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巴西在美國年輕人的心目中,已經與“藍天,碧浪,白色的沙灘,美人,友好、開放的文化”劃上了等號。亞歷克斯和老妹比依計畫了一次異國之旅,隨行的還有比依的好友艾米,他們將目的地選在了充滿幻想和異域風情的巴西,並預感這次旅行將會滿是樂趣與新奇,甚至可以有那么一點點不負責任的放縱。旅途之初正如他們所想像得那般,然而一切都終止於一場意外發生在公路上的交通事故……當時三個人正坐著搖搖晃晃的公共汽車隨著山路蜿蜒前行,值得一說的是,他們在公車上結交了另外三個抱著共同目的來到巴西的年輕人:普璐,這位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語的美麗姑娘讓他們與當地人的交流變得簡單而直接;芬和利亞姆,這兩個英國人為了更加純粹的目標來到巴西--釣幾個靚妞。然而,公車半路上出了問題,幾乎摔下山崖,讓所有的乘客都被困在了原地。亞歷克斯兄妹、艾米以及他們剛剛結識的幾個朋友決定沿著海灘尋找一個酒吧來消磨時間,而不是站在原地等著不知何時會到的下一趟公車……這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他們來到巴西就是為了找樂子,而不是在等待中浪費美好的時光。然而,這個決定最終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一行人在一處美麗的白色沙灘上盡情地與海浪嬉戲,玩累了之後,他們來到一個小酒吧與當地人一起載歌載舞、盡情狂歡……然而,當他們第二天早上睜開眼睛後,卻發現自己被遺棄在不知是何地的沙灘上,身上的財物、行李和護照都被洗劫一空。轉瞬間,幾個一無所有的年輕人在異國他鄉更顯得無助且恐懼,不過,這一切只是個開頭而已,他們已經嗅到了空氣中正瀰漫著更加危險的血腥氣味,看來,這個有如天堂的美麗國度並不像他們所期待得那般美好,而他們所面對的,並不是什麼神秘的生物,也不是嗜血成性的殺人狂魔,而是對外來旅者充滿敵意的當地人,這些剛剛失去孩子們的村民,認為任何一個踏上這片土地的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都應該對他們孩子的失蹤付出血的代價。而以亞歷克斯為首的6個年輕人,對這一切還渾然不覺。
演員介紹
演員表
演員 | 角色 |
喬什·杜哈明 | Alex |
梅麗莎·喬治 | Pru |
奧利維亞·王爾德 | Bea |
德斯蒙德·奧斯基 | Finn |
碧兒·加勒特 | Amy |
職員表
導演 | 約翰·斯托克韋爾 |
編劇 | MichaelRoss |
攝影 | 恩里克·切迪亞克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 所屬國家 | 備註 |
2929 Productions | 美國 | |
Boz Productions | 不詳 | |
Stone Village Pictures | 美國 |
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 | 所屬國家 | 備註 |
Fox Atomic | 美國 | (2006) (USA) (theatrical) |
Bazuca Films | 智利 | (2008) (Chile) (theatrical) |
Golden Village Entertainment | 新加坡 | (2007) (Singapore) (theatrical) |
Group Power | 不詳 | (2007) (Taiwan) (theatrical) |
Paradiso Entertainment | 不詳 | (2007) (Netherlands) (theatrical)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備註 |
美國 | 2006年12月1日 | |
中國台灣 | 2007年8月17日 | |
俄羅斯 | 2006年12月7日 | |
拉脫維亞 | 2007年1月26日 | |
巴西 | 2007年2月16日 | |
墨西哥 | 2007年3月16日 | |
德國 | 2007年3月16日 | (Stuttgart Fantasy Filmfest Nights) |
德國 | 2007年3月17日 | (Munich Fantasy Filmfest Nights) |
幕後製作
無知最可怕影片關注的是6個分別從美國、澳洲和英國來到巴西旅行的年輕人的可怕遭遇,他們因為安全意識過於薄弱而觸犯了當地人的禁忌,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導演約翰·斯托克韋爾(John Stockwell)已經在他的上一部作品《碧海追蹤》 (Into the Blue)中表現出其對探險類型的驚悚犯罪片的掌控能力,同時,他自己也曾親身體驗過在異地旅行所能遇到的最大危險,甚至威脅到了他的生命:“我曾去秘魯的北部自助旅行過,那種異域文化所帶來的刺激是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在那裡,我曾被一群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們劫持過,他們手中的槍甚至打中了我……那一刻,死神與我只有一步之遙,所以當我拿到《叢林噩夢》的劇本時,才會有如此震撼、直接的反應。正因為我經歷過相似的遭遇,對這樣的故事自然會產生共鳴。當人們來到國外某個偏僻的地方旅行時,本來是充滿期待的,然而一旦夢想變成了現實,結局竟然是如此地不一樣。”
故事的開始很簡單,在長途客車這種狹窄的空間裡,幾個本來毫無關係的陌生人因為共同的目的相識了。美國兄妹亞歷克斯和比依在非常相似的環境下長大,但性格卻完全相反。亞歷克斯聰明、強壯,但在為人處事方面卻異常地小心謹慎,甚至有點固執地認為世界上的一切危險都是衝著美國人來的--“9·11”遺留下的恐慌。這個偏執的傢伙相信自己的生命總有一天會面對最恐怖的轉變,然而當一切真的來臨時,他卻顯現出非同一般的優勢和堅韌。他的妹妹比依只有17歲,這個不喜歡冒險的美國小姑娘來到巴西是為了擺脫父母永無止境的嘮叨,她與好友艾米從小一起長大,親密得就像一對親生姐妹,做什麼都要一起,所以比依說要去巴西,艾米自然而然也就跟來了。比依不像亞歷克斯那般憂慮,她是那種離開家門就進天堂的樂天派。
第一個轉折出現在比依在汽車上對著當地小孩拍照,這在巴西,是一種禁忌,她的行為引發了長途客車上的當地人的憤怒。好在車上另一個從澳洲來巴西旅行的人--普璐能說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語,才化解了這次危機,但他們也同時從普璐的嘴中得知,當地有一個美國人專門綁架小孩的傳聞,一旦被黑盒子(照相機)對準,就會失蹤……雖然亞歷克斯和比依都對這個傳聞啞然失笑,卻不敢造次。第二個轉折則出現在他們進入酒吧之後,這群沒什麼安全意識的傻冒光顧著取樂了,酒里被人下了藥都不知道,錢和護照倒還是小事,最關鍵的是,他們在酒吧結識的另外兩個來旅行的人,也一併失蹤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從此刻開始,他們的旅行算是真正蒙上了一層恐怖的陰影。事態有可能變得更糟嗎?答案是肯定的,第三個轉折出現在亞歷克斯佯裝友好地將自己的帽子扣在一個當地小孩的頭上,從而引發了另一輪混亂,他們遭到了當地人的圍攻。好在一個巴西男孩突然現身--他是比依在酒吧結交的當地好友,領著他們逃出了重圍。亞歷克斯等人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麼當地人對他們如此仇視,尤其是那個巴西男孩表示自己可以讓他們藏身於叢林深處的木屋中等待救援時,這就成了他們惟一的希望,殊不知叢林裡有更恐怖的陷阱在等著自己。
其實,巴西的村莊裡暗藏著武裝力量,不過由於他們的交易都是秘密進行的,所以外來的旅者對此一無所知。平時,他們還是能和來此旅遊的外國人和睦相處的,但近期,這些村民因為自己的孩子被綁架而陷入了癲狂的狀態,才會引發隨之而來的瘋狂報復,他們的手段非常殘忍,對待這些外來的旅人,就像對待一隻螞蟻蟑螂般無情……幾個人中似乎只有亞歷克斯對那個甘當嚮導的巴西男孩的身份產生了質疑,但在沒錢沒護照、連肚子都填不飽的情況下,跟著這個男孩就成了他們惟一的出路。
走進巴西
為了拍攝這部影片,導演約翰·斯托克韋爾在巴西當地花了整整5個月的時間。當然,這期間不光是要完成拍攝工作,還包括影片的前期準備和場景搭建。斯托克韋爾將影片的外景地幾乎都設在了濃密的叢林裡以及陽光明媚的海灘上,只有少部分需要進入叢林深處的天然洞穴進行實景拍攝。在巴西的沿海地帶,錯落著許多形態各異的小漁鎮,影片中村莊的部分,即是在那裡拍攝完成的……為此,斯托克韋爾找來許多沒有表演經驗的當地人來扮演村民,所以語言方面的溝通不良就成了他們之間最大的障礙,因為這些臨時演員大多不會說英語,而斯托克韋爾對於葡萄語更是一竅不通。不過,和這些質樸的巴西人共同拍攝,卻帶給斯托克韋爾很多不一般的體驗,更是許多場景的靈感之源:“在影片中,巴西人擔當了‘惡人’的角色,但他們對此並不是十分反感。如果他們喜歡你,會不計報酬地為你加班加點,從此能看出當地人對電影事業的無限熱情。”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拍攝工作都是順利而圓滿的,工作人員和演員也經歷了一些讓人不安的狀況和體驗,就像斯托克韋爾形容的那樣:“我們剛剛離開機場不到5分鐘,就看到一個小男孩拿著9毫米口徑的手槍伸進我們旁邊的一個車窗里……而且和我們同行的一個巴西女演員也表示,自己在不久前剛剛被人持槍打劫過。不過,這一切‘小插曲’並不能掩蓋巴西本身的美好,如果有機會,我還要再次踏上這片土地。”
估計對於那些還算年輕的演員而言,在巴西經歷的點點滴滴,給他們留下的都是些讓人難以忘懷的記憶,扮演亞歷克斯的喬許·杜哈明(Josh Duhamel)回憶道:“這裡既沒有給演員準備的房車,也沒有化妝間,甚至連廁所都欠奉,幾乎都是自己找沒人的樹根解決,我們只有床墊和帳篷……不過,正是這種自由的拍攝風格,會讓人的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某種釋放,我們完全融入其中,即使只能睡在粗糙簡陋的經濟旅館裡,身上滿是被臭蟲蚊子咬過的痕跡。”確實,斯托克韋爾在這裡顯示出的完全是無情的一面,他通知所有的演員,即使沒有戲要拍,也必須待在片場,隨時醞釀情緒,這些頂著滿身被蚊子親密接觸後的紅包、蓬頭垢面的美國年輕人們幾乎抵達崩潰的邊緣,但卻奉獻出最真實的表演,因為他們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痛苦。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來自對原始叢林以及叢林裡可能有的野蠻,那種灰暗的猜想;以南美國家對北美曾有的掠奪式的經濟攻勢為基石。這部電影打了一記漂亮的關於國讎家恨的擦邊球。然而這依舊掩蓋不住這部電影背後那殘暴的施虐暗示。
如何來形容這部電影,也許可以說:瑰麗的原始森林的境貌與殘暴的殺機、以及施虐性質的活體解剖,竊取外國遊客的身體器官拿去捐獻給那些曾經長期受北美經濟侵害的南美人。這種與唯美原始叢林景貌格格不入的肅殺讓這部電影看起來顯出了極大的反差,也許只有作為曾被殖民或者被壓迫過的主權國家裡的人們才能夠理解這種反差背後的悲憤和怨恨。
珍貴的資源被掠奪,廉價勞力的輸出,作為勢弱的一方徒勞地忿怒卻無力反抗。一直積壓著,而另一方面,強勢的一方卻把弱勢的一方作為過剩商品的傾銷地,用一種強有力的經濟力量不停地干預對方從國家主權到民生大計的國家政策。
這種本身就不公平的國家地位在那個瘋狂的愛國者一邊做著活體解剖一邊激昂的演說里顯得堂皇而讓人沉迷,這也許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把國家之間的地位引向一個良性發展的方向上去,如何調整第三世界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的關係,如何維護國家主權下的人們應當有的利益,這樣的思考在現在似乎成了一個重中之重的國際主流。這絕對是一部充滿了政治野心的電影。
我們拋不開這些如許的沉重來看待這部電影,因為這種政治暗喻成了這部電影唯一的解讀之道。這部電影最富衝擊力的是竊取人體器官的瘋狂和逃亡時在水底讓人絕望的爭鬥。而這兩者非常好地做到了視覺衝擊和營造了一種極其緊張的氣氛。在活體解剖時,叨叨念念著每個被剖解下來的人體器官,而被麻醉的人還有意識,因為對他們來說,如果在一個死人身上剖解器官之後花幾個小時運送到醫院也許毫無意義。鮮活的器官必須保證在一個活著健康的人身上剖解下來的。這是非常殘酷的一場戲,冷漠的主刀者一邊想像著這個美國女子的腎臟在一個巴西人身上活著一邊用手術手剖用她的腹部切除她的所有臟器。直白平鋪直述而布滿血腥味的鏡頭語言以及冰涼的解說讓這部電影絲毫不逝於任何一部切割系的電影。
而在水底潛行的那場戲卻緊張得讓人窒息。潛行著的人們在不停地追逐,他們總會找到每一個通氣孔深深地吸上幾口氣然後潛往下一個通氣孔,如果找不到通氣孔的話,就算不讓敵人找到也將因為缺少氧氣而被活活淹死在這片陌生的水域裡。這場戲最精彩的是對於緊張氛圍的把握。短暫的潛行時間和對氧氣的渴望充斥在每一個鏡頭裡,這組十幾分鐘的水底鏡頭讓我看著的時候也跟著呼吸急促,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導演對於場景的駕馭能力和整體的調度能力。死去了的歐洲人,損兵折將卻依舊活著的美國人,一息尚存的澳大利亞人,甚至是最後向他們投誠的巴西青年。這讓這部電影的政治暗喻進一步昭然若揭。然而,暫且不說這些沉重的話題,這部電影所表現出來的戲劇張力和頗富有美感的鏡頭依舊讓我讚嘆。以恐怖和驚悚片之名,以冒險和異域風情為噱頭,以救贖為結局,以殘酷和血腥的鏡頭語言為敘述方式,我無法否認這依舊是部出色的電影。
當然,更無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更像是美國人帶著可怕的幻想時一廂情願的喃喃自語。而在這些視覺衝擊之後,也許,我們也不妨停下來思索一下那些有關沉重的命題。比如經濟,比如生存。(時光網評)
主演《遊客止步》的喬什·杜哈梅爾帥氣十足。(新浪娛樂評)
反面評價
劇本有硬傷,就象是被夭折的東西。反覆的把玩,暗景過多,相當影響欣賞。初期的猶豫到後期的痛下殺手在劇情的過度上相當失敗,搞得七零八落.(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