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文津,資深媒體人、知名攝影家、主任記者、主任編輯,中國地市州盟報新聞攝影學會理事、廈門集美區攝影家協會主席。
曾任集美報報社長、總編輯,退休後創辦文津傳媒工作室。受聘新華社、人民日報簽約攝影師。
主要著作有《我的第三隻眼睛》、《發現集美》、《見證集美》、《中國僑英》、《一個從幼稚園讀到博士的地方》、《失地農民新家園》、《中國杏濱》、《拳拳赤子心》、《學村第一校》、《心寫的工會日記》、《半個世紀的情懷》等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中國當代新聞攝影開拓者蔣齊生先生曾為王文津作品展題詞“為生活寫真,為歷史留影”。
基本信息
作者:王文津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傳洲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87×1092mm1/12
印張:9.4
印數:3000冊
版次:2014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138.00元
作品導讀
後溪中學是一所農村中學,創辦於1969年文化大革命時期,至今已走過了近半個世紀。隨著廈門市均衡教育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後溪中學即將併入另一所新學校,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前幾天,後溪中學和廈門文津傳媒工作室的同志給我送來這本即將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攝影畫冊《半個世紀的情懷》,閱後深受教育和啟發。
這是一本精美的地方文獻!它從一所農村中學辦學歷程入手,展示了農村教育的樸實、真實、平實與紮實,探索中國農村辦學的教育規律。
我曾在後溪鎮工作多年,常與基層中國小校接觸與往來深感農村教育的艱辛與困惑。
在《以生為本的生本德育》篇里,我們看到了面對農村和農民,後溪中學始終以農家子女的生命、生活、生長“三個為本”,創出一條適合農村學生教育的辦學之路。看似很土的穿針引線、包棕子、訪貧問苦、軍訓,卻包含著殷殷鄉土情,揭示了一個農村孩子如何有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農村教育就是要這樣,從鄉情、民情出發,授之於“漁”。農村教育,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們怎么做人,做什麼人。而後溪中學近半個世紀來紮根農村,探索出了一套以生為本的生本德育經驗,很值得深思和總結。
在《從差異出發因材施教》篇章里,我們看到了面對農村和農民工子女,後溪中學一方面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一方面從學生差異,實施“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的課改教改方案,套用網路教室,開展“同題異構”教學方式,創造30加15的新教學模式,(即課堂老師講≤3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15分鐘),有效地啟發孩子們的思維。後溪中學只有國中班,但在近幾年的“中考”中,竟然連續2次獲得廈門市國中教學優質獎,中考P值集美區第二名。
一個學校的辦學特色,也許就是這樣形成的。後溪中學留下的這本《半個世紀的情懷》也是一種“鄉愁”!感謝文津傳媒工作室的同志為我們留下這本精美的地方文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