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伽梵歌》

《博伽梵歌》

《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也簡稱為Gita,意為‘The Song of the Lord’,梵文gita的意思是\"歌\",bhagavad則指\"神,或尊者—— 一切財富(bhaga)的擁有者(vat)\"。因此,“博伽梵歌”的意思就是\"神之歌\", 《博伽梵歌》是世上一部最古老的瑜伽典籍,印度重要的聖典,也被稱為“絕對智慧者的不朽甘露”。這部在印度家喻戶曉的經典,是五千年前用梵文寫成的一部印度經典,是在印度的神聖典籍中,被世上最多的人閱讀過的典籍。此詩原為大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第六篇中的一首長篇頌歌。著名的商羯羅大師曾為此作過注釋。《博伽梵歌》一直流傳甚廣,廣為頌讀。

基本信息

《博伽梵歌》《博伽梵歌》
《博伽梵歌》是一本對現代生活充滿啟迪的古老經典。它告訴阿爾諸那如何解決他所面臨的危機,這種危機比大數人所面臨的任何事情都更加令人絕望。它本身並不是小說,而是阿爾諸那和他的朋友奎師那在古印度戰場上的對話。奎師那所啟示的智慧使阿爾諸那戰勝了比當時即將發生的戰爭更可怕的衝突。
五千多年過去了。奎師那的話語所包含的智慧曾給予千百萬人戰勝各種問題的力量,不管問題是大是小,是物質的還是靈性的。
奎師那能夠預見到未來歲月人們所碰到的問題。在當今世界上,人們都面臨著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種壓力,而奎師那對工作藝術的教導會使現代人戰勝這些壓力。無論是在工作單位,還是在家庭中,在寺廟里,《博伽梵歌》涵蓋一切的教誨是使人們思想明確、心靈平靜的必由之路。

背 景

《博伽梵歌》一直流傳甚廣,廣為頌讀。然而,《博伽梵歌》原是描寫世界古史的梵文史詩《瑪哈巴茹阿特》(舊譯《偉大的巴拉達》、《摩訶婆羅多》)中的哲理插話。《瑪哈巴茹阿特》敘述了直到現今的卡利年代的事件。在卡利年代的開端,距今大約五千年前,主奎師那向祂的朋友及奉獻者阿爾諸那講述了《博伽梵歌》。
他們的談話——人類所知的最偉大的宗教哲學對話之一——就發生在一觸即發的戰爭之前,兌塔茹阿施陀(Dhrtarastra)百子與潘度之子就要大肆骨肉相殘。
兌塔茹阿施陀和潘度兩兄弟,生於庫茹王朝,是從前地球上的統治者巴茹阿特(Bharata maharaja)的後裔。《瑪哈巴茹阿特》一名就源於巴茹阿特王。因為兌塔茹阿施陀生而目盲,結果本應屬於他的王位傳給了他的幼弟潘度。
潘度英年早逝,他的五個兒子——尤帝士提爾(Yudhisthira)、彼瑪(Bhima)、阿爾諸那、那庫拉(nakula)和薩哈兌瓦(Sahadeva)——就交由兌塔茹阿施陀護佑,實際上,兌塔茹阿施陀成了一時的國王。因此,兌塔茹阿施陀之子和潘度之子便在同一王室長大。他們一起在軍事天才朵那查爾亞那兒學習軍事,受到族中令人尊敬的祖父彼士瑪的管教。
然而,兌塔茹阿施陀眾子,尤其是杜尤膽(Duryodhana)對潘達瓦兄弟(Pandavas)又是嫉妒又是憎恨,而且雙目失明心懷惡意的兌塔茹阿施陀想扶植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
因此,杜尤膽得到了兌塔茹阿施陀的同意,便設計謀害潘度五子。在叔父維杜茹阿和表兄弟主奎師那的精心保護下,潘達瓦兄弟一次又一次逢凶化吉,死裡逃生。主奎師那並不是泛泛凡夫,而是至尊神本人,祂降臨人世扮演王子,在這個角色中,奎師那也是潘度之妻琨緹(Kunti)——即潘達瓦兄弟之母菩瑞塔(Prtha)的外甥。作為宗教永恆的支持者,也作為親戚,奎師那支持正義的潘達瓦兄弟,並處處保護他們。
但最後,狡猾的杜尤膽挑起潘達瓦兄弟賭博,在這場命運攸關的賭博中,杜尤膽贏去了潘達瓦兄弟貞潔的妻子朵帕娣(Draupadi),並企圖在所有國王和王子面前剝光她的衣服,當眾侮辱她。後來奎師那從中干預,才使她免受凌辱。然而,這場早有預謀的賭賽卻騙走了潘達瓦兄弟的王位,並迫使他們流放了十三年之久。
 流放歸來,潘達瓦兄弟正當地要求杜尤膽歸還王位,卻遭到斷然拒絕。身為王子,管理公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潘達瓦兄弟便將要求減為五個村落,但杜尤膽狂妄地回答說連立錐之地都不能給。
面對所有這些,潘達瓦兄弟始終克制忍讓,但現在看來戰爭已不可避免。當世的王侯分成兩派、一派站在兌塔茹阿施陀諸子那邊,一派支持潘達瓦兄弟。奎師那親自出任潘度五子的使者,去兌塔茹阿施陀宮廷議和,但遭拒絕,至此戰爭已成定局。
潘度五子德行高深,知道奎師那就是至尊人格神,而邪惡的兌塔茹阿施陀諸子則不然。奎師那願意根據敵對雙方的願望介入戰爭。但作為神,奎師那不能親自征戰,誰希望奎師那廝殺,誰可調用他的軍隊,而另一方則可請奎師那本人作為軍師和助手,政治天才杜尤膽抓到了奎師那的軍隊,而潘度度諸子則同樣熱切地請到了奎師那本人。
就這樣,奎師那成了阿爾諸那御者,親自駕御著這位著名弓箭手的馬車。現在,我們回到開始講說《博伽梵歌》的那一刻,兩軍對峙,嚴陣以待。兌塔茹阿施陀焦慮地詢問近臣桑佳亞(Sanjaya):"他們做了些什麼?"
背景就是這樣,只需對本書的翻譯和評述稍事說明。一般的翻譯者遵循《博伽梵歌》翻譯模式拋開了人格的奎師那,而一意去發揮自己的觀念和哲學。《摩哈巴茹阿特》所記敘的歷史被當成離奇的神話,而奎師那則成了匿名天才們思想詩化的表達手法,或者至多把奎師那當成歷史人物。
但是《博伽梵歌》本身表明,人格奎師那是《博伽梵歌》的目的和實質。因而,本書的翻譯及評述旨在把讀者引向奎師那而不是背離他。就這方面而言,《博伽梵歌》是獨一無二的,在全篇的連貫性和便於理解方面也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奎師那既是《博伽梵歌》的講述者也是其終極目標,本書必然是以其真實原義呈獻這部偉大經典的唯一翻譯。

目 錄

《博伽梵歌》《博伽梵歌》
第一章 在庫茹之野視察兩方的軍隊
第二章 梵歌內容撮要
第三章 業報瑜伽第四章 超然知識
第五章 業報瑜伽--奎師那知覺的活動
第六章 入定瑜伽
第七章 關於絕對的知識
第八章 接近至尊
第九章 最機密的知識 第十章 絕對的富裕
第十一章 宇宙形體
第十二章 奉獻服務
第十三章 自然、享樂者、知覺
第十四章 物質自然的三形態
第十五章 至尊者的瑜伽
第十六章 神聖及邪惡兩本性
第十七章 信仰的分類
第十八章 結論--棄絕的圓滿境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