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斯坦報》

《印度斯坦報》

《印度斯坦報》(Hindustan Times)創刊於1924年,是印度著名的英文大報,僅德里版的發行量就超過100萬份。網站含新聞、商業、影視娛樂、時尚生活等。

基本信息

有關報導

中國國外找油不順所折射的深層危機

(圖)《印度斯坦報》《印度斯坦報》

“塔里木盆地9個風險勘探區塊共11萬平方公里的礦區面向國際石油公司開放。”這是海內外媒體近期關注的熱點。海外媒體指出,中國此次是首次開放外國公司前往塔里木盆地“富礦帶”找油,在中國石油開放歷程上將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石油計畫引進國際上最新的勘探理念和先進的勘探技術,提高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實現油氣勘探大突破。

無害國家石油安全   
對於深埋在地下的石油,任何國家都面臨這樣一個選擇:是以損失部分石油權益的辦法請外國石油公司勘探開採,還是等到未來本國有開採能力再行開採

中國人民大學石油能源安全問題專家查道炯指出,在石油勘探領域放棄對外合作,是一種比較狹隘的角度,這種觀點的“潛台詞”是中國要先用完國外的石油,再利用國內的石油。

“這種觀點有自身的邏輯,但是認為開發國內石油降低對海外的依賴,也是國際的一種新趨勢。”查道炯告訴記者,美國根據布希總統的新能源政策,逐漸開發大陸架、阿拉斯加的石油,平抑價格倒是其次,更多的是降低政治代價。中國的情況也比較類似,利用國外石油,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國外的油田往往不讓中國進入,對中國有政治上的顧慮,而且往往因為對象是中國而故意抬高價格,即使中國收購成功也會有“資產縮水”的問題。 

查道炯解釋這一次能源對外合作高潮的原因認為,目前中國已經到了“走出去”的空間極限,俄羅斯方面合作進展緩慢,中東不對中國開放,伊朗方面也存在巨大的政治風險,而非洲也接連發生中國工人被綁架的事件。

(圖)《印度斯坦報》《印度斯坦報》

印度青年成群結隊去中國

在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中國的首都,即使在不久前遇到30歲以下的印度專業人士或來華尋求事業的印度單身女性,也是件稀罕事。

“10年前,移居北京的印度專業人士大都40多歲”,北京印度人社區主席辛格說,“甚至3年前,我也很少遇到在北京工作的印度單身婦女”。辛格說,“慢慢地,隨著公司認識到印度技術人員能很好地融入當地文化,如今有更多印度人來到了北京。”

美國有近200萬印度人,而我們最大的鄰居中國僅有2.5萬名印度移民。在華的大多數印度人是流動人口,在中國住上3到5年就回去了。北京印度人社區登記的人數有600多,在人口超過1700萬的北京的街頭與一名印度人不期而遇仍然是件令人驚喜的事。

但自3年前,印度的新型出口“產品”———年輕而訓練有素的人力如涓涓細流般到來了,追逐中國的經濟繁榮。而在過去,中國經濟繁榮只有通過塑膠和電子產品的大宗批發商才與印度相聯繫。這些年輕人追逐與中國經濟成長相聯繫的職業。

去年8月,阿納波·高什以一家公司的國際銷售經理的身份移居北京。他說:“在發展最快的兩大經濟體內累積工作經驗是很大優勢,我唯一的擔心就是語言。”

2006年,24歲的印度前國家級羽毛球運動員納拉亞恩投身商界,以丹麥馬士基(中國)航運有限公司項目組副經理的身份赴華。納拉亞恩選擇北京是因為那裡是該公司最繁忙的全球出口地。“它是個令人興奮的工作地點。就基礎設施和決策付諸行動的速度來說,來到中國真令大開眼界。而且在我公司里,女性要比男性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