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導條約

反導條約

《反導條約》(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限制反彈道飛彈系統的條約》,是由蘇聯與美國在1972年5月26日簽署限制反彈道飛彈部署數量的條約。這項條約附屬在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談判(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alks, SALT)協定之下。2011年末,俄稱若2018年前未與美達成協定,將退出反導條約。

基本信息

簡介

美蘇簽署反導條約 美蘇簽署反導條約

1972年5月26日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同來訪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莫斯科簽署《反導條約》(Treaty on the Limitation of Anti-Ballistic Missile Systems -- ABM)。

條約自1972年10月3日起生效。

1974年7月,尼克森和勃列日涅夫又在莫斯科簽定《蘇美關於限制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條約議定書》,規定雙方只能在本國首都周圍或者在一個洲際飛彈發射基地周圍,建立一個反飛彈系統。

目前有32個裁軍和核不擴散的國際條約與這一條約掛鈎。  

主要內容

美國LGM-118A和平守護者飛彈的多彈頭核子彈 美國LGM-118A和平守護者飛彈的多彈頭核子彈

條約共16條,主要內容包括:

一、蘇聯與美國可以各自選擇兩處分散的地點,各部署100枚反彈道飛彈防禦重要目標。這項規定使得雙方無法利用部署地點或者是數量形成一個完整的全國性彈道飛彈防禦網。 

二、簽署雙方必須提供對方國家自由檢查相關設施與部署的權力。也就是說美蘇雙方可以經由間諜衛星蒐集與判斷對方遵循這項條約的狀態與行動。 

三、美蘇將共同成立一個協調會來處理與本條約有關的規定與進行的細節。 

作用與意義

《反導條約》剝奪兩個超級核大國進行戰略防禦的能力,確保了當時美蘇兩大國相互之間的核威懾,即以所謂的“核恐怖平衡”來避免核戰爭,被視為全球戰略穩定的基石。

退出反導條約

布希宣布退出反導條約 布希宣布退出反導條約

美國

 2001年12月13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正式宣布退出美蘇1972年簽署的《反彈道飛彈條約》。根據該條約規定,布希的這項決定將在6個月後正式生效。這將是美國在現代史上首次退出一項主要國際協定。

美國退出反導條件的影響

首先,國際體系的“單極”特徵似乎越發明顯。其次,在美國宣布退約後,舊的大國戰略關係的“遊戲規則”遭受損害,大國間戰略互動如何重新制度化、穩定化,已成為當代國際關係面臨的新挑戰。第三,退出反導,美國擺脫了對研製和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的國際條約限制,但本身更應該是一個新的談判過程的開始。這個過程中,大國關係的發展必須適應國際戰略互動規則的轉變,進一步降低大國間衝突和競爭的可能性,並為解決國際恐怖主義等新的全球威脅奠定堅實基礎。如果大國之間能夠在新的基礎上建立新型的協調與合作關係,世界的穩定與和平可以在新的架構下延續和發展。美國宣布退出反導條約,可能意味著國際戰略格局的一個新階段的開始,這個新階段可能充滿新的變數。

俄羅斯

2011年11月,負責國際政策和黨派間聯絡問題的“統一俄羅斯”黨總委員會主席團副書記科薩切夫在與俄共成員列昂尼德·卡拉什尼科夫在第一電視頻道進行辯論期間做出表示:如果在2018年之前,俄美兩國無法達成一致,俄羅斯將退出反導條約。  他稱,美國部署反導系統的工作才開始開展。該系統主要防禦的是俄羅斯目前尚未掌握的武器。2018年至2020年間,美國反導系統將進入新階段,屆時將涉及到俄羅斯的利益。

大事記

1972年12月21日,美蘇為促進實施《反導條約》成立了常設協商委員會。自一九九三年起,蘇聯一方改由 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等條約繼承國充任。
1974年7月,美蘇簽訂《反導條約》補充議定書,該議定書規定,將條約允許的兩個戰略反導基地減為一個,飛彈數量降為100枚。蘇聯選擇莫斯科做為部署地點,美國選擇北達科塔州的義勇兵彈道飛彈基地部署他們的系統。到了1976年,美國將該處反彈道飛彈基地關閉,蘇聯仍繼續使用。
1997年9月26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四國與美國在紐約簽署了裁軍問題一攬子檔案,其中包括關於 反彈道飛彈條約法律的備忘錄、關於劃清戰略和非戰略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第一份和第二份協商一致的聲明、關於加強非戰略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方面的信任措施的協定。聲明和協定規定,除了不允許研製、試驗和部署天基攔截 飛彈外,所有在試驗中不用於攔截速度大於五公里/秒或射程大於三千五百公里彈道飛彈靶彈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都屬於戰區飛彈防禦系統,它不在《反導條約》限制之列。
1999年7月23日,美國總統柯林頓簽署了建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法案。美國意欲修改《反導條約》。
1999年11月2日,俄羅斯總理 普京在奧斯陸向美國總統 柯林頓轉交了 葉爾欽總統的一封信。信中強調,美國部署國家飛彈防禦系統將危及《反導條約》,給整個裁軍進程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
1999年11月18日,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和美國總統柯林頓在 伊斯坦堡會晤,雙方商定繼續討論與第三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和反彈道飛彈條約有關的問題。
1999年12月1日,五十四屆聯大通過了 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聯合提出的關於維護和遵守反彈道飛彈條約的決議。
2000年4月14日和2000年4月19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在批准第二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同時,批准了一九九七年對一九七二年反彈道飛彈條約的補充議定書。
2000年5月4日,俄羅斯新總統普京簽署了關於批准第二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法律,強調一旦美國破壞反彈道飛彈條約,俄羅斯將退出所有核裁軍方面的雙邊協定。
2000年6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柯林頓舉行正式會談。雙方就在莫斯科建立飛彈發射情報交換中心達成協定,但在是否修改《反導條約》上未能取得進展,俄羅斯仍堅決反對修改《反導條約》。
2000年6月9日,俄羅斯向 北約提出關於建立全歐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該建議包括五點內容:聯合評價核擴散和可能性的核威脅的性質和規模;聯合擬定全歐非戰略性反飛彈系統的概念以及建立與部署這一系統的程式;聯合建立有多方參加的全歐飛彈預警中心;聯合舉行司令部演習、研究和試驗;聯合研製非戰略性反飛彈系統。
2000年6月21日, 獨立國協國家首腦會議就維護戰略穩定問題發表聲明,呼籲要原封不動地保持《反導條約》。

2001年12月13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正式宣布退出美蘇1972年簽署的《反彈道飛彈條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