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部古代文學史系列中的《先秦兩漢文學史》與《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是修訂、綜
合了以前的《先秦兩漢文學史稿》及《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史》之“魏晉南北朝”部分而成的。《先秦兩漢文學史》中增補了對《史記》的論述,《魏晉南北朝文學史》中增補了對《文心雕龍》的論述,以求內容的勻稱。《唐代文學史》也對以前出版的版本進行了修訂。此次出版還改正了以前出版排印的一些錯誤。
我國古代文學史,一般可分為四個歷史時期,即自夏商周三代至秦漢馬上古時期;自魏晉至隋唐為中古時期,自宋元至晚清為近古時期,鴉片戰爭以後至“五四”運動為近代。我只是完成了上古、中古兩個歷史時期。這兩個歷史階段,我從開始著手撰寫,到現在已經歷時二十多年了。為了使這部著作有自己的個性、特色,並具有完整、系統的學術思想體系,在撰寫過程中,思想情感傾注,精神意念投入,莊子有雲“用志不分,乃凝於神”(《達生》)。一志凝神,作《春秋》有褒有貶,正《雅》、《頌》可詠可歌,這部上中古文學史,是自己全副精神意向的體現。
作者簡介
聶石樵,(1927年-),男,山東蓬萊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歷任北京師大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詩經學會顧問,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等。長期從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聶石樵、鄧魁英夫婦是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們一同進入輔仁大學,是同班同學。畢業時輔仁大學已經調整進入北京師範大學,他們又一同留校任教,在一個教研室,從事古典文學的教學和研究。最了解聶石樵、鄧魁英夫婦的啟功教授對他們的評價頗為中肯。目錄
自序第一章唐代文學之社會環境
第一節經濟之恢復與發展
第二節擴邊戰爭與東西文化交流
第三節科舉制度之影響
第四節宗教與哲學
第二章 詩歌
第一節初唐時期
一、初唐四傑
二、沈佺期與宋之間
三、陳子昂與張九齡
第二節盛唐時期
一、王維、孟浩然及其流派
二、岑參、高適及其流派
三、李白
四、杜甫
第三節中唐時期
一、韓愈、孟郊、賈島及其流派
二、自居易、元稹及其流派
第四節晚唐時期
一、李商隱、杜牧及其流派
二、皮日休、陸龜蒙及其流派
第三章賦
第一節初唐時期
一、王績、魏徵
二、初唐四傑
三、劉允濟、韋承慶、徐彥伯、劉知幾
第二節盛唐時期
一、張說、蘇頒、張九齡、李邕
二、蕭穎士、李華、元結
三、王維、李白、杜甫、錢起等
第三節中唐時期
一、韓愈、李翱、皇甫浞等
二、柳宗元、劉禹錫、呂溫等
三、白居易、元稹、李程、王起等
第四節晚唐時期
一、杜牧、李商隱
二、李德裕、盧肇、李庾
三、皮日休、陸龜蒙、羅隱
四、王棨、黃滔、徐寅、周針
第四章駢文
第一節初唐時期
一、魏徵、溫大雅
……
第五章 散文
第六章 傳奇
第七章 詞
新版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唐代文學之社會環境中國歷史上唐與漢是兩個同樣強大的朝代,其形成過程也幾乎相同。古時經過戰國分亂之後,便有秦朝之產生,秦朝之出現,使當時社會取得暫時的穩定,然後便是漢朝建國,政治上形成空前統一之局面。這一統一局面,反映到文學上就是總結了前期之文學成就,而開出後代各種文學流派來。與此相同,六朝時期經過相當長期擾攘之後,便產生了隋朝,使社會政治稍趨穩定,強大的唐朝出現了,也是一個政治上大一統之局面,這一統一形勢,反映到文學上,便集魏晉以來文學創作之大成,而開出後來文學之各宗派來。所以,漢與唐在社會發展史上或在文學發展史上,都具有同樣重要意義。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極其顯赫之王朝,疆域極為遼闊,其屬地東起朝鮮,西達天山南北路及中亞細亞,北起內外蒙古,南至印度支那及南海諸國,並設立六都護府以統轄之;同時經略西南各國,交通日本,聲威播及世界。與這種國威相適應,文學也勃興起來,呈現出百花爭艷之局面。其原因分別敘怵如下:
第一節 經濟之恢復與發展
一個時代文化之昌盛與繁榮,與經濟有密切關係。杜佑《通典》以《食貨》為首云:
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
又《食貨》類以《田制》為首云:
詳今日之宜,酌晉隋故事,版圖可增其倍,征善自減其半,賦既均一,人知稅輕,免流離之患,益農桑之業,安人濟用,莫過於斯矣。
這是杜佑一段重要史論,我們即根據此段史論,來論述唐代經濟發展之狀況。
唐朝建立之初,為了恢復隋末戰亂所造成之經濟破產、社會雕敝,以鞏固其政權,便大力爭取農民回到土地上來,推行北魏以來之均田制,即按丁分田,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並實行租庸調法,即受田男丁每年應繳納一定分額之租(穀物)、調(布帛絲麻)和服一定時期之徭役(庸),並規定天災年月減租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