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孩子》

《十月的孩子》

年輕作家菲利普·貝松(Philippe Besson)的小說《十月的孩子》(L'enfant d’octobre)以一件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為材料,講一個叫格雷高里的小男孩於1984年死在了孚日山區的沃洛涅河裡,孩子的母親克里斯蒂娜曾被警方懷疑為謀殺者,然而這件懸案始終未能被偵破。貝松以大膽驚人的筆調,通過描寫這個案件,揭露了國家司法制度的軟弱無能,還有落後山區中人們的價值觀念與現代文明的矛盾。文字如刀鋒一般觸及人們心靈的傷痛,毫無顧忌。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十月的孩子》《十月的孩子》

《十月的孩子》用高超的小說技法再現二十年來始終牽動法國社會神經的一起真實事件。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六日晚上九時三十分,在法國東北部偏僻的孚日山區,可愛的四歲男孩格雷高里的屍體在冰冷的河裡中浮起。流言和猜疑在鎮上蔓延。孩子的母親成了嫌疑犯;孩子的父親憤而殺死另一個嫌疑犯……

格雷高里事件歷經十多年的審理,主審法官換了三人,審理卷宗厚達三萬五千多頁。那個折磨了這個家庭多年的兇手“烏鴉”到底是誰?他在何方?

作者簡介

Philippe BessonPhilippe Besson

菲利普·貝松Philippe Besson 1967年生,法國當代作家。他在大學主修法律,當過律師和社會法教師,因為工作的緣故經常旅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上海多倫多等地待過。二00一年出版第一部小說《由於男人都不在了》,講述名作家普魯斯和一個男孩書信交往的故事,獲得Emmanuel-Robles獎而一舉成名,至今已出版十部作品,每部作品都引起很大的反響。

菲利普·貝松的小說主題多圍繞在死亡的命題上,在訪談中他自承深受普魯斯特、蘭波,特別是杜拉斯的影響甚深。

譯者簡介

余中先余中先

余中先,1954年生。浙江寧波人。 《世界文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畢業,曾留學法國,在巴黎第四大學(Paris—Sorbonne)獲得文學博士學位。長年從事法國文學作品譯介工作,翻譯介紹了奈瓦爾、克洛代爾、阿波利奈爾、貝克特、克洛德·西蒙、阿蘭·羅布-格里耶、昆德拉等人的小說、戲劇作品三十多部。獲法國政府授予的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作品評價

這一罪行是無法探測的。往往就在你認為能找到它的地方,你就看不到它了,當你接近它時,它就消失了。離得很近時,它就只剩下了天真無辜的畸形。在這一罪行中,你可以一直進入到惡的最內層。 瑪格麗特·杜拉斯 一九八五年七月七日《解放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