇嘛
第九章 熱振的攝政與卸任
第十章 上篇小結:熱振攝政年代
下篇 大札和十四世達賴喇嘛當政時代(1941-1951)
第十一章 大札攝政的初期:1941-1943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的形勢變化與對抗
第十三章 反叛的種子
第十四章 熱振陰謀
第十五章 “慰問同盟國代表團”(1945-1946)
第十六章 爭取國際支持的進一步嘗試
第十七章 國民黨垮台之後的西藏
第十八章 人民解放軍向西藏進軍
第十九章 昌都失守之後
第二十章 《十七條協定》的簽訂
第十一章 達賴喇嘛返回拉薩
結論 喇嘛王國覆滅的原因
附屬檔案

媒體評論

書評:
梅·戈爾斯坦是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和藏學家,在西方藏學界獨樹一幟,貢獻巨大。《喇嘛王國的覆滅》一書集西方藏學研究之大成,是其代表之作,也是西方研究西藏現代史的權威著作。
如果你一生中僅僅只願讀一本關於西藏的書,那么,你就讀讀戈爾斯坦的這本書吧!
本書獲得美國亞洲學會1989年頒發的約瑟夫·利文森獎——20世紀最佳中國圖書榮譽獎。

書摘插圖

喇嘛王國覆滅之原因論
戈爾斯坦的西藏研究,側重於西藏社會和歷史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西藏近現代歷史的獨到探索。其代表作《西藏現代史1913-1951——喇嘛王國的覆滅》,對於農奴制在西藏的覆滅和政教合一體制的結束做了詳細的分析,揭示了喇嘛王國覆滅的根本原因,他主要總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教合一的社會制度和政治上強烈保守,嚴重地阻礙了西藏的變革與現代化進程,這是導致喇嘛王國滅亡的主要原因。他指出:“1959年前的西藏是一個政教合一的政府,他們自認為是一個獨特的宗教國家。這就是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宗教國家西藏。佛教作為一種信仰無可厚非,但是當它和政治權力結合在一起之後就成了一種可怕的東西。這樣,其最高領導和宗教領袖成為一體,政治生活和宗教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宗教上的許多思想進入了政治統治理念之中。西藏的這種宗教思想使得西藏的統治模式有兩大特點:統治者由活佛擔任,禁慾主義和修道風氣盛行。這樣的制度使得西藏在1913年-1951 年脫離中央政府自由發展期間喪失了一次發展機會。這也是歷史的必然。”“西藏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尤其藏傳佛教,它在社會與政治的地位是無可置疑的。所以在西藏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總是遇到宗教方面的阻力。而且藏傳佛教作為一種信仰,不能根據社會的進步即時變通,總是顯得非常保守,甚至有些時候成為阻礙社會變革的障礙。傳統與變革之間產生了許多潛在的轉折點, 可是在每一個轉折點,寺院集團及其在噶廈政府中的同盟者都支持最為保守的主張。”
戈爾斯坦認為,政教合一,寺院盛行,民眾供養太重,嚴重地消耗了西藏當局的地方財政,阻礙西藏社會經濟的發展。“寺僧們全體而不是少數活佛高僧獻身佛法,提倡出家修道和禁慾主義的潛在意識需要招收並供養大批喇嘛。而這些喇嘛素質平平,噶廈政府答應給予喇嘛們津貼、莊園份地、化緣募捐以及寺院資助。這一切消耗了西藏的大部分財源。”毛澤東1956年與達賴會晤時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認為西藏的僧侶制度既不財興也不人旺,嚴重阻礙了西藏的發展。18雖然中國官方不便直言,事實上中國的西藏專家,包括藏族學者對此持有相似的觀點。
第二,在喇嘛王國覆滅的外因方面,戈爾斯坦認為,在於英、印、美等列強沒有真心向西藏當局提供有效的外交和軍事援助,而只是把西藏視為一個對華外交的工具。戈爾斯坦指出:“西藏傳統的朋友和近鄰拒絕提供有效的外交和軍事援助。從1913-1947年整個時期,英國都是西藏的主要支持和與西藏保持外交關係的唯一一個不相鄰的國家。英國在這個時期的目標是保持西藏作為一個緩衝區,以排除中國國民政府和俄國的影響,並使英國和英屬印度在這一地區的利益居於支配地位。獨立後的印度政府的西藏政策同殖民地時代的英印當局西藏政策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而且,他還把西藏問題看成是對中印友好關係的一種威脅。印度政府還強烈反對美國捲入西藏事務。”19事實上,美國的許多西藏問題專家甚至認為達賴喇嘛與西藏在冷戰時代是英美用以反華的“寵兒”,而後來被美國拋棄,成了“孤兒”與棄兒。

相關詞條

書籍小說雜誌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